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作为一个久负盛名的地方,不仅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而闻名,还因其千年古村居多而备受瞩目。行走在长安的大地上,每个角落都充满岁月的痕迹,每座村落都值得用影像去记录。运用切片式的摄影思维,采用“一村一图”的呈现方式,映现长安百村的人文物象,展现人与村落的“生命传记”。也许,这就是我的初心和动力吧。
长安百村影像记 (一)
我去过长安很多地方,要说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村落。也许这源于我从村落里走出来。
长安的村落始于汉代,兴盛于隋唐,形成于明清。两千多年来,随着岁月更迭,村落分分合合,长安最多时村落分布多达672座,(今调整合并至232座)。这些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村落,犹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展现着千年来长安的乡村文化和风土人情,它们是一部部鲜活的史书与典籍,镌刻着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进入新世纪,在自然与历史的塑造下,长安一座座村落依形就势、自然生发,又在滚滚向前的历史大潮中持守与变迁。
寺坡村(唐代)
章曲村(唐代)
我最早对于村落的认知,仅仅局限于村落的表象。在细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以后,让我对乡土社会的结构和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乡村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和价值,也成为我多年来关注研究乡村影像的理论旨趣。我曾经有过一次次深入乡村的体验,但最终吸引我的还是对于村落、人性、命运和文化的深入探讨和拍摄,如果说前些年,我对村落的拍摄是无意识的,记录的都是客观的场景和事件,那么最近几年来,我对村落的真诚记录一定是有意识的,而且关注的都是人本、人情和人性,其核心是从微观视角映射出长安村落的时代精神。
侯家湾村(明代)
进步村(明末)
从未走远,今更胜昔。长安的村落带着它的“变”与“不变”,一直书写着属于它的精彩故事。遍布在西周文王灵台遗址四周的古村群,散布在少陵原上的“九井十八寨”,还有分布在终南山里的自然村落,它们像璀璨的珍珠一样串成闪光的项链,镶嵌在长安广袤的大地上。而古香古色的传统建筑,寄情山水的现代村落,构成了长安当代村落独立的个性与别样的特征。
库峪口村(明初)
曹坊村(宋代)
荆寺村(唐代)
在诗意观照下的长安自然村落,一直隐藏在大地风景之中。行走村落,寻味乡愁,当我每到一村眼触手摸这些幸存于村落中的古代民居,那些濒临倒塌、破败废弃的牌楼、门扉、窗棂,成为我一次又一次拍摄研究的灵感来源。随着进入村落次数的增多以及拍摄的深入,我越来越能感受到依然留在村子里的人们,甚至是破旧的物什,都有一种力量与温度。我希望将日渐消逝的传统习俗、乡村生活以及满载“集体记忆”的古老遗迹,用相机去定格呈现,继而用呈现去呼唤。
蒲阳村(元代)
大寨村(明初)
鲁家湾村(明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今长安每座村落正在反向大幅度凋零。在这些独具韵致的村落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移居到城镇生活,因为对他们而言,这里仅成为对故土的一种怀念,然而,对于老人们来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归宿。也或许年龄偏大些的缘故,好多时候,我独自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小巷,街头的碌碡,冷冷清清,巷尾的草木,弥漫清香,心里时常会泛起一丝丝伤感的情绪。质朴的农民生活、鲜活的农村故事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一次次有意无意地按下快门,将一幅幅带着温度、带着能量的瞬间定格于往昔与今朝。
赤兰桥村(隋代)
东大村(元代)
高山庙村(明代)
摄影是展现内心情感的一种输出,我之所以锲而不舍用镜头记录长安村落,最后呈现时确定为“一村一图”,实话实说,就是想运用切片式思维,突显人在特定的村落环境中的形体特征和情感的表达;就是想借助这些独一无二的物象,或正在消失的人、事、物去思考变与不变的关系,描绘出长安村落的多样性;就是想采用纪实摄影的手法,展现出传统村落的场景、日常生活以及价值观念,以及所属地区的不同经济、文化传承及创造性转化,当然还有传统村落不同的建筑类型,即每座传统村落的“形”和“神”。
西古城村(宋代)
西马坊村(宋代)
留村(唐代)
马厂村(西汉)
王曲村(宋代)
泉子头村(明代)
拍摄长安村落是我一个长期的个人拍摄项目,在我看来,村落的物象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是投射于大地之上的一种观看方式。用摄影语言来传递记忆、传承乡愁,用影像的视觉去解读,去发现和品味村落的内涵美,不仅需要寂静与孤独,更需要沉心与思考。在拍摄的整个过程中,我的本意,不是为每座村落留存“大而全”的影像资料,也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单纯复刻,而是力求将实践创作上升到理论层面,通过记录、追寻、探究的手段来表达我对真实性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最终保留一段特定时刻令人难忘的记忆。
甫店村(唐代)
西樊村(西周)
小兆寨村(唐代)
清北村(明代)
根植于村落生活的乡愁,朝向的是本真、整体性的存在。其实,我拍摄的过程就是对于村落理解和被感动的过程,我希望每一张影像作品都承载着超越表象的力量感,也希望观者能够通过照片在村落中找到自己的“根”。更希望通过这种真实的记录,呈现出长安村落的真实风貌,使人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逐渐远离自己生活的事件和人物。
作者简介
王润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丝路影像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先后出版《故园背影》《故园落晖》《故园回望》《净土晨昏》《兴隆纪事》《白鹿原下最后窑洞人家》《镜像长安远去的村落》等摄影专集。曾主编《长安画报》《镜观长安》等刊物。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