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名人谱#(15)岳麓学生:“察吏严而不没一善”的胡林翼
本文原载《麓山名人谱》
海南出版社2007年出版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主编
陈先枢 梁小进 编著
“察吏严而不没一善”的胡林翼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之。清长沙府益阳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江南副考官。系湘军集团核心人物,除参与湘军重大决策外,极力调护湘军的内外关系,保障湘军饷需,多次推举左宗棠、李鸿章等,整顿境内吏治,世以“曾胡”并称。1854年任贵东道时奉命率黔勇赴湖北抵抗太平军,锋芒显露,为湖南奏留。同年迁四川按察使,继补湖北按察使。后转战湖北、江西、安徽等省,陷武昌、九江,檄曾国荃攻安庆,实授湖北巡抚。有《胡文忠公遗集》传世。
胡林翼画像
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是岳麓书院学生。他承父志亦入学岳麓书院,成为岳麓书院著名生徒之一。胡林翼与曾国藩、左宗棠有类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态度上,他们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由于去世较早,胡林翼没有曾左倡洋务、办现代工业的业绩,在政治上更没有左宗棠御外侮和反侵略的爱国壮举。
长沙通泰街“胡家菜园”巷因胡林翼家族居于此而得名 陈先枢摄
胡林翼的一生,在用人和人才观上有独特之处。胡林翼所处的时代,国家处于多难之秋,正是用人的时代,然而真正的人才却很缺乏。胡林翼深感于此,在如何发现人才、启用人才以及人才标准问题上发表了许多精辟之论,其见识为曾国藩、左宗棠所不及。
在人才问题上是否处置得当,关系到一个朝代的强弱和兴衰。才举凡历史上有远见的统治者总是把启用人才作为治国的一个重要原则。胡林翼深知这一历史经验,他从“诸侯治权,文若佐许、武乡治蜀,军略图秦,其得力全在得人”的历史经验中,得出了“治国之安,得贤为本”的结论。他甚至说:“国之求才,如鱼之求水、鸟之求木、人之求气,口腹之求食。无水、无木、无气、无食,则一日不安而即亡;得水、得木、得气、得食则生。此理至明。” 把求才提到鱼之于水、口之于食的须臾不可离的高度,在历史上确为鲜见。当时清王朝已腐败不堪,内忧外患并至,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清王朝政治腐败至于此,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统治集团极端昏庸腐朽,不谙世事,麻木不仁,忠良被毒,殄暴无时,横流靡救,所作所为均与历史背道而驰。胡林翼身在官场,看到了官场的腐败。
他认为“国家之败,皆由官邪……民乱必由官贪”,把国家的弊端处处与官场的腐败联系起来。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要避免“民乱”必须整肃吏治,其主张主要有二条:一是“劾黩货之人”,黜斥“贪诈之吏”;二是重用廉洁的官吏。他认为“得一正士,可抵十万金”。还说:“凡办事,首在得人……地方之事,以十万兵而不足者,以一二良吏为之而有余。” 胡林翼敢于面对现实,直言官场的腐败,特别指出“民乱必由官贪”,对于那些自以为清平世界的醉生梦死的统治集团不能不是一个警告。在胡林翼的努力荐举下,当时确实启用了一批如左宗棠、沈葆桢等一类的人才。
为培养人才胡林翼于咸丰三年在益阳创建了箴言书院
在用人的标准上,胡林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说是“才品兼优”。他很注意才德兼备,如在“理财”方面要求“廉能之吏”,其中“德”是最重要的,最忌贪财。在军事上要用“智勇二字相兼”之人,要“有勇气,有智略”,勇和智两者缺一不可。“仅有智无勇”,必须是“能说而不能行”;相反,“有勇无智,则兵弱而散,兵强亦败,不明方略,不知布置,不能审机,即千万人终必败也”。胡林翼认为凡是符合“才品兼优”标准的,都必须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管其出身如何,虽“举、勇、生、监、白丁,皆可不拘一格而用之”。
他指出不是没有人才可用,而是缺乏识人才用人才的人。“人才因求才者之识而生,亦由用才者之分量而出”。人才之发现在于有识千里马的伯乐,否则虽“识之而不能用,则千里马亦且自悲”。发现了人才而不启用,这无异是“乐驾骀之使安,而斥骐骥之伟俊”,是“可愧可惧”的。
胡林翼还提出了考察人才的具体方法。首先,他认为不能以一时一事取人。他说:“一人之见,一笔抹倒,应该分日分起,促膝并坐,与之缓谈事理,则浮伪者其本末立见;而稍稍可用者,姑志于心,以待试用。”其次,他提出“人才磨炼而成”,主张从艰苦实践中去磨炼人才,发现和培养人才。再次,对人才不要求全责备,要“用其所长,弃其所短”,还要辅之以教育,“有佳士即当教以大义;有邪心者,即当面折其非”。
在考察和培养人才中,胡林翼特别指出选择人才犹之乎“披沙拣金”,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能否做到这点,考察者必须具备下列素质:一是必须认真,“须全副精神,随事贯注,乃可有准耳”;二是不要怕嫌疑,“避嫌怨者,未必得;不避嫌怨者未必失”。总之,要发现和启用人才,关键在于要有识才者的眼光和品行。
胡林翼由一介书生成为湘军将帅,在与太平天国长期作战的实际中,深感人才匮乏,因此听到哪里有人才,一定“千里招致,亲自试之”。胡林翼说:“招兵必须求将”,如果没有好的将帅,“譬之振衣者不提其领,结网者不絷其纲,是棼棼也,将自毙矣。”他说:军队素质之好坏,决定于将帅之能否得人,“营不得人,则一营皆为废物;哨不得人,则一哨皆为废物;十长不得人,则十人皆为废物。滥取之数,有兵如无兵也。” 相反,若是良将统军,而情形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将得其人,弱者可强”。当时太平军横扫江南如摧枯拉朽,八旗子弟兵不堪一击,唯独湘军能与之匹敌,这与胡林翼起用的一大批指挥官大有关系。胡林翼说:“湘军之所以能战,在于有江忠源、罗泽南、李续宾等一批将领‘开其先’,鄂勇之所以屡作败绩之师,乃在于未得江、塔、罗、李之将也”。
胡林翼一生中荐举了不少人才,沈葆桢被胡所器重,视为“识略冠时,才堪济世”,而被擢为江西巡抚。彭玉麟被胡林翼称为“忠勇廉明”,后官位至两江总督以至兵部尚书。特别是左宗棠更是受到胡林翼的器重,为之荐举,几乎不遗余力。当左宗棠还是“湘上农人”时,胡林翼只是贵州的一个知府,便向云贵总督林则徐荐举为林的幕客。咸丰二年(1852年)九月,胡林翼屡致函湖广总督程矞采,称左宗棠“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如便中访问,必能有裨”。深感左宗棠“不愿出山,实为可惜”。虽然左宗棠并未应胡之召,但他并不罢休,又多次致书湖南巡抚张亮基,褒称左宗棠“廉介刚方,秉性良实,忠肝义胆,与时俗迥异,其胸罗古今地图兵法,本朝国章,切实讲求,精通时务”,希望招用。不仅如此,他又致书左宗棠,称张亮基“思君如饥渴”,“一时无两”。在胡林翼的一再力举下,左宗棠出任张府幕僚。左宗棠仅以举人出身而成为封疆大吏和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实得之于胡林翼推荐之功。
有人评价胡林翼荐举不懈的伯乐精神说:“此其量,江海之量;此其心,江海之心也。”郭嵩焘说:“其所论荐,多为名臣。”《清史稿》曾对此评价说:“驭将以诚,因材而造就之,多以功名显,察吏严而不没一善,手书褒美,受者荣于荐剡,故文武皆乐为之用……荐举不尽相识,无一失人。” 曾被胡林翼所荐举的彭玉麟也深有感触地说:“能尊贤养才,知人善任,识量闳远,不计身家加之……敷求哲人,情访周咨,以为辅翼,虚衷纳善,毫不由矜。”虽然胡林翼用人的出发点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他所阐述的关于人才重要性的观点,考察人才的标准和方法,特别是他力举人才,“不计身家加之”,在当时确实难能可贵,即使在今天仍不失其借鉴的意义。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