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阁#(5)李汪度作记及李汪度其人

#天心阁#(5)李汪度作记及李汪度其人
2024年10月14日 11:12 陈先枢

#天心阁#(5)李汪度作记及李汪度其人

在2012年文物出版社《天心阁》基础上修订增补

李汪度作记及李汪度其人

长沙天心阁跻身“中华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列,与李汪度的一篇《重修天心阁记》不无关系。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任过日讲起居注官、《四库全书》总阅官的大学者李汪度出任湖南学政。他应湖南巡抚觉罗敦褔之约,登上修葺一新的天心阁,又视察了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欣然作《重修天心阁记》。

记曰:此处“冈形演迤,遥与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后乃额天心于文昌,而省其一焉。” 他俯视四方,见此地“会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崇垣跨其脊,巽龙入脊”,发出 “文治之祥”之感慨。所以,选择“地脉隆起”“巽龙入脊”之地建阁,供奉文昌帝君和魁星,是长沙“文教昌明”之举,可达“振人文而答天心”之目的。这与主管湘省教育最高长官的心愿是完全一致的。

李汪度(约1743—1819年),字宝幢,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自幼聪慧过人,刻苦力学,志向远大。他经过二十余年寒窗苦读的非凡取仕历程,取得了非同一般的学识与官职地位。19岁前,他参加了本省举行的科考,取得合格。约在20岁时,参加了每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举人资格。25岁时,参加了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又以优异成绩中考获得贡士称号。接着又参加乾隆帝在殿廷上的亲发策问的殿试,被赐进士出身(属二甲)。李汪度在取得进士身份后,即被选入翰林院,按规定先参加了三年的学习,经结业考试获得优等,便留院任侍读学士,此时,他约二十八岁,获得了翰林院的高级官位,从此步入了意气风发的宦途生涯。

李汪度画像

翰林院的职能是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李汪度先是做了两年时间的乾隆帝起居注工作,他成了皇帝鞍前马后形影不离的人,专门记载乾隆帝每天工作与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以作史籍存档。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李汪度约31岁时,被调任湖南学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天心阁重修后,湖南巡抚长白觉罗敦福邀请李汪度撰写《重修天心阁记》,为天心阁留下了一篇历史性的经典美文。李汪度来到长沙,似乎对长沙的名胜古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登上天心阁,只见天高地迥,岳色南来,顿生感慨曰:“下瞰平畴,稻畦鳞次。左右凝睇,则澄波环绕,沙岸参差,帆影樯风,与黛色烟鬟,如列户牖,盖极城南之胜概萃于斯阁。而位置适当书院之左,人文之盛所自来欤。”

李汪度手札(局部)

他不仅为天心阁作记,还为刚刚修缮好的铁佛寺铁塔柱写下了洋洋洒洒的《铁佛寺塔柱歌》,字里行间也充满了对文教昌明的期待。诗中写道:

飞轮盘回擎柱高,

羊头铸作如牛腰。

真言劖凿笔力劲,

字里光明放白毫。

潭州管内经千劫,

法华归老清风峡。

都官进士等烟云,

谁识镌工李昇法。

伟哉正觉具神通,

聚相不坏金刚同。

珠网还劳后贤出,

铁幢肯为苍台封。

铁佛寺位于湘春门外,民国时寺毁,留下铁佛东街的街名,如今连铁佛东街也因黄兴北路的扩修而拆除了。

约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李汪度受任《四库全书》总阅官。《四库全书》总纂官是当今家喻户晓的纪晓岚(纪昀)。按照现在的说法,总阅官相当于总编审,总纂官相当于总编辑。《四库全书》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始修,经10年完成。共收书3503种,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在四库始修之初,朝廷布告全国广搜全类古籍,李汪度家也算是个藏书世家,当时他动员家人献书3车,受到嘉奖。

李汪度晚年“终养归里”,在扬州受到了乾隆皇帝的接见,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荣耀。据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乾隆皇帝于“甲辰(乾隆四十九年,即1784年)间南巡时,迎銮扬州上方寺前童庄道旁,特邀异数”,李汪度在“特邀”之列。

在任总阅官期间,他与纪晓岚共事,纪比他大约19岁,在当时称得上是上一辈的人了。纪一直充任四库总纂官,李汪度则是在后五年中任总阅官。一纂一阅是编书的两大关键。纂,撰写、编辑;阅,检阅、审阅、定稿之意。纪晓岚博古通今,才学出众,世称一代文宗,撰有《阅微草堂笔记》等著作,世人为其辑有《纪文达公遗集》。李汪度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在文才方面,亦造诣非凡,但不喜张扬,藏而不露。幸好长沙天心阁为李汪度留下了一篇大作。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中有许多经典之句,如:“炳蔚其文,出符景运,以彰寿考,作人之化,则所以振人文而答天心者,于是乎在,岂徒为青乌家占形胜,漫作游观之地也哉。颜曰文教昌明,公之志也。”

天心阁因有了李汪度的《重修天心阁记》,其“中华历史文化名楼”的称号才名副其实。

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旧志均未载,幸得清末陈运溶将其收录于所纂《湘城访古录》中。

清陈运溶《湘城访古录》载“重修天心阁记”(局部)

1984年天心阁重建之日,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被勒石于天心阁上,全文如下:

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碑刻

重修天心阁记

(清)李汪度

会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崇垣跨其脊,青乌家所云:“巽龙入脊,文治之祥也”。冈形演迤,遥与兵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后乃额天心于文昌而省其一焉。阁后下瞰平畴,稻畦鳞次。左右凝睇,则澄波环绕,沙岸参差,帆影樯风,与黛色烟鬟,如列户牖,盖极城南之胜概萃于斯阁。而位置适当书院之左,人文之盛所自来欤!

其创建不知所始。乾隆甲午,中丞长白觉罗敦福公建节湘南,既修岳麓讲堂,复葺城南书院。谓阁祀文昌,居文明生望之乡,且冠郡垣龙首之脉,宜蔚为美观。乃饬所司,庀材鼎新,俨乎文宿熊光,上腾霄汉。

既蒇事,公嘱余考义以祀之。余按《周礼·保章氏》星土之义郑注:“翼、轸、荆也”。《宋书·天文志》:“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命。”而文昌天宿,东近上台、司命,主寿,与长沙一星,异轸同宫。荆南首郡锡名,上应象纬,又当轸之左辖,为公侯辅弼之位。郡志谓为天心所属,是以代有贤良,道德文章、忠义勋名间见叠出,以扶世翼教而跻民于仁寿。今公之抚是邦也,仰体圣主德意,以敷政膊民,兴贤育才,将使济济多士胥邀阴骘,炳蔚其文,出符景运,以彰寿考,作人之化,则所以振人文而答天心者,于是乎在,岂徒为青乌家占形胜,漫作游观之地也哉!颜曰:“文教昌明”,公之志也。仍天心额永存其旧也。或曰:“心,旧作星。”长沙一宿,实为首郡主星。盖祭星之典著于六宗,守土者崇祀星主,犹宋人祀商、晋人祀参义也。是说也,于志无考,姑存弗论云,是为记。乾隆四十二年李汪度撰。

自乾隆四十二年重修天心阁后,又历经沧桑岁月,特别是咸丰兵燹后,天心阁又呈千疮百孔之貌。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四年(1865),历时4年,3任湖南巡抚,山东历城人毛鸿宾、江苏阳湖人恽世临、安徽合肥人李瀚章次第主持天心阁大修,郭嵩焘之弟郭崑焘为之作记。该记未见于著录,其碑石于1926年长沙环城马路第二期工程修建城南路时,在天心阁老城基下出土,今存湖南省博物院。记中充分肯定天心阁“察灾祥、时观游、资守御”的功能,而不再述及“振人文”的功能,因为此时太平天国之战刚刚事息,且城南书院早已迁回妙高峰。

郭崑焘《修天心阁记》拓片

此记文釆、意境远不及李汪度之记,全文如下:

修天心阁记

(清)郭崑焘

天心阁当省城东南最高处,所以察灾祥,时观游也。岁久就圮。咸丰十一年,历城毛公来抚湖南,以城恶不足资守御,檄守城兵勇,自东迤南而西,次第修葺。同治二年,毛公擢督广州,阳湖恽公继之,既察城瓮、谯楼之陊者阤者,彻而更新。于是度地阁前,垒石而上,视往制扩七丈有奇,支椽其间,崇五丈,广倍之,舒其外为行廊,缭以扶栏。同治四年四月,今中丞合肥李公履任,越五月迄工。凡先后糜榷钱十五万余缗。鸠工者湘乡赵焕联、李光燎,庀材者长沙丁敏忠、萧锡畴、湘乡成果道,记其事而书之石者湘阴郭崑焘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