喜新与厌旧

人类社会不断升高的离婚率与不婚率,只能说明用道德来约束“喜新厌旧”的人性是行不通的,真不如用道德来约束一下每个人的“旧的自己”,约束那种“不主动去成长的自己”。

一个一直在更新自己的人,毫无疑问才是道德品质很高的人,正好也惟有这样的人,既不容易去厌倦别人,也不容易被别人所厌倦。

1、

人性,本来就是喜新厌旧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喜新厌旧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恰恰源自于人类喜新厌旧的本性。

人类社会的文化鼓励人们创新,就是“喜新”,却用道德低下来定义人们“厌旧”。

喜新厌旧本就是一件事物的一体两面,喜新就一定会厌旧,也正是因为厌旧,人才会喜新。

人类似乎总是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愿意接受人性的各种事实。非得用道德这块遮羞布来掩饰这样的事实,让人性扭曲,让人们自相矛盾。

每个人连骨子里都是厌旧的,任何新的东西一旦熟悉了就变成了旧物,就不再能带给人任何的感觉,人们厌倦不再能带给自己新感觉的事物,老天就把人类造就成这样子了,为什么不敢承认,不去面对和接纳呢?

鼓励人们去创新,不如大张旗鼓地鼓励人们去厌旧,从文化上把“旧”视为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一件可耻的事情。

人类社会迫切需要建立起如何分辩“新的自己”与“旧的自己”的新文化体系,把“旧的自己”视为不道德的自己,把不能淘汰掉“旧的自己”视为一件可耻的事情。

2、

一个人5年、10年都不成长,都不能更新自己,这样的自己有道德吗?这样的自己难道不可耻吗?

把这样的人放在一个团队里,在一份工作上5年、10年都只能输出同样的能力,还无法获得其它的新的工作能力,这样的人道德吗?即使是这样的人仍希望自己能拿到更多的薪水,这不可耻吗?

把这样的人放在一个家庭里,几十年如一日,做别人的丈夫或是妻子延用的是旧的自己;做孩子的父亲或是母亲,延用的仍然是旧的自己;做了一个家庭的爷爷、奶奶,延用的还是旧的自己。

这样的人道德吗?这样的人不应该感到自己很可耻吗?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意识没有得到任何的丰富;认知系统里的看法和观念一成不变;年轻时做不到的事情,到了中年和老年仍然做不到;一辈子都没有独立思考,只能人云亦云;自制力和自律力毫无增长;一辈子都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能接受别人的异见;一辈子都在投机和贪小便宜;一辈子也没能实现内在心智的成长与成熟;越活越固执,越活越陈旧不堪……

这样的人道德吗?这样的人不可耻吗?

3、

人类文化把“喜欢厌旧”归于贬义词,把“厌旧”归于不道德的范畴,“旧”似乎就变成了合理的事,名正言顺的事,心安理得的事。

于是乎,多数人都只能依赖于少数人的创新来满足自己“喜新”的需求,依赖于社会物质和文化的发展,来满足自己“喜新”的需求。

人类社会的多数人都不具备创造性,多数人都不能靠“创造新的自己”来满足自己的“喜新”。也正是这样子的人,才向外“厌旧”,厌倦身边人的旧,厌倦自己身边事物的旧,把自己无法获得新的感受和体验所产生的厌倦,投射在别人身上,投射在身外的世界之上。

这样的人是不会“厌倦旧的自己”的,他们只会厌倦伴侣的旧,厌倦自己拥有的东西的旧,厌倦不能出门旅行的日常生活的旧。

这样的人似乎永远也发现不了,自己身上的不满足感和匮乏感,并不源自于社会,也不源自于他人,而是源自于自己缺乏创造力。

一个人优秀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不厌旧,而是能创新。不仅仅是向外的创新,而是由内向外的创新,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自己。

4、

人类喜新厌旧,如果没有获得新的感受和体验,再怎么在金钱上富裕的人,也只能是满心的倦怠和匮乏感。

人要满足自己的“喜新”,有两种来源:

一种是身外事物:

新的生活用品;新的房子和车子;新的电影和电视剧;新的游戏;新的工作和职位;新的旅行;新的爱人;新年……

这些东西能够不断地变新,会让人感到自己也是新的自己,不断地获得新生。

另一种是内在的心智:

新的认知;新的意识;新的领悟;新的习惯和习性;自己对自己,自己对世界所产生的新的解读;能够把自己旧的故事,诠释为新的故事……

内在的这些东西新了,人一样能获得新生之感,也会让人感觉到自己身外的一切都是新的,任何的旧物旧人,也都能焕发出新意。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源自于他身外事物的更新而带给他的满足感很丰盛,变化速度也很快,能让他不断地淘汰旧人旧物迎来新人新物,这种人内在的更新就自然而然地匮乏了,他淘汰“旧的自己”的速度,自然就慢了,甚至会完全失去内在成长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身外的一切都是旧的且无法更新,那么他就只能去逼迫自己,用内在的世界去更新自己。

也正是因为我自己已经真实地经历了这样的生活,才能得到这样的领悟。

一个人在大山里生活了九年,身边的一切都已经旧得不能再旧了,除了食物之外,生活上基本上没有任何新的东西。

远离了身外的一切新事物,被逼无奈,只能去寻求内在的更新,只能看书、写作、与自己对话,如果没有精神世界的日新月异,自己应该早就崩溃了,人都应该发臭了。

没有达成身外世界的喜新,或是达成身内世界的喜新,一个满身心都是倦怠感的人,真的很难活下去。

5、

“喜新厌旧”这个词的贬义,通常都表达在爱情和婚姻之上。

人类社会不断升高的离婚率与不婚率,只能说明用道德来约束“喜新厌旧”的人性是行不通的,真不如用道德来约束一下每个人的“旧的自己”,约束那种“不主动去成长的自己”。

一个一直在更新自己的人,毫无疑问才是道德品质很高的人,正好也惟有这样的人,既不容易去厌倦别人,也不容易被别人所厌倦。

一个一直在成长的妻子或是丈夫,一个仅仅靠自我的更新就能获得深深的满足感的人,一定能让一个家庭都充满了活力,这样的活力能够自然而然的从妻子传递给丈夫,从丈夫传递给妻子,从母亲传递给孩子,每个人每天都是新的自己,都能带给彼此新的感觉和体验,这样的家庭何来的厌倦感呢!

夫妻之间,到底是彼此都去忠于自己的成长更浪漫一些呢?还是去忠诚永不厌旧的更浪漫一些呢?

夫妻之间,有一方厌倦了,或是彼此之间都厌倦了,真正的元凶并不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是“内心的世界很匮乏”,两个人用“旧的自己”都已经很久了,已经积重难返了罢了。

真正的元凶与道德没有半点关系。

无奈,如今的社会,也正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太精彩了,人们内心的世界实在是太匮乏了,谁又能阻挡人与人之间的喜新厌旧呢?

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向内去更新自己,很难说这个人真正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生活的重点,找到了活着的基本意义。

把“喜新厌旧”只用来针对自己,用来引领自己,这样的“喜新厌旧”代表着人不再违反自己的人性,而是在顺应自己的人性,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性。

这样的人性又有什么不好呢,人们只是没有用对地方而已。

6、

上述4、5两点,不是自己思考的产物,讲述的都是自己做到之后的真实体验。

思考出来的东西,只是理论;从做到的过程中提炼岀来的东西,才是智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