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品牌到世界名牌

从中国品牌到世界名牌
2024年06月25日 17:07 中国名牌杂志社

在新一轮品牌出海浪潮下,中国品牌崛起的重要因素不是模仿,而是技术驱动的品牌创新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容量和迅速的成长性,可以为中国企业培育世界名牌提供稳固支撑

从中国品牌到世界名牌

  在新一轮中国品牌出海浪潮下,基础建设、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应用等多领域的中国品牌已在海外市场中脱颖而出,有望成为擦亮“Made in China”招牌的世界名牌。诸如比亚迪、华为、海尔等品牌出海“领头羊”,已具备了向全球市场提供一流的品牌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并将国际市场作为品牌业务拓展的重心。

  中国品牌跃升世界名牌,不仅在于销售与广告,还在于树立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的品牌价值观,展现来自中国的品牌商业文明。从“中国品牌”到“世界名牌”,可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拓展与本地经营中充分发挥名牌势能,在国际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留出辗转空间,更大程度的发挥“世界名牌”主动优势。

立足全人类

共同价值的中国品牌价值观

From Chinese Brands to World Famous Brands

  一个世界著名品牌的诞生和发展,与其市场容量和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结构有关,尤其是与品牌所内涵的文化性、包容性和流行性有密切关系。当前中国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有深远影响。

  中国品牌要成为“世界名牌”,有必要树立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的品牌价值观,即向全球利益相关者阐释自己对世间道理的理解——品牌不只是销售与说服,而是将自身商业价值融入全球公共价值链条之中,展现中国品牌构筑的商业文明。

  “世界名牌”之所以卓越,不只是销售与说服,还在于建立与消费者之间共同的价值认同,这种认同来源于全人类共同价值。“一带一路”沿线消费者认为中国科技品牌价值观是“坚韧、关注和和谐”,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优秀特质同样得到了海外消费者的赞同。

  与此同时,中国品牌也要警惕陷入政治与意识形态议题陷阱,在遭遇争议时将对品牌价值观的讨论拉回商业框架。

技术驱动品牌创新

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From Chinese Brands to World Famous Brands

  中国品牌”到“世界名牌”的品牌升级,是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中国制造从OEM(贴牌代加工)、ODM(研发设计及生产)到OBM(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的升级跳跃,不是以规模和成本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而是将创新和差异化作为主要途径。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企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在突破由外资燃油车品牌打造的旧秩序,围绕“三电、三智、服务体系”建立了技术和市场优势,甚至小鹏汽车的智能座舱技术、广汽埃安的纯电平台技术可以反向输出给外资品牌。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华刚谈道:“海尔的世界品牌路是全球创牌之路,是科技创新之路,也是模式创新之路。”

  在新一轮品牌出海浪潮下,中国品牌崛起的重要因素不是模仿,而是技术驱动的品牌创新。标准引领是产业成熟期的标志,也是品牌国际话语权的体现。过去很长时间内,我国汽车、家电、通信等多领域产业在学习、引进、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体系。如今,中国品牌在引领产业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国移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移动累计牵头197项5G国际标准的制定,申请专利超过4100件,稳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有力提升了“中国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势

培育世界名牌

From Chinese Brands to World Famous Brands

  从西方跨国公司的品牌国际化经验来看,它们起初都是依靠国内市场的不断成长和海外市场拓展慢慢培育出来的。来自中国的SHEIN等新消费品牌,正是基于中国供应链基础、规模效益及创新活力,向全球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需求解决方案。作为品牌国际化的“领头羊”,中国车企品牌的海外拓展同样离不开国内汽车市场的产业升级、技术研发、消费提振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说,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容量和迅速的成长性,可以为中国企业培育世界名牌提供稳固支撑。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统计数据,2023全年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1.459亿部,占全球市场份额12.5%,其中海外市场贡献了超1亿部的出货量。手机品牌传音的销售区域主要在非洲、南亚、东南亚、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在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大幅下滑的环境下,传音凭借非洲、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等市场增长,全年手机出货量逆势上升30.8%,占据全球8.1%的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五。

  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中国制造业已经融入国际循环。中国企业应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的优势,尽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新优势。

提升品牌践行全球ESG能力

From Chinese Brands to World Famous Brands

  在气候变化、地缘冲突、新冠疫情等事件影响下,品牌面临的社会及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品牌共识。在政策、资本及消费者需求变化助推下,ESG(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受到品牌青睐。

  中国品牌进入“世界名牌”行列,需要进一步提升ESG践行能力,提升品牌的国际公共形象。全球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于2023年4月发布“零碳战略”,承诺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在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宁德时代关于锂电回收的ESG举措受到海外客户,尤其是欧洲市场客户的高度认可。但海外国家和地区间对ESG的监管政策不一,标准不尽相同。例如SHEIN曾因ESG经验不足遭到海外市场质疑。中国品牌的“世界名牌”之路,更需加强海外ESG建设,才能从容应对挑战。

  从OEM到OBM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尤其在国际局势波谲云诡、经贸摩擦高位波动、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繁重的背景下,中国品牌海外之路注定会遭遇更多艰辛与风浪。值得期待的是,一些行业已经出现一批有创新、有国际知名度的自主品牌,我们应有充分信心与定力,培育来自中国的世界名牌。(作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齐彦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