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龙舟赛:南澳滨海齐争渡,大鹏端午味正浓

海上龙舟赛:南澳滨海齐争渡,大鹏端午味正浓
2024年06月14日 09:17 Kimi说科技

龙舟竞渡迎端午,百舸争流在南澳。6月7日至8日,“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南澳)海上龙舟赛”在月亮湾海域逐浪竞速,来自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以及中国和海外选手组成的共30支队伍参与本次比赛。主办方还同步安排有非遗文化展演、海上运动展演、流行音乐会、梦幻魔术、川剧变脸等活动,让月亮湾广场成为展示传统民俗和时代风尚的大舞台。

大鹏南澳举行的龙舟赛是深圳唯一的海上龙舟赛事,至今已传承七十多年。海上龙舟跟河道龙舟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海浪增加了龙舟前进的阻力,非常考验选手的体能和团队的配合。

这项曾广泛流行于南澳渔民的娱乐活动,在当地政府和民间力量的扶持下传承发展,转型升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海上龙舟赛。在新时代,南澳海畔龙舟竞渡不仅延续了古老的传统,更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它联结着五湖四海大鹏游子的美好情感,更让游客们都能感受到来自南澳海湾的激情与魅力。

深圳唯一的海上龙舟赛

“龙舟竞渡”在屈原之前既已存在。闻一多先生曾著有《端午考》说:屈原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的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水旱之灾。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谷雨、夏至等节日逐渐合流演变为端午节,龙舟竞渡、吃粽子等原本属于夏至的习俗也随之变成了端午习俗。

端午节赛龙舟,深圳当地谓“扒龙船”,700多年前称“扒皇舟”。相传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四月,小宋帝赵昰随皇室被元军前截后追,从浙江沿海仓皇逃至新安县九龙土瓜湾(今香港)时,得到寨民结队迎驾。驻跸期间,恰逢端午节,赵昰端宗王观看当地龙舟竞赛后,以护驾有功,御赐黄缎华盖(巨型罗伞)给乡民。此后每年端午赛龙舟,乡民必奉御赐罗伞置于龙船之中。

“扒龙船”或在河流、水库,或在港湾、河涌,南澳龙舟赛是全市唯一在海上举行的。20世纪40年代,南澳渔民用捕鱼的木舢板进行比赛,90年代比赛逐渐走向正规。1999年起,赛事由政府部门组织,参赛队伍由本土队伍扩大到周边城市及海外的队伍。2023年,南澳龙舟赛正式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海上龙舟赛,由以往的单组赛制改为双组赛制,还特别邀请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代表队进行友谊竞速。

大鹏南澳龙舟赛,有着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在传统龙舟赛举办之前,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叫做“起龙舟”。由村里长者主祭,在鞭炮、锣鼓声中,把深埋在涌底或池塘里的木质龙舟挖起、洗净、风干,在进行保养维修后,送给队员开展训练。如今比赛所用的龙舟换成了玻璃钢材质,平时存放在仓库,起龙舟仪式渐成历史。

比赛当天,南澳渔民还会选择吉时,用龙眼树枝为龙头点睛,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项传统风俗被保留至今。今年粤港澳大湾区龙舟赛开赛前,举行了“点睛”仪式,以朱砂笔为龙头点睛,给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们送去美好祝福。

争渡,争渡,又见龙舟竞速

6月7日上午,南澳月亮湾海风阵阵,海浪翻涌,“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南澳)海上龙舟赛”正式打响。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海上龙舟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

坐在船头的鼓手是船队的灵魂,随着“咚咚咚,咚咚咚……”的战鼓齐擂,队员们跟随着鼓点,以统一的节奏划桨,船桨快速翻飞,龙舟乘风破浪、势不可挡。船尾的舵手,稳稳地控制着前行的方向,尽管海面风浪较大,各个参赛龙舟依然笔直地冲向终点。

经历两天角逐,深圳龙华龙协龙舟队斩获A组冠军,东莞中堂龙舟队荣膺B组冠军。

“很高兴我们能卫冕冠军!”深圳龙华龙协龙舟队选手邓海鹏表示,虽然队员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划龙舟,依然坚持每天保证三个小时的训练,只因为对这项传统运动的热爱。“我们还经常走进学校、单位、社区宣传推广龙舟项目,让这项传统运动发扬光大。”

海边的看台上,男女老少加油助威的呐喊响彻云霄。“太精彩了!这么多龙舟在海面上飞驰,让人激情澎湃。”带着小朋友来观赛的市民陈娟在看台上呐喊助威,她表示,很意外在赛场上看到不同种族肤色的选手,赛事的举办不仅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人文根源认同,也让海外同胞参与到这项中华传统项目中。

对于大鹏人来说,端午赛龙舟,不仅是一次盛会,也是不曾改变的老习俗“龙船景”。乐高南澳联队领队黄振爱,是土生土长的南澳人,在他儿时的记忆中,人们端午在家里吃过粽子后,早早来到南澳,站在岸边等着比赛开始。“夺得冠军的龙舟队伍可获得一头金猪作为奖励,那在当年可是让全村都振奋的莫大荣耀。”

在比赛间隙,月亮湾海面上还上演了南澳渔民娶亲非遗展演,两艘装点着喜庆红绸的渔船,分别载着新郎和新娘相向而来,渔歌回荡在海面,勾起人们浓浓的乡愁情愫。游艇帆船、极限冲浪等水上运动表演助阵,不仅为端午节增添了热闹的气氛,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水上运动的魅力。

海胆入粽,一个“鲜”字了得

端午的传统习俗,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防毒、消暑、避灾,用菖蒲作剑,以艾草作鞭,以大蒜作锤,被认为是驱虫、驱毒、避邪的“三大法宝”。若端午期间连降大雨,俗称下“龙舟水”,当地认为“洗龙舟水”能祛暑除病,故老老少少都到河海游泳,或手掬“龙舟水”泼在身上,祈求平安健康。

粽子,是端午的必吃食物,传统上也寓意辟邪驱瘟。来南澳过端午,一定品尝当地的传统特色美食——海胆粽。这些长条形、圆润饱满的粽子是南澳渔民流传了两百多年的手艺。每年只在端午节前,由当地家庭手工制作,错过就得等下一年。

以海胆入粽,为的就是这一口“鲜”。打开粽子的一刹那,你会经历海胆的鲜香和粽子清香的完美融合。一口咬下去,先是粽子的香气扑鼻而来,接着是海胆的鲜美味道,在口腔中肆意流转。咀嚼中,五花肉、瑶柱、虾米和海胆令人齿颊留香。

寻遍整个广东地区,以海胆入粽的风俗似乎只在深圳大鹏半岛,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南澳渔民过去一直流传着“无钱买鸡蛋,餐餐食海胆”的说法,尤其大鹏湾海域特产的紫海胆,它的品质和新鲜程度决定了海胆粽的“鲜”。

海胆粽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用料却极其讲究。包粽使用的芒叶要到海拔200多米的山上去找,并且要早上日出时摘下才更为清香。包粽的时候先将两片芒叶一横一竖放好,再依次放进泡好的糯米、一条上好的五花肉和炒料,最后盖上满满一勺黄澄澄的海胆,用粽叶包成规整的长圆形,用咸水草捆裹结实,一条海胆粽才算制作完成。如今,海胆粽逐渐走出南澳,成为外界了解深圳的一张美食名片。

传统融合潮流,南澳不一样的端午

海上龙舟赛、海胆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民俗文化,给南澳的端午节带来了浓郁的节日氛围。主办单位持续放大赛事溢出效应,打造体育赛事与美食、购物、文旅、展览的联动。盛大的龙舟嘉年华持续6天,诚邀市民游客来到南澳看非遗民俗、观文艺演出、品特色美食,度过一个难忘的端午节假期。

只有在南澳才能看到的“舞草龙”等省级非遗项目表演于6月7日晚上在月亮湾广场举行隆重的大巡游。在广场的集市上,南澳海胆粽和当地特色手信的摊位上人头攒动。不少游客一边享受美味海胆粽,一边在簇拥的人群中围观非遗展演。

市民郑先生表示:“没想到非遗还会如此接地气、暖人心,我被这场引人入胜的展演震撼了!人们舞动着插满袅袅香火的草龙走街串巷,麒麟和花灯队伍一路相随。尤其是最后的“化龙”环节,草龙点着焚化的那一刻,火光冲天而起,欢呼声响彻夜空,寓意龙归大海,风调雨顺。”

如果说非遗是对传统的回归与传承,那么流行歌曲、梦幻魔术、川剧变脸表演等演出,让我们看到新时代大鹏南澳包罗万象的蓬勃生命力。在月亮湾广场的集市上,香港鸡蛋仔、广式蚝蛋烧、南澳大虾、大鹏窑鸡、客家糍粑等来自大湾区各地的美食供人们尽情享用。

端午,这一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在岁月的长河中,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大鹏南澳以文旅体验场景为“桥梁”,连接了传统文化与假日旅游,让有不同需求的观众都能享受一场独特的文化盛宴。无论是到南澳寻回记忆中对端午的最初记忆,还是重新遇见关于端午更鲜活的诠释,万般唯愿你安康。

(深圳侨报记者 张丽 通讯员 鹏文宣 肖燕 耿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