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数室丨上大学有捷径吗?

图数室丨上大学有捷径吗?
2024年06月07日 15:26 图数室

2024高考拉开帷幕,全国1342万学子奔赴考场,为十几年青春拼搏交上一份答卷。

作为大学的选拔性考试,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一直被视作考生改变命运的人生大考,寄托着全社会的希望。

而随着1998年大学扩招,中国大陆高考成为全球第一大考,与此同时,普通本专科录取率最高超过90%,录取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根据2024年招生政策,在普通批次之外,高考生可选择的路多达十几条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现在的高考究竟有没有捷径?新高考改革叠加新的就业形势,这届考生将面对怎样的挑战?

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比2023年增加51万,再创新高。自1998年大学扩招以来,中国高考报考人数一直在逐年增长,几度突破1000万,但突破1300万是史上第一次。

与此同时,我国大学的录取率也在上升。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1071万,普通本专科招生967.45万,录取率首次突破90%。

报考人数多,录取率高,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

高校扩招大大降低了上大学的门槛,而随着招考方式的多元化,对于当代学子而言,高考再也不是一座独木桥。

图数室整理教育部及高校官方信息发现,根据2024年招生政策,在普通批次之外,高考生可选择的路多达十几条。比如,每年清华、北大只有不到一半的新生通过普通批次考进来,其余都通过各种特殊类型招生入学。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丰富多样,测量人才的“尺子”也不该只有一把。这些特殊类型招生方式,在拥挤的统考之外另辟蹊径,帮助考生避免激烈厮杀,顺利考入理想院校。很多同学不是实力不够,而是苦于信息差,没有提前准备,错失良机。

首先,对于成绩拔尖的考生来说,他们在高考竞争中已经处于上游,但如果希望稳妥上名校,可以申请强基计划或者保送,降分录取名牌大学,甚至免予参加统一高考。

听起来像是大女/男主爽文故事,不过这两条学霸的神仙打架之路难度本就相当高,而且正在收紧,越来越规范。

强基计划的前身是自主招生,主要以竞赛、论文、专利等申请材料为评价标准,面试中高校的自由裁量权也很高,造成了中学生论文专利造假等钻营乱象。2020年,强基计划取代了自主招生,不再考察论文和专利,并用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综合评价,更为公平。

对于外国语中学保送生,今年大幅缩减了英语语种招生名额,鼓励培养“小语种+”复合人才,学生入校后不得转入小语种以外的相关专业。

外国语保送生只有全国16所外国语中学有资格推荐,不过学好外语走遍天下都不怕。如果考生家庭条件允许,可以申请国外大学和港澳高校,在中国大陆大学之外又多了一重选择。

有艺术天赋和特长的考生,可以报考艺术类招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艺考。艺考生的高考成绩由文化分和专业分共同组成,文化分最低只占一半。不过近年艺考政策对文化课的要求有所提高,不说需要德艺双馨,临时抱佛脚的可能越来越小了。

体育特长生有两条路可以选。想报考体育运动相关专业可以走体育单招,最多可降分至分数线下50分。而想上普通专业,可以报高水平运动队,在校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训练。

身体素质强的同学,还可以参加军校招生、海军招飞、空军招飞、民航招飞,成为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报效祖国。

当然,特殊类型招生并非鼓励“钞能力”、“钞近道”,针对农村地区、家境不够好的学生,高考也专属的优惠政策。

比如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原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全国95所高校拿出专门名额,面向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大大降低了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影响。

如果考生立志回报家乡,扎根基层,还可以选择公费师范生和免费医学生这两条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定向培养,只要报到入学,毕业后的工作国家也包了。

这样的政策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村学生的求学和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基层输送了大量人才。2020年,免费医学生政策已经实行1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5亿元,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了近5.7万名定向医学生,从规模上实现了为中西部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名从事全科医疗本科医学生的全覆盖。

保送生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我们熟知的优秀运动员保送生。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夺得中国首个单板滑雪冬奥冠军,2023年,他以优秀运动员的身份被保送至清华大学,与同为保送生的围棋运动员柯洁成为校友。

总而言之,条条大路通大学,“一考定终身”正在慢慢成为过去式。只不过,道路千万条,成绩第一条,高考没有捷径可言,想上个好大学,还是要有好成绩或一技之长。

虽然说上大学的路径很多,但除了普通高考以外,其余路径的门槛都不低。

入选国际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意味着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每年产生的学生凤毛麟角。2024年国际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全国5大学科仅仅保送了171人。

公安英烈子女、运动员在身份上就有了前提条件,人数也是少之又少。当飞行员看起来很酷,但除了文化课以外,还需要经历初检、复检、心理学测试、政审等,淘汰率分别在50%左右、60%、10%和5%以下,淘汰率不是一般高。

艺考被看作是一条捷径,不过艺考烧起钱来可没上限。公立高中的学费随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每学期以百元计算。以披露出的信息北京怀柔区为例,普通高中三年的学费最高标准是4200元。但如果孩子是艺考生,那就要翻数倍计算了。

培养一名艺考生真的费钱。艺考生不仅要上文化课还要上专业课。以艺考生最多的美术类看,每年集训就是笔不小的花销。美术培训周期长,是个慢工细活,每次集训要花上万元,并且课程划分种类繁多,普通班、精品班、大师课,价格节节攀升。

图数室整理了北京、杭州、广州三个地区9家画室的集训价格,发现集训学费最低在3万元,最高则要十几万。再加上住宿费、餐费、生活费,杂七杂八加起来,培养一名美术生确实是花钱如流水。

美术画材更是无底洞了。通常,高中阶段学习美术,需要学习素描、色彩、速写三科。这意味着画笔就要分n种,炭笔、铅笔、纸笔、水粉笔......颜料不久就要换一次,有美术生直言集训时一周就要用掉五罐白颜料,每次买完工具,都是钱包空空。

有资料显示,集训期间学生平均每月在画材上的花费就在600元至1400元之间。

除了高考外,学考、联考、校考,等待艺术生的考试也很多,每一项考试都代表着一笔花销和不间断的准备。以2025届的艺考生为例,今年7月他们就要准备学考,12月是联考期,1月到3月是校考。

时间紧任务重,艺考真的没想象的简单。

今年又是艺考改革全面落地的第一年,其最大变化是文化课分数线的提升。校考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提升至二本线,而院校统考中文化课的成绩占比也提高到50%。

艺考也不“易”了。

上大学并不是终点,只是另一个开始。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轨迹和节奏,大学只是其中的一种选择,本科教育也并不是成才唯一的路径。社会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正促使职业教育成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职专科招生人数近年来总体在稳定增长中。今年3月1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2023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人数达555.07万人,比上年增长2.99%。

国家对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重视,让我国在现阶段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而蓝领,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甚至大有超越白领的趋势了。

这种“赶超”首先体现在薪酬上。

数据显示,蓝领与白领群体的平均月薪差距正在逐步减小。2012年到2023年的十多年间,蓝领的平均月薪几乎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从2012年的2684元到2023年的6043元,蓝领月薪上涨了2.26倍。相比之下,白领的月均收入仅增长1.3倍。而就算抛去通胀因素后,蓝领人群实际平均月薪也达到了10年前的1.85倍。

蓝领更成了老板们眼中的“香饽饽”。

《2024年一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蓝领岗位招聘数成为就业市场最大的亮点。包装工、客货运司机/乘务等蓝领职的招聘迎来迅猛发展。由于制造业对职业的释放,包装工职位数的同比增速达到198%。家政/维修、普工/技工、机械设备维修等蓝领职位增速均超过12%

招聘薪酬也实现了显著增长。具体来看,生活服务行业的蓝领岗位,如家政/维修、运动健身、酒店服务、旅游服务、健康美容和餐饮服务等,其招聘薪酬同比去年增长超过了10%。与此同时,生产制造业的蓝领岗位,包括普工/技工、仓储管理和服装/纺织/皮革制造等,也显示出了相似的薪酬增长趋势,增幅接近10%。

对于万千学子来说,关于大学,有着无数种可能性:那些天生适合沉浸于学术海洋的人,不妨勇敢地踏上学术之路,继续在知识的殿堂里深造;而那些可能不太适应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的,也可以在特定的专业领域里深耕细作,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路径,无论是学术探索还是专业实践,都能在各自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而未来的每个转角都会带来新的惊喜和机遇。

毕竟,人生本就是旷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