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蓬溪县:传承红色基因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遂宁市蓬溪县:传承红色基因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4年06月28日 05:55 四川日报
  • 鸟瞰牛角沟村。
    旷继勋牛角沟起义纪念碑。
    □秦歌(图片由蓬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遂宁市蓬溪县是一座孕育红色基因、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

      旷继勋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95年前他率部在牛角沟起义,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旗帜,并成立了西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

      今年是蓬溪起义95周年,6月29日,蓬溪县将在大石镇牛角沟村举行纪念活动,旨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加快建设“三县三城”(即“绿色智造先进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文旅融合知名县”以及“山水田园典范城”“书乡门地特色城”“生态宜居康养城”),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挖红色文化 高标准打造精品示范村

      牛角沟村,因山沟形似牛角而得名,现在因红色基因而振兴。

      蓬溪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要把牛角沟村红色资源利用好、发展好、打造好。

      根据旷继勋在牛角沟村起义的真实事件,深入挖掘蓬溪起义红色故事,蓬溪县创作了原创红色情景剧《红飘带》,通过历史再现和时空对话,再现了那段“义军爱人民、人民拥义军”的动人场景,以创新形式打造了沉浸式情景党课《牛角号声》,研发了《一碗救命饭》《玉米铜钱》等现场特色党课,丰富和提升了“蓬溪起义+”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课程体系,增强了党性教育浸润力和感染力,深受党员群众好评。

      如何让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星火”汇聚成炬?

      2022年,蓬溪县对牛角沟村进行提升改造,按照“红星照耀、追梦前行”“红色馆藏、精彩回放”“红心向党、砥砺奋进”三大组团思路,高标准建设精品示范村。

      通过“三大组团”呈现高标准建设:“红星照耀、追梦前行”组团,建成蓬溪县烈士事迹陈列馆,重建旷继勋牛角沟起义纪念碑,保护开发“藏兵崖”,打造“五星栈道”和“提灌成溪”大地景观,打造赓续红色血脉示范区;“红色馆藏、精彩回放”组团,建成蓬溪党史馆,全面提升民间收藏馆,布展红色记忆展区、非遗文化展区,打造追忆红色文化核心区;“红心向党、砥砺奋进”组团,建成红军小吃街、非遗文化街、红色主题儿童乐园等,打造振兴和美乡村样板区。

      如今,走进牛角沟村,从门户的改造提升,到沿线栽种的红梅,营造出了浓烈的红色文化氛围感;在以山崖为“卷轴”打造的“大地丰碑”上,镌刻着红旗迎风飘扬、革命先辈冲锋在前的画面,寓意着蓬溪起义从这里出发、西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从这里成立,通过强烈的红色文化仪式感,打造出一个红色“打卡”点。

      蓬溪县精心规划游览线路,将指挥部旧址、“藏兵崖”、红军步道、“大地画卷”联轴串线,再现红军生活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蓬溪还在“让文物讲述历史”上下足功夫,除了以本土文化为底、精心设计展馆外观外,还用红色文物讲好红色故事,力图让游客所到之处全面融入红色文化。

      牛角沟村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二期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国防教育基地建成后,将向游客提供攀岩、山地越野四轮摩托车驾驶等特色军事体验项目,进一步丰富文旅业态。红军小院项目的设计灵感源于红军长征,在小院的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红色元素,让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同时,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提升改造的重要之举。蓬溪县将牛角沟村“山水林田湖”为一体的生态本底巧妙串联,勾画出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打造精品民宿群落、红船民宿、水上乐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特色项目,让牛角沟村变成乡村乐园,争创全省首批1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

      乡村越来越美,带“火”红色旅游。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学生以及川渝地区中小学的红色研学团队纷至沓来,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村里的一名解说员,村民唐春红难掩激动的心情,“现在村里打造好后,我们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来越好。”

      “下一步,将深挖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整合红色资源,进一步打造核心景点,推出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蓬溪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不断探索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文旅融合知名县”。

    强产业 打造丘区乡村振兴新标杆

      牛角沟村产业兴旺的美丽画卷是蓬溪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中的一个缩影。在位于县域西部的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的四川琪英菌业有限公司里,工作人员从出菇车间摘下的杏鲍菇,经过削菇、捆扎、包装、装箱等流程,当天下午即可送达成都、重庆等城市。

      在蓬溪,“小菌菇”已成长为大产业。除了杏鲍菇,还有秀珍菇、虫草花、香菇、黄色金针菇、金耳、羊肚菌等22种食用菌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

      目前,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的食用菌栽培规模达9000亩,年总产量达到16.55万吨,产品畅销全国,与美国、越南、新加坡、泰国、韩国等国家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食用菌已成为蓬溪品牌响、支撑强、辐射广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提供了2000多个岗位,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28000元,成功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四川省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近年来,蓬溪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以此为依托,推广“工厂化+设施大棚+农户种植”联农带农模式,通过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蓬溪将全县8个乡镇、31个村“链”入菌菇产业带,鼓起群众“钱袋子”。

      蓬溪还积极发展壮大100万亩粮油、100万头生猪产业,构建优质菌菜、道地中药材、精品水果的“2+3”现代农业体系,“一业引领、多业共兴”态势基本形成,全县特色产业规模达65万亩。紧盯蔬菜、水果、畜禽三大优势产业,大力提升品牌价值链,重点打造蓬溪粉条、青花椒、半夏、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50余个,提升品牌价值链。

      做强产业的同时,乡村的“颜值”“气质”也在不断提升。蓬溪县加快完善“六网”基础设施,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补短板行动,开展美丽乡村共富路建设三年行动,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作为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武都引水蓬溪船山灌区工程——白鹤林水库下闸蓄水,渠系全面贯通,全县农业用水实现全域自流灌溉,白鹤林村等一批水美新村应运而生;启动“山水画卷·墨香农庄”和“唐兴古城·都市田园”两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全县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点。

      蓬溪县食用菌产业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粮油产业纳入全省粮油产业集群,生猪产业纳入德遂生猪产业集群建设项目,蓬溪县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入围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一块块“金字招牌”夯实了蓬溪乡村振兴的基础。

      “我们通过构建‘一环三带五片’的总体布局来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串点、连线、扩面,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农民增收等方面全力攻坚,全面带动全域乡村振兴,打造丘区乡村振兴新典范、新样板、新标杆。”蓬溪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红色村庄“蝶变”美如画。蓬溪牛角沟村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农民群众从“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也是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必然选择。如今,蓬溪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将会让蓬溪红色文化资源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