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出租屋里的大学生,只是因为懒惰吗?

躺在出租屋里的大学生,只是因为懒惰吗?
2024年06月12日 10:17 为好优姐姐

最近有个热点,一位大学生描述自己,大学毕业两年,就什么都不做的躺在出租屋里。两年后终于开始走上社会工作,却也深深的自我怀疑,“觉得丢人”,“应该没公司要我”……这段文字的伤心,让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这位大学生的状态可以总结如下:

1、情绪上:悲伤烦躁。

2、经历上:因考研出现空窗期,后面的工作看起来也是非常基层的工作且大概率是小公司。

3、现状上:月收入5K或以下,但是觉得自己比同龄人差。

以上的3条之外,有一个统治地位的问题:害怕失败。

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年轻人,其中不乏名校的学生,也有研究生毕业的,有一种26岁了,日子过的一塌糊涂的样子。

这至少说明:名校、考研都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也不能保证人生的成功。

然后网上有博主骂这样的年轻人是懒惰。看点赞和互动还挺多。

我觉得不是懒惰问题。就算这些青年真的懒,那么更值得关注的,也是懒惰背后的东西。

罗曼罗兰说,“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他是让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他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他剥夺了你对前途的希望;隔离你和别人之间的友谊,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懒惰背后,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会在出租屋承受着痛苦和失眠躺两年的年轻人,背后是刻骨的痛苦。

这份痛苦,是个人在承受,但是并不是个人造成的。

我觉得当下年轻人的痛苦,在于其成长的强权且压抑环境。因为社会对高考和学历的崇拜,年轻人生长过程中的权威高压,选拔人才而非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总是在给人一种错觉,就是考得好这件事就会带来各种奖励。

虽然没有哪个成年人和教育机构,敢白纸黑字的写下“考试等于人生全部”这样的字眼。但是一个孩子成长经历,要么一直在吃学习好的红利,要么承受考试不好的惩罚。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得到蜂拥而至的认可、很多事情上的权利、社交上的等级优越感……;学习不好的同学,被质问不努力,被质问没有未来,不被鼓励和接纳。

全社会都在放大学历的意义,不管是华丽鸡血式的鼓励,还是恐吓式的强权压迫。我给初一的同学上课,有同学会误以为“只要考上大学就不用学习了”?还有同学认为,考上名校后面的工作和薪资都是一个超级系统配发的……

而一个人毕业后却发现,学历并不能让他拥有一切。这些会让一位同学在离开学校后,面临深深的失重——关于自己存在意义的空虚,是足以吞噬人类所有美好品质的。

年轻人职业痛苦的另一个帮凶是:高等教育现有的职业规划,如同空中楼阁。

高等教育院校有现成的职业规划教育,其中包含如下部分:

一是美德教育,明面上都是为了中国梦,坚持核心价值观这些,容易落入空洞。如果大学老师自己本身不是一位真的追求职业的人,学生是能看到你说一套做一套的。比如我接触两所文科类院校,公共管理和社工类专业。和这里的教授坐下来聊天就是:“我的学生都去考公务员了,我们这专业就是考公”;“我给自己的研究生说了,一年级陪着我跑几个项目,二年级我也不找你,因为你得去考公”;其中一所北京的高校老师颇为自豪,我的学生考公很强,分布在各个街道和社区,而日后还能保持联系。我追问了一句,您的学生考上的比例大概是多少。他说“能到百分之十”。我沉默,场面很尴尬,这位老师补充道,有时候能到百分之十五,再说同学们也可以考很多年。我承认自己不会聊天,我不说话了。

二是快速的推荐一些测量工具,但是不看市场,所有的职业规划就全是空中楼阁。比如要看一个专业的市场,要看这个专业和国计民生的关系,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拆解其岗位群落;比如环境工程的EHS工程师,会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推进而需求旺盛。还比如社工专业对人的关注,与很多企业的售后和产品运营岗位就有内在链接。但是大学老师不讲这些。所以在我的个案辅导表单中,我看到社会学类、管理学类、政治学类、化学、环工类,都会这样写,“我的专业只能考公”,“我的专业只能经常倒班”。

纯市场化的媒体信息,向流量低头,渲染负面消极的情绪。这就好像知音体永远赚钱一样。我有位朋友,在国家级媒体做到副总编,拿到过国家新闻奖,他说:知音体故事,没有任何人文价值,但是他因为刺激和阴暗消极的情绪渲染,会一直有商业价值。

一位同学说,当时有一家私立高中来我们学校招聘,我去网上看看,都是“快跑,这里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我就根本没去。但是我一位师兄在这里上班两年,我周末找他吃饭,详细聊了聊,他的工作性价比很好。

不论是B站还是知乎,都充斥着私企老板全都是法外狂徒的调调。而我想起我的硕士导师说:看看真正支撑起中国活力和科技进步的企业,几乎都是私企。

最后,怎么办呢?

《自尊的六大支柱》说:高度的自尊感以事实为导向。

不论是从小到大都在享受学习好红利的年轻人,还是被学习不好惩罚的年轻人,不论你曾经生活的环境充满怎样的强权和狭隘,消极的生活状态,都是自尊心不够的表现。

那么就真的去观察这个世界,你看看真实的世界在某个场景下,是怎样的。

我不认为某些职场是天堂(比如体制内),我也不认为为某些职场是地狱(比如私企),全都是在人间而已。

我是为好优姐姐,提供有温度能操作的职业辅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