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降至120 mmHg,获益更多!柳叶刀刊发阜外医院李静教授研究成果 | SCI之窗

血压降至120 mmHg,获益更多!柳叶刀刊发阜外医院李静教授研究成果 | SCI之窗
2024年06月29日 17:15 医师报社

6月27日,《柳叶刀》刊发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李静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研究表明,对于具有心血管高危风险的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或有卒中病史,采用收缩压低于120 mmHg的降压目标值,可更有效地预防严重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患者收缩压都要降到120 mmHg以下。在这项研究中,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收缩压低于120 mmHg,可将血压维持在能耐受的最低水平

研究表明,强化降压组主要结局事件发生率更低,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分别有9.7%和11.1%的患者发生了主要结局事件,即相比目标值140 mmHg,降低收缩压目标值低于120 mmHg,主要终点事件风险进一步下降12%。且无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糖尿病病程长短或是否有卒中病史,疗效均无差异。

在安全性方面,强化组持续肾功能下降的风险高于标准组(3.0%比1.8%),但几乎没有进展到终末期肾病。

研究者指出,整体而言,采用收缩压低于120 mmHg的降压目标安全性良好,很少有患者发生血压降低导致的急性损伤。强化组比标准组严重晕厥发生率略高(0.4%比0.1%),两组严重的低血压、电解质异常、跌倒受伤或急性肾损伤均没有差异。

研究纳入我国116家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1 255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41%为女性,39%患糖尿病,27%有卒中病史。平均随访3.4年。

受试者一半被分配到强化降压治疗组,降压目标为诊室收缩压低于120 mmHg,另一半被分配到标准降压治疗组,降压目标为诊室收缩压低于140 mmHg。主要终点(疗效评价指标)是主要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包括心梗、血运重建术、心衰住院、卒中和心血管死亡。

强化组和标准组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19 mmHg 和135 mmHg。标准组623人(11.1%)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强化组为547人(9.7%)。

研究者解读

李静 教授

李静教授在专访中介绍,此项研究是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评价强化降压策略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依从性良好,仅6人(0.05%)失访,收集了超过1100例经过审定的严重血管事件,使得我们能够可靠评价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这也是第一项在广泛的具有心血管高危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中,对比诊室收缩压目标值低于120 mmHg和低于140 mmHg这两种降压治疗策略对预防主要血管事件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李教授进一步指出,研究覆盖了多样的经济地理区域,无论在医院还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血压控制都是令人满意的。强化组平均收缩压达到119 mmHg,说明将收缩压120 mmHg以下作为降压目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此项研究在设计和开展过程中也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李教授介绍,首先,研究组充分考虑了在真实世界的可操作性,协作单位覆盖了诊治高血压的所有级别的医疗机构,包括65家三级医院,38家二级医院,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其次,研究设计了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1)采用电子数据采集系统,源数据均来自于详细且结构化的问卷;(2)研究统一提供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年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3)每次研究门诊时,研究医生按照研究问卷逐条询问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避免遗漏。此外,临床事件委员会在盲态下对主要终点事件、死亡、终末期肾病和急性肾损伤进行中心性事件审定。为避免漏过心梗、血管重建术和卒中,对心绞痛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也一并进行审定。

李教授透露,目前团队正在牵头制定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的行业标准,以期帮助改善我国整体高血压防控水平。未来,团队还将进一步分析以收缩压低于120 mmHg作为降压目标对肾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对不同人群的作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