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省庄东南古灵桥北侧,西周时是丰京通往镐京而建的水陆码头,为沣河上第一大渡口。昔时,该码头车水马龙,繁忙热闹,是东西两岸来往的交通要塞。而沣河的水也变化无常,冬春之时有一尺多深,夏秋时节水患频发,河水猛涨,四顾一片汪洋,给两岸通行造成极大困难。
《长安区地名志》载,相传周文王建灵囿、灵台、灵沼、灵道后,又建灵桥于渡口以南,并称为“西周五灵”。
明万历年间,里人白尚彬、张应 武、秦王府参军苗风山等人主动捐资,在客省庄东侧沣河灵桥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木桥。
清朝康熙丙戌年,乡约张清璩等人出资对原有木桥进行了改造,换成了石桥。为了告慰天地,感谢人神福相助之,仍取名曰灵桥。乾隆戊寅年,闫自相等人增修为双版石桥。道光庚子年,贡生阎大来邀同社首阎.曹.高三君等公议改为三页石板,增修石墩,石塔头共五十四眼。兹因客秋,桥复倾损,总约阎三美同三村乡约照旧缮完。
古灵桥虽经数次修建,但仍满足不了两岸群众的通行。鉴于这种状况,时任清廷总理各国通商事务大臣、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兼顺天府尹,长安马王大原村人赵舒翘动了恻隐之心,决心在原桥址上重建一座双车道的石桥,以方便当地老百姓的通行。他拿出自己积攒下来的俸银15300余两,雇请当地民工,于光绪廿二年动工。
在动工两年时间后,由于工程费用大大超出预算,不得不中途停工。为了筹集建桥工程款,他找到时任陕西巡抚魏光焘,请求予以帮助。魏光焘一口答应,并出面倡导陕西在任官员进行捐款, 以支持重建灵桥工程。同时,遴选廉洁干练的候补知县李炳麟组织民工在南山采集石料,以减少工程费用。
在陕西巡抚魏光焘、陕西布政使李有棻,以及端方等在陕官员的大力支持下,捐银8700余两,使灵桥重建工程终于在光绪廿四年十月复工。经过11个月的艰苦努力,新建灵桥于光绪廿五年八月竣工。新桥建成后,大大方便了两岸的人们的通行来往,受到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为纪念灵桥重建工程,陕西巡抚魏光焘亲自撰文立碑。
碑文记载,灵桥总长五十二丈。桥面长四十六丈。桥总跨度四十二丈二尺四寸。桥净高一丈八尺五寸。桥宽一丈九尺。石护栏一尺见方两层。券洞二十二孔,每孔宽一丈二尺,高一丈八尺。桥墩厚七尺二寸。保岸(翼墙)端高七尺,长十一丈。灵桥券洞二十二孔代表沣水源头二十二支流,汇聚此处。
灵桥全部以麻石砌成。上有麻石护栏,以弹花锤形铸铁相 连;桥面可并行两辆铁轮大车。桥头东西各有木牌楼一座,高两丈五尺,四柱三楼歇山顶,明间斗拱七踩,次间斗 拱五踩。牌楼为桥上辅助建筑物,以彰显石桥之巍峨形胜,增添桥之壮美,供人避雨歇息。
牌楼额自西向东,按照一年四季变化,由赵舒翘亲题“周芑春萦”“晴连渭澍”“汉鲸秋卧”“影射昆池”十六个欧体大字。其笔法苍劲有力,精湛老道,充分显示了赵舒翘深厚的书法功底。这四句题额,都与当地丰镐名胜和诗经有关,写出了灵桥的四景。
春天的时候,沣河两岸的芑柳吐翠,团团绿云萦绕着灵桥,使新桥更显生机勃勃;夏天晴日极目远望,可见沣水入渭,浩浩荡荡;秋天大地泛金,灵桥犹如汉武帝置于昆明池畔的石鲸,巍巍然横卧于沣河之上;冬天的夕阳下,高大的灵桥和浩瀚的昆明池两相辉映,表达了对两者的赞美和重要性的强调。在赵舒翘的眼中,灵桥不但是交通设施,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应该四季风光,熠熠生辉。1951年后,为了方便灵桥上通行汽车,桥头木牌楼被拆除,甚是可惜。
灵桥与龙王庙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古代神话传说中能行云布雨,消灾降幅的神祗。建造灵桥的时候,工匠们把龙作为吉祥物,在桥正中的第十一与第十二桥洞之间的桥基上,雕有约一点五米长的石龙,头南尾北。同时,在第五、第六桥洞之间和第十七、第十八洞之间的桥基上,也各雕小龙一条,长约一米。三条石龙雕工精美,跃跃欲飞,腾空于桥体之外。
为了祈求护佑桥梁不受水患毁坏和通行顺畅,以及保障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灵桥建好后的光绪廿六年(1900),人们按照“一桥一庙”的中国传统习俗,于桥的附近西南处新建龙王庙一座。大门面北,门房、大殿各三间,两坡水抱厦四间。正殿三间四柱带檐廊斗拱五踩歇山顶,后檐硬山,里面供奉着龙王神君。
大庙建成,陕西巡抚魏光焘亲书“大德川流”一匾,悬上殿前檐。据柏景伟碑文记载,原龙王庙六间,在河东,同治年建造。民国县志祠祀考记为:“龙王庙在淬桥西岸,同治十一年贡生闫大来募资重修。”20世纪30年代,村上曾在龙王庙办学。1950年后,又被农村供销合作社所占。1959年,客省庄和马旺村共建学校时,将龙王庙彻底拆除,木料砖瓦拉去建了校舍。
灵桥余韵
客省庄的灵桥,其设计精妙,建筑坚固 ,桥体壮观,工程浩大,与普济桥、文昌桥并称为沣河三大名桥,被民国时期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收录进《刘敦桢文集》里的“中国名桥录”。建成后的近一百年中,灵桥也是命运多舛,经受了多次的风雨洪水考验。
1925年部分桥孔被水冲塌。其间因发生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政府无暇顾及,直到1928年才由地方集资予以修复。
1935年7月,山洪暴发,冲毁桥西头三洞,按原样由华洋义赈会出资修复, 立有中英文碑以记其事。为庆祝桥的修复,村中 晚放河灯,在龙王庙前糊纸船,群众争糊 "捎马子"搭在纸船上,以示对桥修通的祝贺。
1957年阴历6月19日,大雨过后,沣水暴涨,水势非常凶猛。大水将上游山中大树连根拔起,还有沿途冲毁的房屋木料,以及杂草庄稼顺流而下,致灵桥桥洞受阻。因桥用 麻石所砌,以石灰糯米汁浇灌,强度有限。在大树的猛烈撞击和洪水的冲击下,将中部五洞桥顶冲毁。由于石桥冲毁严重,致使来往的班车无法营运。后由陕西省交通厅负责将坍塌处用木板架平,勉强 可通单车,维持了数年。
1964年,由国家投资,在原石拱桥南 80米处,开始建设钢筋水泥大桥。1966 年,一座长157米,宽7米的钢筋混凝土丁型梁双柱式大桥建成,8月1日举行通车典礼。沣河大桥建成通车后,原石灵桥作为生产便桥,与国家公路桥并行使用。不幸,1967年秋,石桥西头又被洪水冲毁数洞,无力恢复。1969年,沣河洪水将残存的石桥彻底冲毁,古灵桥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后寿终正寝。
1971年11月,客省庄在桥东南建一小水库,拉走部分桥石。河头村建水闸,又拉走一些桥石,个别桥石散失民间。现除存有部分桥台和保岸遗址外,桥体及其他都己荡然无存。
大桥虽然消失了,但它的巍峨形象却留在了人们心中 ,成为当地人永远的骄傲。后来,客省庄的能工巧匠依据残碑仅存的部分数据和村中老人回忆绘制图纸,用木头制作出两米多的灵桥模型,再现了古桥的风采。现这座古桥模型就放在客省庄村委会会议室里,供来访者参观。(作者:长安区地名专家、陕西省作协会员 照片提供:闫忠武)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