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9户家庭入选!

邯郸9户家庭入选!
2024年12月02日 11:44 邯郸新闻网

11月25日,由省妇联、省文明办主办的“最美的家 最爱的国”“双争”有我——2024年河北省“最美家庭”评选结果揭晓,100个家庭榜上有名,其中邯郸市9个家庭上榜。他们是王军英家庭、游文锦家庭、翟大龙家庭、杜亚群家庭、郭智慧家庭、郭菲菲家庭、崔向旭家庭、陈玉文家庭、李爱玲家庭。

防汛抗洪显担当“小家”守护“大家园”

王军英和丈夫迎接儿子退伍归家合影。

王军英是武安市白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她的丈夫王宝根是一位农民,儿子王晨晓是一名退伍军人。

在2023年7月持续性强降雨中,白王庄村受洪水侵害严重,村内多处桥梁垮塌、道路塌方、道路积水,部分村民家中进水达1米。当人人都在顾及自家安全时,王军英一家却走出小家,奔向大家。王军英同两委干部冒雨赴3个自然村了解情况,进行隐患排查,迅速转移群众。儿子王晨晓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主动加入转移群众队伍中,背起行动不便的老人转移到安全地点。丈夫王宝根在安置点制作餐食热水供老年人食用,安抚群众情绪并及时汇集群众所需,引导群众避险。

洪峰过后,王军英又组织人员对受损道路及时拉好警戒线,对受灾房屋进行修缮和排险加固,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王宝根走访困难群众,了解群众需求,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因道路中断,王晨晓和志愿者靠肩拉背扛运输救灾物资,迅速做好灾后环境消杀、安全检查等工作。运清水、清淤泥、搬物资、修河堰……一项项灾后重建工程,总能看到他们一家的身影。

在村里日常生活中,这一家人团结邻里,以诚相待。白王庄村村民在村常住315人,平均年龄57岁,老龄化严重,且居住分散、出行困难,养老保险核查、收缴医疗保险、扶贫帮扶等工作,王军英常常是亲自上门办理。谁家的洗衣机不转了,哪家的水管跑水了,王宝根都是主动帮忙维修。这些胜于言教的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无形中也养成了儿子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从部队退伍后,王晨晓返乡创业,并加入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一名志愿者,将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从一件件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小事入手,立志要像父母那样当好老百姓的“服务员”。

风霜雨雪迎难上人间真爱传佳话

游文锦一家合影。

他——是一抹橙色希望,守护万家安宁,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即刻出发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她——是一名白衣天使,播撒爱心种子,在患者无助的时候,细心呵护将爱传递驱除病魔。

他叫游文锦,2021年7月,增援河南安阳抗洪抢险救援任务下达,而此时游文锦妻子的预产期将至,他面临两难选择,一边是独自在家即将分娩的妻子,一边是万分紧急的增援任务。面对组织的关怀和对亲人的担忧,游文锦本可以申请留守后方,但作为消防支队水域救援骨干,他毅然决然选择奔赴抗洪一线。

“你只管冲锋陷阵,家中有我,你放心吧,虽然你不在身旁,但是等孩子出生了,我会告诉他,他爸爸是个超人,是一名伟大的消防员。”出发前妻子的话打消了他的顾虑,也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他在河南抗洪期间不怕艰难,勇往直前。

她叫赵芳慧,现任邯郸市中心医院西区血液内一科护师。结婚四年来,每日每夜在家中不离不弃,相夫教子,坚守岗位。无数个夜里,她不是在病房间来回穿梭就是在家中哺育孩子,在母亲和白衣天使之间不停地切换角色。

在她的支持下,游文锦同志先后圆满完成了总支队交给的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先后获得“二等功”、河北省共青团“冀青之星”、全国区域性水域救援技术培训班“优秀学员”、“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优秀共产党员”“邯郸市五四青年奖章标兵”、赵都“忠诚消防卫士”、河北省共青团“冀青之星消防特别奖”、邯郸市“优秀退役军人”、邯郸市委宣传部“最美邯郸人”称号、“邯郸市文明家庭”等荣誉。

这些年,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出警时注意安全,家中有我不用担心,我和孩子都在等你回家”。简短的一句话,道出的是对丈夫工作的支持,道出独自一人扛起整个家庭的辛酸,更道出了对家庭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十载携手扎根乡村儿女心播爱医护乡亲

翟大龙、王翠红走进大名县中未城村为孤寡老人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翟大龙和妻子王翠红以儿女之心扎根基层,20年来,以大医之心为经、以不分昼夜奔走在乡村路上的脚步为纬,织密了基层群众的健康医疗防护网。

2003年,翟大龙从邯郸市卫生学校毕业,毅然放弃大城市门诊部收入优厚的工作,回到偏远乡村组建“三村联合卫生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医生的大爱担当。

日常工作之余,翟大龙夫妻经常到孤儿院为脑瘫儿童做康复治疗,耗费5万多支银针用于脑瘫患儿治疗,帮助瘫坐轮椅的孩子们慢慢站立行走。为方便偏远村庄乡亲们就医,翟大龙夫妻发起组建“好村医爱心团队”,汇聚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人才100余人,行程3000余公里长期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孤寡、留守老人开展爱心义诊、免费送药等活动数百次,送医送药价值57.2万余元,发放健康宣传册13.16万余本,惠及100余个村庄。

除了送医送药外,翟大龙夫妇还带领团队建立了113个“空巢·留守老人健康流动服务站”,守护着800余位空巢老人的健康。爱心团队定期为老人进行健康巡访,提供诊疗、护理、保健、心理咨询等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在农村工作中书写青春

杜亚群一家合影。

杜亚群和其爱人组成家庭以来,恩爱和睦,家庭相处方式民主而平等,提倡主动沟通与协调。由于工作的缘故,夫妻两人身居两地,照顾家庭的重担自然就会落到其爱人的身上。两人都非常有默契,在忙碌工作的同时,能互相支持配合,将家中的大小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兼顾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作为子女,杜亚群孝敬父母,关心老人的起居饮食,嘘寒问暖,为老人排忧解难,老人生病的时候尽心尽力,积极送医治病,日夜侍奉左右,全力照顾;作为父母,她以身作则,用言行举止影响孩子,轻说教,重引导,倾听孩子诉求,关注孩子感受,注重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此外,杜亚群在担任广平县南阳堡镇镇长期间,走遍全镇18个村助推产业发展,亲自代言店西村传统产业宁家香醋,策划并主持的首届樱桃采摘节抖音短视频播放量超6万,直接带动樱桃采摘人数翻番,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同时,杜亚群始终在推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她率先完成镇级投资公司注册,成立了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菌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专业合作社5家。并积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完成了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

红色家风代代传

郭智慧全家福。

大名县女教师郭智慧说:“我从小就听爸爸讲他老姑郭隆真烈士的故事,还有我妈妈照顾患病卧床的奶奶十年,这些先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家人不断前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智慧的爷爷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只身赴新疆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为边疆建设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郭智慧的父亲是一名老共产党员,长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全心投入,经常自掏腰包帮助村里有困难的家庭。他一心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郭智慧的母亲作为一个家庭主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支持丈夫的工作。在其婆婆患病卧床的十年里,从没有让丈夫操过心,悉心照顾婆婆,十年间其婆婆没有因为卧床生过褥疮。

郭智慧由于常听爸爸讲郭隆真烈士在家乡办学的故事,在其心灵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并萌发出做一名教师,振兴家乡教育的愿望。如今,郭智慧得偿所愿,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勤奋努力,力求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郭智慧利用休息时间,及时关注留守儿童及在校学生心理健康,义务担任他们的心理辅导员,有时还开展一些心理方面讲座,与家长沟通、讨论家庭教育问题。

不离不弃照顾植物人父亲

郭菲菲全家福。

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每个家庭的和谐幸福都是家人们用心经营来的。

郭菲菲在照顾植物人父亲的那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从不抱怨,每天6次为父亲进行从胃管里喂流食,每天10余次地为父亲拍背按摩,因为气管切开每天为父亲护理气管,每周为父亲清洁身体……

在父亲因为胃出血、肺炎、发烧等各种突发状况住院时,郭菲菲更是下班后以医院为家,不分昼夜,慢慢地她成了亲朋好友中孝敬父母的楷模。

相互体谅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源泉。她自结婚以来,夫妻双方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共同承担生活中的风雨,遇到困惑相互开导。8年来,二人没有吵过架,和睦的夫妻关系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此外,她把公婆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看待,公婆对她比自己亲生女儿还是要亲。

她儿子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成为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温暖小男孩。她把家庭生活过成了想要的生活。

生活不易,用心对待就会让生活一点点变好,她用真诚、善良和孝心经营着自己这个平凡但温馨的小家庭,也从温馨的家庭汲取热爱生活、努力工作的热情。

“零彩礼”清家风

崔向旭一家合影。

90后的崔向旭与爱人婚事新办,坚决不讲排场,不搞攀比,不铺张浪费,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用实际行动诠释最美家庭的深刻内涵。

2019年,崔向旭与爱人在毕业后决定回到家乡邯郸市工作,两人在选调生入职培训时相遇,彼此欣赏,共同打拼。在恋爱的几年时间里,两人不断磨合,相互付出,共同成长。

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两个人积极响应国家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的号召。在筹备婚礼时,一对新人打破传统观念,选择了“零彩礼”婚礼,没有豪华的婚宴布置等大操大办仪式。

“我们觉得婚姻的幸福,不应被高额彩礼所束缚,而是建立在真挚的感情和共同的理想之上。这场‘零彩礼’婚礼也得到了我们夫妻双方亲朋好友的理解和支持。”崔向旭说,“我们愿意做新事新办的引领者,希望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摒弃陈规陋习,助力家乡的乡风文明建设。”

陈妈妈和她的“爱心小屋”

陈玉文和爱心小屋的孩子们在一起。

陈玉文是磁县讲武城镇滏阳营小学的教师,也是许多孤困儿童的“爱心代理妈妈”,多年来,缺少亲情陪伴的孩子们直呼她为“陈妈妈”。

陈玉文平常对工作极度认真负责,受家庭父母亲优良传统的影响,在丈夫和儿子的大力支持下,于2009年参加了磁县妇联组织的“爱心代理妈妈”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帮扶了社会上很多的留守孤困孩子,并帮助孩子们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至孩子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陈玉文为了帮助更多的留守孤困孩子,在丈夫张自录、儿子陈贝贝的支持下,花费十几万元,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适合孩子们成长的园地,创建了河北省第一家“爱心小屋”,并且花费八万多元给“爱心小屋”购置了适合孩子们成长的家具等等,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那些特殊孩子来到“爱心小屋”,享受到不是他们的家庭胜似他们的家庭、不是他们的父母胜似他们父母的那份幸福。

如今,陈玉文救助的第一批孩子已长大成人,有9人考入各地大学。如今,她救助的孩子们,受陈妈妈影响,在有能力后也经常救助那些经济困难的孩子。

“这些乡村儿童需要各界用心扶一扶,用爱去呵护,他们也能长成参天大树!”陈玉文说。

爱心箱包厂 暖心故事多

李爱玲在箱包厂工作。

李爱玲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带领家乡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2013年,李爱玲在魏县前大磨乡连枣林村建立了“爱心书包厂”。之所以起名叫“爱心书包厂”,是因为李爱玲希望,靠着自己奉献家乡造福乡邻的爱心,能让村民们特别是村里的贫困群众共同过上好日子。

书包厂从开始的十几个人到如今的八十多人,员工从本村扩展到附近周边村。在工人录用上,李爱玲总是优先考虑生活贫困的家庭。截至目前,该书包厂先后为27户贫困户提供了工作岗位,并多次举办农村劳动力就业箱包制作的培训。

“培训的初心就是解决村留守妇女和贫困户人员无技术问题,在完成培训后大家基本上都掌握了箱包制作的技能。”李爱玲介绍,培训后,一部分人员选择留在该厂就业,一部分选择自己创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