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报考人数10年翻66倍,过千万!将从教做退路的计划,可行吗?

教资报考人数10年翻66倍,过千万!将从教做退路的计划,可行吗?
2022年10月09日 11:35 为好优姐姐

2011年报考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是17.2万,而2021年报名人数就已经达到1144.2万人,10年翻了66倍之多。

而过千万实在是让人觉得惊讶——所有的大学生都去考了吗?确实数据显示,其中800万报名者非师范生。

我还没有看到进一步的性别分析数据,就是里面有多少女生,估计是占多数吧。因为我个案辅导的学财务的、学化学的、学小语种的女生,都会纷纷考一个……留着日后看看怎么用。

这是时代的问题,与慢就业、与考公热同源的问题。声讨社会问题有意义,而我的工作是关注个体的发展。

我认为,将从教当成退路,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其实其他的路,也都是越走越窄的。

第一,教师热席卷全国,对就业多样性和激发创新活力是有负面影响的。

不要说我扯得太远,人是活在社会环境中的。我们被社会环境影响,当迷茫成为时代通病的时候,从众就成为很多人的宿命。但是从众的问题就是,你心底深处并不真的相信它呀。

你真的热爱和儿童或青少年交流吗?你真的喜欢站在讲台上吗?你真的愿意批改作业面对家长吗?如果你不愿意,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当老师?

从众的压力下做出的选择,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成功了,但是很痛苦。比如我个案辅导过在小学里当老师,然后痛苦到找领导反复调整岗位细则(比如教授的班级、是否担任班主任),都找不到自己适应的方式。

一种是很难成功,因为你不是真心想要,所以你投入的效率就不够,然后就容易在竞争中被内卷而失败。

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未来的职业,是可以有多样性和创新性的时候,固然面对不确定的风险,但是也会更有生命力和行动力。

第二,教师热,尤其窄化了女性的路。

你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一个女生,只要不是泼辣系或社牛状,就多少被人建议“你挺适合当老师的”,进一步阐述理由就是“你挺单纯的”。

我辅导过的很多女生,都遇到过这种评价,而我自己在工作几年后,也被人如此评价过。为何?这种评价多半是好心的,但未必是认真的。

好心,是觉得只有泼辣系和社牛女生才好在企业职场生存;而非泼辣系且看起来老实的女生,让你去校园当老师,是一种保护和安稳。所以算是好心。

未必认真,是这种建议背后对教师这种职业缺乏认识,并对个体价值追求缺乏尊重——教师岗位同样有无效的竞争(即内卷),以及激烈的考评和职称竞争。所以并非不擅长竞争的人才适合当老师,也并非每个看起来文静的女孩都喜欢当老师。

这种让女孩子当老师的建议,同样也不尊重职场的基本规则,就我经验看,闷骚型女孩相比社牛女性,反倒更容易在职场长久发展。也许闷骚型女孩在初入职场阶段会慢热一点,但是持久力更强,且更容易积累好职业技能。

所以我毒舌一点说,觉得女孩子适合当老师的建议,其实也很油腻——就好像体制外的职场就是依靠人脉和恶性竞争,而没有正常的分工合作。其实体制外的职场,反倒不那么看人脉,反倒容易给出身普通的女孩,一条通过努力,获得分工价值的生存空间。

以上,我阐述了这种“女孩子适合当老师”的建议是不合理的,接下来我们看,这种建议还有一定的破坏性:

一是,一个在职场遭遇挫败的女孩,很可能因为这种评价而退缩。我自己也曾经因为收到这种评价怀疑自己,是不是我不够聪明和强悍,我是不是真的好弱…

二是,那些努力考上教师岗位的女孩,也可能因为这种社会舆论而想着,我是不是应该差不多就行了,我之所以当老师,难道就是因为我傻白甜且要顾家没事业心?于是就形成了某些领域的女性下沉——整体从业者女性很多,但是高层仍然是男性。比如高校社科类老师队伍,教授中男性多,比如小学老师多,但是校长男性多,比如心理咨询师女性多,但是顶级的学科研究中男性多。

我个案辅导的一位姑娘,考入南方某所公立学校的中学老师,校长设计了很热烈的环节迎接这一批新老师,席间好心的提醒这批入职的女孩,“你们也就是这两年好时候,努力出点成绩吧,日后生上几个孩子,事业也就停下了。”听者就很困惑,首先我为啥要生上几个,其次我又不是生完孩子就去死,怎么就事业停下了?

所以“女生适合当老师”的建议中,没有任何职业精神和真正的人性尊重在里面。

希望看到篇内容的朋友:

一是,不要轻易建议一个女孩去当老师。

二是,听到这样建议的女孩,不要轻易被带节奏。

三是,如果你喜欢当老师,那么不管是男是女,加倍努力吧,这份职业当然值得。

我是为好优姐姐,提供有温度能操作的职业辅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