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允许一切发生,做勇敢快乐的人。

《走走停停》:允许一切发生,做勇敢快乐的人。
2024年06月04日 19:20 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允许一切发生,做勇敢快乐的人。

上一次从影视内容里精准地领会到“允许一切发生”这句话,还是在《我的解放日志》里。那时候就在想,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拥有传递这样内核的作品?

《走走停停》就来了。

真喜欢老吴家这四口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川渝就是最对味的,松弛到骨子里,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绪,自然而然地过着每一天。

它是一部轻拿轻放的淡片,让生活在镜头之间流动,没有加工和提炼,只有日常的真实。

幽默是它的底色,充盈在一切不经意的细节里,我们每次的会心一笑,都是在和这些可爱的人物建立更深的感情。

不得不说,虽然脆皮“中年”吴迪跟当下的我们惺惺相惜,但我就是忍不住偏爱江美玲女士和吴明发同志。

两位老师表演太好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家人之间爱意的多元光谱。

父母之间的爱,是带着默契的拿捏,是心怀醋意的关注,是眼皮不抬就清楚对方小金库的据点,是知道彼此各有相好、还能踏踏实实地过一辈子。

风雨数十载,儿女都到了立业的年纪,老夫老妻,互看生嫌,嫌弃里又有深深的理解和在乎。所以吴明发才会在江美玲走后,代替她给儿子的拍摄画上句号。

那个背影蕴含了好多汹涌的感情,作为观众,我们甚至没有发觉那不是江美玲,因为那一幕一切如常,是经年累月的熟知相伴,才能那么像。

他知道她一定希望儿子能完成自己的电影创作,做他想做的事;他更知道她热爱生活,享受表演,那是她年轻时没能选择的人生路,他想替她圆上这个梦。

吴迪喊“咔”的时候,感觉大家都沉浸在回忆里,所以“妈妈”才会听不见指令。直到“她”转身回眸的一瞬间,泪水湿了眼眶,多希望时间能停止,让那一刻保持地久一些,好像江美玲还在我们身边。

父母对子女的爱也一样,尽在不言中。吴迪和吴双,都是活出自我的小孩,不然不会那么BKING。

一个北漂失败,被现实狠狠捶打,还能在老同学面前硬撑“我最近在gap当中”;一个则把“滚”和“闭嘴”穿在身上,绝不内耗,精神状态极好。

吴迪一点也不“无敌”,他就像中式的弗兰西丝·哈,带着文青的理想和单纯,不耐受现实,也无法做到全然的乐观和坚定。

一丢丢自命不凡,一丢丢窝窝囊囊,一丢丢无所谓,一丢丢小确丧。

还好这个家完全“容得下”他,让他把屋里视线所及之处摆满少年时的“荣誉”,来应对纪录片拍摄;

允许他在家随时随地建组,无偿征用家庭成员做工,唯一没有利用价值的老汉,在家要充电没插口,要休息没空间;

找工作,老汉出马刷脸,没去上班,家人也接受,闲来无事跟着妈妈去超市,还能收获一句“你回来也好,你还可以帮我拎点东西。”的肯定。

吴双倒是相当“无双”,感觉老吴家家庭地位排序,她能争二保三。

黑皮,壮硕,工作是开“黄色法拉利”,说话言简意赅但威慑力极强,生活就图一个我得劲,我乐意。

送吴迪去面试路上要载客,二话不说把亲哥扔在道边;老汉让她不要一天到晚像个男的一样,她不动声色直接忽视;她几乎没有太多表情,一张傲娇的冷脸,衬得吴迪更像弟弟。

一家四口吃饭那场戏是全片精华,一个眼神就能知道这是多适配的一家人,妈妈和女儿对老汉和儿子的一切反应精准预判,吴双上桌的熟练程度,足见她们处理这种交锋场面的丰富经验。

电影的英文名是“GOLD OR SHIT”,让人想起老汉评价吴迪的那句话“是金子在哪都是金子,是坨屎,在哪都是坨屎”。

耳熟能详的一句中国式批评,在电影的语境里,几乎没有伤害性,更像老汉一句恨铁不成钢的抱怨。

结合妈妈江美玲女士的另一句话来吸收,电影的主旨也完整了:“成功不见得是金子,失败也不见得是屎,混得好混得坏,都是别人嘴上说说的,你自己晓得你是什么人就行了。

两代人,一起用他们的人生诠释了何为“走走停停”。

很难说清我们是在哪一刻被悄悄治愈的,除了那些洋溢在电影各处的轻盈的快乐,关于生死别离,关于家庭亲情,关于恋人未满,电影都柔软地点到为止。

于江美玲和吴明发而言,一辈子都在同行,你突然走不下去,我就替你走完。

于吴双和吴迪而言,我曾开车载着你,我们一起前进,但你终究会在某个地点下车,走你自己的路。

于吴迪和冯柳柳而言,偶遇重逢都是突然降临,短暂交错过,总有一个人得先行一步。

走走停停,人生常态,走的时候全力以赴,停下来了也不要为难自己,最重要的是,未来也要继续好好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