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 减负担 添动力

降成本 减负担 添动力
2024年12月04日 09:03 中国水运报

□ 全媒记者 郑燕 张植凡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从中央财经会议,到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成为今年的工作任务重点之一。

日前,交通运输部正式对外发布《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

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成为交通行业的热议问题。在这条降本增效的道路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广西港航)围绕“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大物流、大安全”,推进现代化水运物流体系建设,畅通经济循环,以水运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舒筋活络”。

■ 大手笔 构建水运大通道

八桂大地上,江海联通融合、干支衔接顺畅,广西港航一步步打通水运物流卡点节点,织就“一纵一横、六干三支”现代化水运物流体系,改善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交通物流整体效能,实现水运“物畅其流”。

港通四海,陆联八方。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港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广西港航不断优化提升水运设施网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放眼望去,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如火如荼。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约430.6亿元,其中今年目前已完成投资约191.3亿元,为年度目标的95.67%。截至10月31日,累计开挖土石方约2.4亿立方米,占工程总量的76.9%。该运河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广西临海但没有江河直接通航入海的现状,西南地区货物经此出海,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有望降低,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门户枢纽港——北部湾港建设稳步推进。10月23日,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北暮作业区9号、10号泊位水工工程项目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后的又一成果。至此,北海港区的10万吨级泊位达到12个,将进一步满足腹地企业发展及吞吐量增长的需求,为区域枢纽建设再添助力;钦州港大榄坪港区大榄坪作业区4号5号泊位一期工程、钦州港大榄坪港区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扩建工程等项目“组团”作业,一系列的泊位新建和改造工程将更好释放“海”的潜能和“港”的活力,成为高质量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和动力引擎。

与此同时,桂江航道工程、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II级航道工程、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正有序展开;北海港铁山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外海至啄罗作业区段)、西江航运干线南宁(牛湾)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工程等正紧锣密鼓进行,预计年内开工。

今年以来,广西水运项目投资增速和总量保持高位增长。1—10月广西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完成285.4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91.96%,同比增加7.42%(内河215.82亿元、沿海69.63亿元)。

“广西港航将持续瞄准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和‘留白’,建大港、提能级、畅通道、强能力,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高区域供应链保障水平,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让水运物流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广西港航规划计划处(港口对外合作处)处长胡日金说道。

■ 强服务 优化联运大网络

交通运输部近日公布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名单,广西交通运输厅牵头实施的“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高质量发展”试点任务榜上有名。近年来,随着广西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水运物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广西港航全力推动水运物流设施高质量衔接,让货物更加便捷自如地辗转腾挪、往来流通,勾勒出降本增效新蓝图。

10月23日上午,满载来自东南亚的聚乙烯、椰糖、聚酯切片、休闲鞋等货物的X9596次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钦州港东站缓缓驶出,发往重庆团结村站。至此,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运输货物已突破70万标箱,同比增长1.2%,有力保障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运行线发展至图定线路22条,年内增开新通道多式联运班列6列。北部湾港入港铁路支专线增加至24条,钦北防三大港域实现海铁联运无缝对接。

7月11日,广西首次开行客车化铁海联运班列,实现“班列+班轮”无缝衔接。发展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布局广西沿江经济带,贵港港3000吨级船舶常年通航,集装箱班轮实现“天天班”,借助西江这条“水上高速公路”,贵港港的物流已覆盖珠三角、云贵等地,联通大连、上海、福州等全国主要港口和东南亚。来宾港依托来宾市,水路逆红水河和柳江而上可达贵州,下航经黔江可直达桂平、梧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广西依托便捷通道优势,聚焦互联互通、开发开放,极大增强港口区域性服务辐射功能,使内河港口与沿江重要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有效衔接,提升产业吸附力,增强货源聚集力;港口、航运企业不断拓展腹地范围,加大煤炭、焦炭、矿石等大宗货物“散改集”力度,开行内陆主要货源地直通班列。

同时,广西不断改善内河水路运输船舶运力结构,加强政策引导集装箱班轮经营企业通过制定固定班期表、明确班轮航线、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为沿江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运输服务。大力发展集装箱等专业化船舶,积极发展集散两用船舶,逐步淘汰老旧运输船舶,推进水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内河水路运输市场不断健康发展,船舶平均载重吨有所提高,综合运力有所提升。目前广西营运船舶平均船龄为8.7年,平均载重吨为2376载重吨。

“我们将进一步促进运输结构调整,大力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不断发挥铁水联运成效,进一步放大现代化水运物流体系建设对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效能。”广西港航副主任黄灵勇表示。

■ 再挖潜 降低成本增效能

11月19日15时,随着满载碎石货物的“滨航168”船舶通过长洲四线船闸,标志着长洲船闸2024年过货量突破2亿吨,刷新了长洲船闸运行以来的历史纪录,再度问鼎全国天然河流过货量最大船闸,这也是全国天然河流船闸年过货量首次突破2亿吨。

在大藤峡船闸,自2020年3月试通航运行以来,截至当前,船闸过货量4191.91万吨,同比增长22.90%,带动近两百亿元产业,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预计全年长洲船闸过货量有望达到2.2亿吨、大藤峡船闸将突破4500万吨。

水运物流体系打通“大动脉”,需要进一步优化“软环境”。为助力西江“黄金水道”运输效能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广西港航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船闸调度协调,推广船舶过闸积分管理办法应用,推动内河船闸通过能力挖潜工作成效突出。

广西港航组织召开船闸通航协调会议,协调枯水期、汛期船闸通航有关工作措施。常态化推进挖潜提效工作专班机制,强化联合执法监管合力。加强交通、水利、海事、电力、气象、枢纽船闸等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充分掌握上游水情趋势、枢纽出库流量等信息,及时准确发布航道通告、船闸通航调度信息等,引导企业、船东提前调整生产计划,合理安排船舶装载。

同时,优化长洲三线四线船闸新型船闸人字门防撞装置,持续推行待闸船舶分区锚泊管理、“分离交错同步进闸”法,推动大藤峡船闸船舶缩短过闸时间,提高过闸效率。

此外,推行长洲船闸过闸船舶积分管理办法,完成《大藤峡船闸船舶过闸积分管理办法》初稿编写,认真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明确广西内河船舶优先过闸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向企业、船东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年内共答复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工单共25份。

在港口服务方面,广西港航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推动钦州港域、北海港域、防城港港域“三港合一”齐发力,国际枢纽海港能级大幅提升。11—10月,全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76亿吨,同比增长7.16%,其中沿海3.70亿吨,内河2.0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67%、16.28%;集装箱吞吐量890.22万标箱,同比增长15.24%,其中沿海741.96万吨,同比增长14.02%。

聚焦港口运输效率提高,广西港航进一步探索优化码头船舶并靠作业等创新引航技术,推动北部湾港船舶平均在港时间和在泊时间优于全国主要港口的平均水平。持续实施引航“四优先”措施,推广集装箱船舶“套泊热接”模式、船舶直靠。1—10月北部湾港引航船舶9198艘次,其中外贸船舶8246艘次;优先引航粮食、煤炭、能源等船舶共2173艘次。严格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1—10月累计减轻企业负担7364.73万元,其中货物港务费5072.03万元,航行国内航线船舶拖轮费785.40万元,引航费1507.30万元。

黄灵勇表示,下一步,广西港航将聚焦水运服务保障再提质。强化船闸综合调度协调,持续抓好大藤峡及长洲船闸通过能力挖潜提效工作。进一步优化港口船舶调度管理,严格执行引航及有关降费标准要求,全力以赴保障粮食、煤炭、铁矿、能源等国家战略和民生物资船舶安全靠泊。扎实推进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工作,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

■ 数字化 智慧港航启新程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防城港分局调度中心(简称“防城港分局港口调度中心”)调度室,在大屏幕上,记者看到满载建材的船舶正井然有序地等待过闸。与此同时,工作人员正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港口待闸船舶进行有序调度。“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水上ETC’智慧系统、往返船舶实现不停船报闸及缴费,一次报闸全线通过。”防城港分局港口调度中心科长龚正介绍。2023年1月1日,防城港分局港口调度中心正式独立运行,优质高效的船舶统一调度服务助力港航服务能级持续提升。

记者从广西港航获悉,2024年1—10月,防城港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5205万吨,其中企沙港区吞吐量3824万吨,增长11.55%。庞大的物流量对应着巨大的数据量,数字化赋能航运业转型升级是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举措。

广西在数字港航建设领域加速前行。进一步完善北部湾港综合调度系统、货物港务费收费信息化系统、港航领域电子证照系统,持续推动工作效率整体提升20%、实现“互联网+生产+服务+管理+协调”五大功能一体化实施、7类电子证照跨区互认。

同时,通过港口、码头、引航、海事、海关、边检“一次申报,六方协同”,企业靠离泊申报时长减少30分钟,港口调度排班时间缩短30分钟,北部湾港靠离泊申报工作效率整体提升20%。

此外,广西港航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港航基础设施、船舶运行等方面的智能监控和预警,提升港航安全监管水平。持续优化广西数字港航一体化平台应用,截至当前,平台累计接入数据超606亿条,完成超过168.6万次数据共享交换,日均交换数据1.1亿条,实时接入超过1319路视频,完成30个业务系统的接入。

下一步,广西港航将加快“广西港航数字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和运行,紧盯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北部湾港绿色港口和“零碳”码头建设,推进电动机械智能充换电站和光伏发电、港口岸电建设及使用,依托南宁牛湾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工程等项目推进数字航道、智慧港航建设。研究和推动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船应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和引导水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

从一隅观全局,随着广西现代化水运物流体系的逐渐完善,将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货物运输效率,让区域间的贸易往来更为顺畅,产业发展更具活力,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蓝色”动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