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医美骗贷大案:分期平台与美容院长勾结,两个月骗600万

一场医美骗贷大案:分期平台与美容院长勾结,两个月骗600万
2020年02月17日 20:56 支付百科Pro

从上游的分期平台、医美机构到下游的中介、借款人,医美骗贷产业链成功绕过助贷机构和银行的风控,一声不响地将消费分期资金套现并转移。

撰文|陈大柴

出品|消费金融频道

作为现金贷领域中吸金能力较强的医美分期场景,在经历2016年、2017年骗贷危机后一蹶不振。去年年底一则关于医美分期骗贷的案件被公布,将产于医美场景的骗贷产业链和盘托出。

据相关刑事判决书,分期平台即科金融的员工吕某等人,利用授信审核之便,与武汉市武昌区明星医疗美容门诊部院长彭某等人勾结,制造虚假的医疗美容服务套餐,寻找意向客户并签订医美分期协议。

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骗贷人通过即科金融的即分期平台骗取南粤银行贷款总额共计623.33万元,其中涉案的虚拟医美客户达183人。这些所谓的医美分期借款人大部分从未向银行申请过美容消费贷款,也没有在明星医疗美容产生实际消费,只是拿了即科金融和明星医疗美容院长承诺的贷后返佣。

明星医疗美容是即科金融的合作商户之一,双方就个人美容消费贷款达成协议。借款人的消费贷款审批通过后,资金提供方接受借款人的委托将贷款金额直接发放到明星医疗美容的对公账户,明星医疗美容即可向客户提供商品或服务。

据涉案人供述,实际上暗藏医美场景中的骗贷链条并不复杂。即科金融审核通过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后,明星医疗美容便会收到南粤银行下发的贷款,从骗贷链条上的医美机构、分期平台员工、服务撮合中介、借款人等上下游各方逐级提取贷款分成。

具体来看,按照事前约定的骗贷协议,明星医疗美容从收到的贷款中扣除25%,然后将剩余的75%划转至即科金融员工的个人账户中。即科金融员工再截留划转金额的5%,将剩下70%转交给下游中介方。中介方扣除10%的中介费用后,最终把剩余的60%贷款金额转给合同借款人。

在这场骗贷风波中,受损最大的为借款人和资金方南粤银行。有借款人回忆称,因为自己资金周转需求才去找医美分期的口子。中介评估借款人的资质之后,向其确定最大授信金额,同时也会说明门诊部和中介也要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借款人被层层剥利之后,实际到手金额仅为60%左右,但其还款仍需按照原有借款额度还款。

资金方南粤银行更是深陷骗贷泥淖。南粤银行与即科金融在2015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南粤银行提供资金,即科金融提供客户数据等助贷服务,双方共同开展医美分期等消费金融业务。直至平台发生大面积逾期,南粤银行才知晓放出去的款项被骗贷团伙卷走。

医美分期从业者透露,医美分期场景之所以会被骗贷中介盯上,大概率是因为医美分期授信额度高,初期发展的时候场景相对开放,授信审核条件较为宽松,这就为骗贷中介提供了可乘之机。不过从2018年至今,医美分期市场由野蛮扩张逐渐回归理性,头部平台的风控都在不断加强,内源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医疗美容场景以客单价高、市场需求强的特点,曾在2016和2017年一路狂飙形成风口,短短两年时间,市场就迈入千亿级时代。这个由医美机构、医美分期平台和数据咨询公司一起吹起来的泡沫,很快就被终结。曾有文章指出2016年医美分期放款额60亿中的15亿被中介勾结医美机构骗走。

医美分期相关数据显示,医美分期机构的数量在鼎盛时期达到1000余家,覆盖的客群延伸至大学生群体。行业洗牌之后,医美分期平台数量已降至30余家,仅剩度小满、么么贷、任买、捷信等头部玩家。2019年,知名医美分期平台乔融金服被曝业务暂停、员工被强制遣散。

消费金融领域中的医美分期场景,风控一直是核心问题。在趋利模式下,大量分散且无抵押的长尾用户流入,与此同时,线上贷款申请受在线化、无纸化、快速化等特点制约,难以有效识别客户身份以及贷款用途;线下驻店的方式又有骗贷团伙相互勾结干扰,同样难防范欺诈风险。

在医美分期市场鼎盛时期,多数分期平台放款审核通过率能达70%以上。经过骗贷危机后,麦芽分期、星计划、么么贷等分期平台纷纷下调通过率,有平台甚至将通过率压低至30%。同时,分期平台对B端经营风险和欺诈风险进行严格监控,采取黑名单制度,更愿意与艺星、美莱、蕾特恩、欣奕除疤、天津痘博士等头部医美机构合作。

对于那些挺过来的医美分期平台,资金方在授信时会对分期平台的风控能力重点审核。面对医美这个仍有潜力的市场,城商行或小贷公司选择给分期平台提供资金,但会重点考核医美分期机构的经营数据和坏账数据。

风控能力是当前医美分期机构的生存根基。它决定了资金方是否愿意出钱,同时也决定了借出去的钱是否安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