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爆火的背后,教育的“松弛感”为何这么重要?

《我的阿勒泰》爆火的背后,教育的“松弛感”为何这么重要?
2024年06月27日 11:44 诸葛小彻

图为《我的阿勒泰》里呈现的治愈人心的风景

最近,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遍全网。趁着这股热度我也去看了看,结果跟所有人的反应都一样,我也被这部电视剧深深吸引住了。镜头下的阿勒泰,天山云海,冰川草原,让人目不暇接,给人一种非常治愈的感觉。

不过,在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我除了被壮美的景色吸引以外,我更羡慕的是,该剧通过张凤侠和李文秀这对母女,表现了我们中国家庭教育当中,一种不常见的松弛感。我觉得这才是电视剧真正想给观众传达出来的东西。

比如,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场景,当李文秀遭遇失业回到阿勒泰,在一次成功帮母亲要债后,她问母亲张凤侠:“我还是有用的对不对?”

张凤侠笑着问她:“啥叫有用,你生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草原上这些树啊草啊,有用的时候就给人用,没用的时候待在草原上,不也是自由自在,很好吗?”听完张凤侠的话,李文秀心中的挫败感,此后慢慢消失,并在一次次挫折和困境中,找到了人性成长的内在光芒。

图为父母同孩子一起参加集体活动

从张凤侠的身上,让我们对培育儿女成长有了不一样的解读。她不再是传统那种打压式,批评式的育儿方式,而是一种松弛、鼓励式的教育,让孩子能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家庭的爱和呵护。不过,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被该剧,呈现出来的松弛感教育所吸引呢?为什么我们非常渴望这种松弛感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社会压力非常大,教育内卷,学生有升学压力;就业内卷,年轻人面临就业压力,稍微大一点年纪的中年人,也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于是,在各种压力扑面而来时,大家都非常累,难免陷入迷茫,陷入焦虑。

所以,每当看到镜头里的诗与远方,我们都希望自己能逃离现实的压力,从而在一个更松弛的社会中成长,能活得更自由、洒脱。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活出自己的松弛感呢?

图为孩子对父母展开的批评式教育很失望

要活出松弛感,第一步就是要做出改变,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拿家庭教育来说,在我们中国家庭当中,很多父母总是喜欢进行打压式教育,批评式教育,从来不管孩子的感受,也不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这些父母总觉得,孩子听父母的意愿行事,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但是殊不知,对于孩子而言,比物质满足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满足,尤其是父母的情感满足。长期打压孩子,遏制他们天性,时间久了,孩子伤心与失望的负面情绪会逐渐累积,对父母会越来越失望,乃至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叛逆。

所以说,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最应该重视的,就是照顾孩子的情感、情绪。让他们在温暖和爱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们才有可能养成一种从容不迫、自然放松的生活状态。

这是关于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我们再来说说父母对孩子学业、人生道路的教育。几乎每一个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栋梁之材。为了让孩子成为栋梁之材,父母的教育只关心卷面成绩,只追求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结果导致孩子们不仅学习没有学好,却普遍出现了心理问题。

我想说的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每一个父母最主要的责任不是让孩子们快速跑到终点,而是为他们的奔跑护航,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跑得开心,健康,进而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最后也能书写精彩的人生。

图为孩子犯错后得不到父母的理解

另外,就像《我的阿勒泰》里面的张凤侠一样,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要给他们多一点耐心、包容心,陪着他们在一次次挫折中站起来,培育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

所以说,孩子们的成长是需要家庭、父母给予足够的松弛感。人生的道路很漫长,用力过猛的孩子是走不远的,最终也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2021年7月,国家实施的“双减”政策,我认为就是在改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双减”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让我们的家庭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就像前面讲到的,我们的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只看重孩子的学习,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图为“双减”政策落实后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

“双减”政策落实后,这种教育理念是可以改变的。未来成才之路更加广阔,教育更加松弛,就业形态呈现出更多的自主和灵活,孩子们进入社会,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双减”政策之下的中国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节目最后我想说的是,当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不妨慢下来,不妨活得松弛一些,以获得心灵的力量,然后再出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