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迷恋”的这座城,到底有什么魔力?

苏东坡“迷恋”的这座城,到底有什么魔力?
2024年06月24日 17:38 包不同的观点

“内翰何来,此间无坐处。”

“暂借和尚四大,用作禅床。”

“山僧有一转语,内翰言下即答,当从所请。如稍涉拟议,所系玉带,愿留以镇山门。”

“可。”

“山僧四大本无,五蕴非有,内翰欲于何处?”

“这……”

“将此玉带永镇山门。”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往杭州赴任,路过润州,来到金山寺看望好友、住持佛印禅师。上面这段对话,正是苏东坡与佛印的禅机交锋。

大意是苏东坡来求座,佛印开玩笑说这里无座,苏东坡说借大师的“四大”(随便什么东西)来坐一坐,佛印直接说:出家人四大皆空,你要往哪里坐呢?一时语塞的苏东坡,只好把腰间的玉带留下相赠。

这段佳话,便是民间“苏轼留带”的典故。如今这条玉带,和周鼎、铜鼓、金山图一道,被奉为“金山四宝”。

故事里的润州,便是今天的江苏镇江。作为北宋文坛领袖、千古大文豪,苏东坡对镇江尤为钟情。

根据江苏科技大学喻世华教授的梳理,从1071年到1101年,30年间,苏东坡总共到润州(镇江)15次。期间,苏东坡留下诗词文累计222篇。

在镇江,苏东坡除了与老友斗嘴,还曾在妙高台对月而舞,在甘露寺喝酒玩乐,在金山追怀往昔……他还一度打算在镇江定居,想找个地方置田造屋,欢度晚年:

问我此身何所归,笑指浮生百年宅。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

这不禁让人好奇,令苏东坡如此着迷的镇江,到底有啥魔力?

1

自然之美

我们先从自然中找答案。

镇江地处江苏省南部,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自南北朝以来,镇江便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直到今天,宋代大书法家吴琚书写的这块榜书石刻还镶嵌在北固山上。

镇江以山出名。其境内235座山体,63条河流,林木覆盖达25%,城区绿化覆盖达42.3%。山孕育了镇江。1999年底,文物部门在句容放牛山发现了镇江境内最早的旧石器遗址,经科学测定是距今20-40万年旧石器早期文化。大量考古发现证明,镇江的古人类是从山林中走出来的。

镇江群山环抱,连山如画。这里有金山。陆羽品茗、李白高歌、康熙泼墨的金山。

这里有焦山。江中浮玉、杏叶飞舞、碑林古朴的焦山。

这里有北固山。没错,就是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北固山。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修身养性的南山、被列为道教“第一福地”的茅山、“律宗第一山”宝华山……

镇江的山看不完,景也令人眼花缭乱。资料显示,镇江全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0家,其中5A级景区有2家,分别为金山焦山北固山景区和茅山景区。这里有一眼看尽千年繁华的西津渡,有中国最低调的四大古寺之一金山寺,有18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刹定慧寺,有千古留名的芙蓉楼……

镇江不仅有美景,更有美食。“一瓶醋、一壶酒、一块肉、一条鱼、一碗面、一杯茶”,概括了镇江主要的美食文化。

2020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把“中国醋都”的称号颁给了江苏镇江。如果说山西陈醋是醇香烈酒,那镇江香醋就是回甘小酌,充满了南方的细腻柔情。

此外,在清代就已盛极一时的百花酒、开国大典第一宴中八大冷菜之一的镇江肴肉、令苏东坡倾心的河豚鱼、“面锅里面煮锅盖”的镇江锅盖面、获得过国际名茶博览会金奖的金山翠芽……都是镇江的上好美食。

有人说,镇江是一座美得让人“吃醋”的城市,也难怪苏东坡流连忘返。

2

传奇之美

苏东坡迷恋的这座城市,不止有美景美食,还有传奇。

典型的是镇江民间传说《华山畿》。这是一首江苏省传统民歌,南朝时流行在长江下游,属于南朝著名的爱情民歌集。它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

南朝宋少帝时,镇江的一个读书人,从华山村去丹阳云阳,路上偶然见到了一位女子,很是喜欢,从此相思成疾,最后病死。下葬时,牛车运载着灵柩,经过那女子的家门,拉车的牛便不肯再走。女子出来,见了灵柩中的读书人,得知是为她而死,便唱了一曲《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木应声而开,女子纵身而入,为读书人殉情而合葬在一起。

这个感天动地的至爱绝唱,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华山畿》故事的发生地,正是如今距镇江主城区30多公里的姚桥镇华山村。当地不仅有神女冢遗址、南朝银杏树,而且风俗、口碑资料尚存,历代诗家吟诵不绝。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除《孟姜女哭长城》外,其余皆与镇江有着密切关系。

《牛郎织女》的仙凡爱情故事发生地在丹阳,槐荫村见证了董永和七仙女订终生。《白蛇传》的爱情故事则发生在金山寺,白素贞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的故事闻名遐迩。此外,故事里的“保和堂施药”、“端午惊变”等情节,均发生在镇江。

这些还只是镇江传奇的一个角落。在北固山,刘备招亲甘露寺的传奇同样家喻户晓。孙刘联姻的美谈,让多景楼声名远播。在京口,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与梁红玉缘定三生。在焦山,蒋介石和宋美龄十日定情。北宋年间,镇江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民间救生组织“京口救生会”……

这些传奇,或凄美,或甜蜜,或忠贞,或仁爱,都给镇江这片土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3

人文之美

往深处看,镇江真正的迷人之处,还在人文底蕴。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制史。春秋时称为“朱方”,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民国时期还是江苏省会。

从地理位置看,镇江位于吴头楚尾,在南京以东,扬州以南,是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之处。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扼南北要冲,得山水之胜,钟灵毓秀,代不乏才。

隋唐时期,骆宾王、宋之问、孟浩然、王湾、吴筠、王昌龄、王维、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李绅、杜牧、陆龟蒙、杜荀鹤、韦庄等,都曾来这里漫游、生活或为官。

两宋期间,林逋、范仲淹、曾公亮、梅尧臣、柳永、欧阳修、苏舜钦、曾巩、蔡肇、司马光、沈括、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米芾、贺铸、张耒、宗泽、叶梦得、岳飞、杨万里、张孝祥、陈亮、释仲殊等名人,也曾在镇江流连。

元明清时期就更多了。赵天锡、刘基、高启、赵孟頫、钱宰、关汉卿、王冕、沈周、李东阳、杨一清、祝允明、唐寅、文徵明、王守仁、唐顺之、吴承恩、吴伟业、王世贞、袁宏道、杨继盛、宗臣、徐渭、高攀龙、顾炎武、查慎行、沈德潜、袁枚、洪昇、孔尚任、姚鼐、洪亮吉、王景仁、郑燮、康有为、徐锡麟、王国维、龚自珍……甚至还有契丹的耶律楚材、蒙古族的萨都剌,满族的玄烨、纳兰性德、弘历,高丽的李齐贤、日本的策彦固良等,都在此地留下足迹。

这些名人雅士,大都留下了千古佳篇。数据统计显示,仅《全唐诗》中吟咏镇江的就有一千多首。

在这里,王湾留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佳句,李白感慨“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王昌龄写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曾公亮云“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陆游说“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辛弃疾豪迈放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同样留下不朽印记的,还有诸多传世作品。歌咏凄婉爱情的《华山畿》,慨叹才貌双全杜秋娘一生命运多舛的《杜秋娘诗》,我国第一部艳歌总集《玉台新咏》,《抱朴子》《世说新语》《昭明文选》《文心雕龙》《梦溪笔谈》等,都是其中代表。

典型的还有书画大家米芾,他居镇江40余年,先后建宅三处。他用大半生的时间品味出镇江“城市山林”的特有神韵,并悟出了“米氏云山”的山水画法。在镇江,焦山碑林中的“城市山林”横额石刻,北固山多景楼上的匾额“天下江山第一楼”都是米芾的真迹。

想象一下,置身镇江,千年底蕴扑面而来,连空气中都是诗文的气息。

4

结语

镇江的文脉还在持续生长。

中泠诗社、多景诗社——据1987年《中华诗词年鉴》所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省市成立最早的几个诗社之一。到2015年底,镇江市及所有辖市区全都通过了“中华诗词之市”和“中华诗词之乡”的检查验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了诗教创先“满堂红”。

这种人文气息,已经沉淀在镇江的每一块砖瓦里。

在笔者看来,自然之美、传奇之美和人文之美,就是镇江的三个侧面。它们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绘就了镇江的美丽画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