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探索推行“积分制”治理模式 “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探索推行“积分制”治理模式 “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2024年06月17日 12:11 肇庆西江网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松连 特约记者 刘潜 通讯员 张磊 苏伟燊

近日,高要区莲塘镇“百千万工程”乡村“积分制”治理现场会,在该镇的荔枝村召开。荔枝村通过探索推行“积分制”治理模式,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践行乡风文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小积分”兑出“大文明”,“积分制”赋能“乡村治”,成为高要区实行“积分制”治理的典型示范村。

设在荔枝村的“积分超市”。记者 陈松连 摄

“积分制”带来好变化“袖手看”变“主动干”

6月12日,记者走进荔枝村看到,民居错落有致,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屋前屋后没有杂物乱堆放,也不见散养的家禽在村中乱走。村民在榕树下喝茶聊天,或在村道休闲漫步,一派祥和的景象。

在村边的池塘附近,几名村民正在打扫卫生,满头大汗。“我们为村里打扫卫生,拍照上传至系统后,可以赚取积分,能兑换纸巾、洗衣粉、酱油等生活用品,大家都争着干!”村民张清彩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在村里的空地帮种花草,也能拿积分,同时也美化了村子环境,一举两得。”村民孔祥升如是说。

据了解,村民做好自家房前屋后卫生、在门前空地种上花草、积极参加村里的活动等,经拍照上传至“积分制”治理管理平台,经村干部审核通过后,都能获得积分。当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就能到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自己所需的生活物品。

记者在“积分超市”看到,积分兑换区里摆放着油、米、洗洁精等物品,每样礼品所需的积分从40分至200分不等。

荔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孔令聪告诉记者,该村从今年5月1日起实行“积分制”,至今一个多月过去,效果很好。“‘积分制’有效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从以前的‘袖手看’转变为‘主动干’,促使村民更加自觉做好环境卫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积分制”养成好习惯“村里事”变“家里事”

据介绍,荔枝村“积分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村民通过关注本村的“积分制”公众号,把自己的日常行为、公共事务参与度、环境卫生维护等,通过拍照上传积分系统,当系统通过审批后,即可获取相应积分,并可兑换生活物品。

“以前的‘积分制’需要给村民发放积分卡,但积分卡容易遗失,对统计造成困难。同时,负责统计的村干部要到实地查看,增加了工作负担。现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村干部在系统里就可以进行审核,大大减轻了工作负担。”孔令聪介绍说。

村民通过“积分制”模式,做到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主动参与村中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文明创建等活动,将“村里事”变成“家里事”。“积分排名靠前的村民,还能登上系统积分榜,村民都能看到,这让村民既有‘面子’,又得实惠!”孔令聪说。

“积分制”赋能乡村振兴,培育文明乡风

荔枝村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乡村“积分制”治理推广运用工作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据了解,荔枝村自实施“积分制”治理以来,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在‘三清三拆三整治’中,村民自觉地对自家门口进行‘门前三包’,对屋前屋后的堆放物和垃圾进行清理。在拆除危破房中,村民积极配合,使得拆除进度大大加快。”孔令聪说。

在培育文明乡风方面,“积分制”将村民的道德行为、文明礼仪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通过积分的积累和兑换,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此外,“积分制”还引导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等活动,鼓励村民自觉维护家园环境,进一步提高乡村环境质量。

“下一步,荔枝村将通过‘积分制’不断激发乡村治理新动力,完善数字乡村建设,切实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度,达到‘人人参与,人人积分’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孔令聪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