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数室丨全国尖子生,被这个专业“逼疯”

图数室丨全国尖子生,被这个专业“逼疯”
2024年06月19日 14:01 图数室

中专女生姜萍在全球数学竞赛中成功晋级决赛,恰逢高考即将出分,引发全网对数学专业的高度关注。

一直以来,报考难、学业难、就业难,是大众对数学这个基础学科的普遍印象。作为一门抽象深奥的学科,数学对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等能力都有一定要求,学习难度比较高,因而成为很多人学生时代的噩梦。

山高人为峰,数学的高门槛注定了这是一个顶峰相见的专业。

在学术的广阔天地里,数学已然成为“冷门中的热门”。尽管数学专业不及其他应用学科那般备受追捧,但作为“古希腊掌管科学进步的神”,仍值得广大学子迎难而上,脚踏实地不断攀登。

每年高考出分,有人琢磨选哪个专业才能逃离高数挂科的宿命,有人却毅然决然报考了数学。

某高考志愿机构统计了2023年学生模拟报志愿数据,发现数学类专业进入理科生报考热度前十位。这与大多数人“数学冷门”的身边经验完全不一样。

数学类专业属于理学,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的划分,数学类专业主要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等。

尽管相对于工学、管理学等应用性更强的学科,数学专业的报考人数确实较少,但从整体来看,数学并不算是冷门专业。

那么,为什么我们觉得数学专业“冷门”呢?

首先,开设数学专业的院校并不像英语之类的热门专业那么多,招生规模也不大。

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在全国1275所本科院校中,共计只有543所院校开设,不到一半。开设院校主要有:实力雄厚的顶尖高校、理工科技类大学、师范类院校。

处于第一梯队的顶尖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些学府不仅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更汇聚了众多学术巨擘,提供了全面的专业选择。

而在一些理工科技类大学,如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这些院校往往拥有强大的学术研究背景,数学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前沿的科研项目,在接受严谨数学训练的同时,拥有更多跨学科融合交流的机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师范类院校在数学专业的开设上尤为集中。543所开设数学与应用科学的院校中,139所为师范类院校,供各个分数段的考生选择。而且,在师范院校学基础学科,进可科研,退可教学,选择多多。

当然,难度也是数学专业报考不高的原因。

图数室查阅了各大高校的本科招生官网,发现数学专业的分数线非常高。以2023年山西省的数据为例,在很多不错的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投档分至少要超出一本分数线100分。而且,数学的分数在所有理科专业的投档分中,都算高的。

山高人为峰,数学的高门槛注定了这是一个顶峰相见的专业。特别是在清北这样的顶尖学府,数学专业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竞赛生、保送生、高分生。而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被数学高难度的学业“摧残”,北大数院就被戏称为四大“疯人院”之首。

今年1月,一位清华本科生转学至双非院校引热议。该同学原本所学的专业正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网传他曾获得过全国奥数比赛一等奖,而转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后,也转行搞计算机了。

虽然其中有个人原因,也代表了数学专业难坚持的现象。

与“生化环材”等“天坑专业”不同,数学毫不掩饰自己的锋芒,平等地劝退每一个不信邪的学生。那么,在学数学上吃的苦,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吗?

很长一段时间里,数学在大家眼中是一个抽象又深奥的存在。人们认为数学枯燥、难学,就算顺利毕业也很难就业。

但实际上,数学其实是一个充满活力且应用广泛的领域。以数学为代表的基础科学,如同一个强大的涡轮,带动着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美国劳工统计局曾预测,2018年至2028年间,数学专业从业人员就业岗位预计将增长30%,预计年薪中位数为88190美元。

特别是近年来,全球大环境下对数据、技术等领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专业数字处理能力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学科专业上来看,数学等理学类专业的在校生规模和就业率都呈上升趋势,阳光高考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数学与应用数学高校毕业生规模在60000-65000人。

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女生选择数学作为她们的专业或研究方向。在男女比例中,更多的“姜萍”出现了。其中,男生占比为37%,而女生占比达63%,是男生的1.7倍。学数学的女生们勇敢地证明——性别不是能力和成就的限制,“男生更适合学数学”的刻板印象被打破。

社会对于数学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凡是出现‘量’的科学部门中就少不了要用数学。研究量的关系、量的变化、量的变化的关系,量的关系的变化等等现象都是少不了数学的,所以数学之为用贯穿到一切科学部门深处,而且成为它们的得力的助手和工具。”

正因如此,数学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拥有广泛的选择。他们不仅能够在传统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发挥专长,成为教师或研究人员,还可以轻松地跨越到金融、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现代行业,担任分析师、数据科学家或软件工程师等职位。

此外,凭借着数学带来的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推理、精确分析的能力,数学系毕业生们在住宿餐饮业、批发和零售、房地产等行业的创业方向上也如鱼得水。

中国教育在线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率做的调查显示,2021-2023年三年间,该专业就业率从74%提升到最高93%。就业率的连续提高,进一步反映了社会对数学专业人才认可度的提升和需求的增长。

数学专业毕业的薪酬也不低。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统计显示,数学专业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工资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北京的平均薪资是全国平均薪资的2.25倍以上。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以及生活成本的相应提升。

作为国家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这些城市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为数学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较高的薪酬待遇。此外,这些城市对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求推动了对数学专业毕业生的薪酬水平的提升。同时,由于生活成本较高,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往往愿意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资。因此,数学专业毕业生在这些一线城市的就业市场中,往往能够获得更为优厚的薪酬和更快的职业成长机会。

如此,“数学到底是不是理科万金油”的问题,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但数学的力量还不止如此,有网友感慨,理论知识忘光了,但读书时练得的逻辑思维,在工作,写稿,拍摄,操持家事,甚至吵架中,都可以用得到......

和数学一样,这些年被诟病上学时体系庞杂、内容抽象,毕业后就业难、应用少的还有一大堆被称为基础学科的专业。

以“生化环材”为代表的学科更是被称为天坑专业。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调查显示,2023年春招结束时,工学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最大,为56.9%,较总体高6.5个百分点,其次是经管类和理学。基础学科中一大半都是理工科专业。

一方面是俗话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另一方面是许多学生一头扎进热门专业,但由于报考多,毕业生多,反而因为竞争激烈难以找到理想工作。

具体看生化环材的就业方向,我们会发现这些专业的就业道路并不窄。不管是深扎制造业,成为一名工程师,还是走学术方向教书育人,抑或是凭借着扎实的基础知识,敏捷的逻辑思维跨行业择业,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许多路可走。

近些年,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所谓的“天坑专业”需求越来越大,比如“生化环材”、数学、物理等,从事该领域的人才往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新能源、半导体、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都求贤若渴。

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理工科。早在2009年,我国就推出“珠峰计划”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

2020年,国家又推出“强基计划”,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如此重视基础学科的发展,是因为我国基础学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汤浅定律”认为,由于全球科技发展的不平衡,科技成果超过全世界总科技成果25%的国家,将成为科学中心如果按照这样推算,我国国际学术权重在14.25%,处在“学术准中心”,美国则是遥遥领先的学术中心

和长期稳居世界首位的美国相比,我国基础学科差距确实明显。

解德渤等研究人员将 10 个基础学科比作“木桶”的10 块“木板”,国际学术权重决定“木板”的长度,长短不一的10块“木板” 形成了专属于每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木桶结构”。美国整体均衡,而我国则发展不均。

由此可看,不管是产业发展还是国家政策,抑或是更大的国际环境,在未来,基础学科都会是国家最需要发展的关键领域,相关人才更是站在前沿

从生化环材到土木、新闻、管理、金融,这些年天坑专业从四个拓展到了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但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天坑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应用领域。不同的专业培养出的不同技能和知识,都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无论最终选择了什么专业,我们都应该迎难而上,脚踏实地,以势如破竹的勇气去学习吸收。

因为这个社会本就是多元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