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白衣天使!

谢谢你,白衣天使!
2024年05月13日 10:51 阿克苏新闻网

本报记者 吴智萍

随着数字化浪潮来袭,医疗行业的变革也在悄然进行。护理专业,作为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为患者提供精湛医术的同时,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服务体验?面对护理事业和护理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不少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脑洞大开”,积极探索护理改革发展之路,创新智慧护理服务新模式,解决护理中的“痛点”问题。在第113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地区部分医院,了解其中的故事。

“护”联网:让护患“双赢”

“这个功能太方便了,我想问的问题在这里都能查到,再也不用反复询问医生护士了。”5月9日,阿克苏市民蒋雪梅对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的智慧护理模式连连称赞。

前不久,蒋雪梅因患糖尿病住进了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对于她来说,日常饮食非常重要,可蒋雪梅并不清楚饮食禁忌。

“阿姨,您用手机微信扫一扫这个二维码,里面有关于糖尿病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还没等蒋雪梅开口询问,她的主管护士袁艳就来到病床前,细心指导蒋雪梅运用微信二维码了解相关信息。

“患者扫描微信二维码,就可以通过短视频及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了解相关知识。”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刘曾芳介绍说。

2001年,刘曾芳毕业之后,来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如今已有23个年头。说起这些年护理模式的发展变化,刘曾芳非常感慨。

“刚参加工作那会,我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单子。每天办公室都堆满了各种化验单、体检单、出院患者日报表等。就比如说申领物资,面对种类繁多的物资,我们不仅要填报申领计划,还要拿着单子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跑,不仅麻烦、效率低,还容易出错。”刘曾芳说,如今,有了物资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一键申报,相关科室就会将所需的物资配送过来。除此之外,今年,医院充分利用互联网,开通了出院患者随访系统,通过短信、微信和电话等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健康随访,出院患者随访率从原来的40%提升到100%。

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感受。

刘曾芳回忆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2005年,医院安装了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系统,实现了医嘱电子化,护士再也不用手抄医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年来,地区大力推进智慧医疗建设,随着物资管理系统、医疗质控云管家、电子病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综合运用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智慧管理平台的运用,医务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大量非医疗工作,使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护理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也为患者节省了大量时间,解决了医院病案纸张管理难的问题。

智慧病房:让护理更智能

“阿姨,你哪里不舒服?”5月10日,在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护理人员陈晨接到患者刘新英打来的视频电话。通过屏幕,陈晨可清晰地查看到患者情况并及时处理。

“别看这么个小东西,用处可大了。我身体不舒服,或者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时,只需要轻轻点一下,就能跟护士通话。”刘新英笑着说。

刘新英所说的“小东西”就是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床旁智能交互系统。该系统自今年4月投入使用,因其智慧化、智能化,成为医患之间沟通交流的“得力助手”。

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邓燕介绍说,安置在床旁的智能交互系统与护士台的主屏实时联动,不仅可以视频通话,还可以查看病历、检查明细,进行提醒、服务评价、健康宣教等服务。

“刚参加工作那会,一切都需要手写、人工统计,护理工作繁琐,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反复核对床号、姓名。”邓燕说,随着护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患者一入院,患者的姓名、性别、主管医生等基本信息同步上传到智能交互系统,减少了各类交班便贴、小纸条的使用,避免了因人工转抄导致的错误或遗漏现象。同时,在病房的床上有一个智慧床垫,身体不便的老年人如有尿床或漏尿的情况发生,智慧床垫会通过大屏发出警报,以便医护人员及时更换。在病房的输液管道上有一套监控器,监控器可将相关信息上传到大屏幕上,患者即使一个人在病房也不用担心,输液出现异常情况,可一键式报警,护士在护士站听到语音提示,可及时为输液患者提供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还给患者配备了智能手环,患者的心率、位置等信息均可同步上传至护士站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服务患者更加方便。”邓燕说。

随着科技的进步,护理也在日趋智能化。除了上述的智能化护理系统之外,微信挂号、微信缴费、网络问诊等互联网+医疗就诊方式也已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开创了新时代护理工作的新局面。护理信息化为提升护理质量水平、确保患者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护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便捷的数据支撑。

小发明:彰显大关怀

中医治疗病号服、同身寸笔、便于治疗和检查的护理裤……5月10日,记者走进地区中医医院,这些护理“神器”和创新服务项目让人眼前一亮。

当天,地区中医医院的骨伤科手术室即将开始一场髋关节置换手术,护士石晓璐正在进行术前准备。只见她拿出一套病号服为患者穿上,不同于大家熟悉的病号服,这是一条深蓝色的短裤,材料也更加舒适轻薄,并且在腰、腿、胯部等处都多出来几个拉链,这看似简单的几片“布料”却集合了很多精巧设计。

这个对传统病号服进行改进创新的产品,就是石晓璐发明的,还获得了国家级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在骨伤科,护士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皮肤部位,但对于偏瘫、活动不便、骨折等患者来说,传统的病号服不仅容易暴露患者隐私部位,而且穿脱非常不方便。

“记得有一次,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因摔伤后导致髋关节骨折,在医院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 石晓璐回忆,当时患者伤口在髋部,由于裤子穿脱不方便,如果护士要观察患者骶尾部皮肤,就必须来回翻动患者,会导致疼痛加剧,就医体验感不好。

看到这种情况后,石晓璐就开始琢磨,如何解决不必要的麻烦,让患者更方便?于是,经过近4个月不断地尝试和实践,她发明了便于治疗和检查的护理裤,科学、贴心的精巧设计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无独有偶,基于临床医护工作及“急患者之需”,地区中医医院医务科干事毕向华发明了同身寸笔,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准确性。

对于中医来说,准确快速找准穴位非常关键。“用同身寸取穴,由于不同年龄、身高、体型患者的手指宽度各不相同,因此需用患者自己的手指宽度作为测量标准。”毕向华说,由于传统医务工作者没有正规的测量工具,在为患者做中医操作中的针灸、穴位按摩、穴位贴敷、拔罐等治疗时,需要用棉签或笔充当测量同身寸的工具。但棉签或笔上没有刻度,测量的长度不可标记或固定,因此容易出现偏差,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针对这种情况,毕向华开动脑筋,将笔、尺子进行加工改造,发明出一种集同身寸测量、笔、直尺功能于一身的测量同身寸的规范用具。这种实用新型产品打破用棉签或笔代替测量同身寸工具的传统, 携带方便,便于操作,现已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医院护理部已先后取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有的项目正在申报。这一项项发明,都是咱们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爱。”地区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王君表示,该院护理人员将继续发现“痛点”,通过发明专利让护理工作更便捷高效,不断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