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活力的江苏“经济第一城” I 2024江苏经济年中观察及下半年趋势分析·解读五座万亿城市的前七个月(苏州篇)

重塑活力的江苏“经济第一城” I 2024江苏经济年中观察及下半年趋势分析·解读五座万亿城市的前七个月(苏州篇)
2024年09月24日 10:50 江苏经济报

编者按:

万亿GDP城市是全国经济增长的主力,也是江苏经济回归常态化较快增长轨道、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龙头。

从全国看,26座万亿GDP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国四成以上,上半年17城GDP增速跑赢5%的全国大盘,苏州以6.2%居第四。

从江苏看,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5座万亿GDP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六成以上;除南京、常州外,其余三城上半年GDP增速跑赢5.8%的全省大盘。

面对国际和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万亿GDP城市的增长变化及其背后的新趋势、新问题,值得密切关注。记者采写一组报道,通过对江苏经济年中表现及下半年趋势分析,解读今年以来5座万亿GDP城市的经济成绩单。

今年前七个月,江苏“经济第一城”、全国最强地级市苏州摆脱了此前两年的增长低迷之势,迅速重塑活力。

变化之一,经济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加快。据江苏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05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2%;增速高于全省和全国,居26座GDP万亿城市的第二位。

1—7月,苏州多项重要经济增速指标均居全省设区市、全国GDP万亿城市之先。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居全省第四;作为江苏工业第一城,其增速仅略低于工业体量较小的两个城市淮安、宿迁及新兴工业城南通。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9%,居全省各市最前列。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2%,居全省第四,仅次于消费规模相对较小的扬州、宿迁和徐州;上半年同比增长7.4%,增速居全国GDP万亿城市之首。

变化之二,工业效益上升迅猛。据苏州市统计局发布,1—7月该市工业利润、利税分别同比增长20.6%、13.3%,这两项指标增速连续6个月保持在20%和13%以上。去年前七个月,该市工业利润、利税均同比下降。其中,除纺织服装与有色金属加工业之外,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的装备制造业——汽车、计算机通信设备业的产值与效益增速居苏州主要产业之先。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一年多以来增速强劲反弹,目前苏州的工业经济规模已超越上海,仅次于深圳,成为新的全国工业第二城。去年,苏州规上工业产值达到了4.43万亿元,居全国所有城市第二。今年上半年,苏州规上工业增加值达5360.4亿元,再居全国次席。

变化之三,民营经济活力强劲恢复。据苏州市统计局发布,1—7月该市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9%,远高于国有与国有控股、外商与港澳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以美元计价,同期苏州民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6%,同样遥遥领先于国企和外企,出口额更劲增14.8%。同期,苏州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3%,远超国有投资、外资投资增速,后两者均为负数。

苏州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去年苏州经济整体疲软,外贸与工业增速均大幅下降。有观察者认为,今年苏州经济增长能够较快复苏,源于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主导商品的迅速转型迭代,其背后的动力是多年来苏州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新兴产业的日益壮大。

相隔一年,苏州经济增速何以强势回升,超越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等全国经济强市的?今年以来苏州重塑活力的重要动能究竟何在?就此,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两位专家进行了分析解读。

工业、外贸与消费:

苏州转入常态化增长轨道的关键动能

吕永刚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

作为江苏“经济第一城”,苏州的经济表现倍受瞩目。上半年苏州经济走势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经济复苏步伐加速,转入常态化增长轨道。

受疫情冲击、国际市场波动及自身结构调整等叠加因素影响,前两年苏州经济经历了一个深度调整的过程,恢复进度相对滞后。今年以来,苏州经济延续去年增速逐步提升的态势,而且速度在加快。一季度该市GDP增长7.9%,增速领跑全省;上半年增长6.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成为江苏经济增量领先全国的最强担当。这表明,苏州经济已完全走出疫情周期,转入常态化的新增长轨道。当然,由于苏州经济国际化程度高,目前仍处于深刻的结构转型过程之中,保持稳健增长仍面临不小挑战。

二是工业经济基座稳固,先进制造动力澎湃。

作为全国工业第二城,工业经济表现如何决定了苏州经济全局的趋势。苏州制造业量大面广、传统产业占比高,转型任务重,新旧动能接续难度大,一度成为拖累苏州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经过数年蓄力,产业结构持续调“高”调“优”,今年以来,苏州工业经济增长态势明显改善。具体分析,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面比去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景气面显著扩大;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近2/3的前六大重点行业产值同比增长6%,保持了较高增速。同期,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0%,传感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光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5.5%、27.2%、23.9%和22.6%,体现出新质生产力导向的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崛起。

1—7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0.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工业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动能还在进一步蓄积。

三是外贸延续回升势头,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在经历外部市场因素的多轮冲击下,苏州外贸保持较强韧性,今年以来的表现亮点颇多。

从总量看,1—7月,全市出口总额增长9.4%,进口总额增长8.1%。7月当月,全市进出口额同比增长8%,规模创今年以来新高,呈现明显回暖态势。

从结构看,上半年全市集成电路产品出口量价齐升,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26.7%、52.6%,是产业转型成果在外贸领域的呈现。1—7月,全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5.1%,未来仍有很大拓展空间;全市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进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14%、11.3%,显示出贸易结构持续改善,保税物流等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

从利用外资情况看,该市上半年吸引了429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落地一批研发、设计、采购、结算中心等外资总部,显示出拥有1.8万家外资企业的苏州仍是吸引外资的强磁场。

四是社零总额再创新高,消费仍是重要引擎。

在内需不振、消费趋弱的宏观环境下,上半年苏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逆势突破历史同期纪录,达5002.9亿元,为全年突破万亿奠定了坚实基础。

1—7月,全市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6.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5.2%,增速平稳。在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刺激下,智能商品销售增势较好。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5.1%,限上汽车类实现零售额增长18%,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增长达93%,增速迅猛。从收入水平看,上半年,苏州居民收入在全省设区市继续居首,成为首个突破4万元大关的江苏大城市;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9%,较可支配收入增速高出2.7个百分点,在较高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居民表现出了较强的消费意愿。

日前,全球最大最环保汽车运输船“礼诺极光”轮靠泊江苏省苏州港太仓港区,即将装载2336辆汽车首航欧洲。计海新 摄

各领域协同发力

苏州经济重回稳健增长

张春龙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研究员,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今年上半年,苏州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在工业、外贸和社会消费等多方面增速均居全省及全国经济重点城市前列。

宏观来看,这一“成绩单”来自苏州经济整体布局的有效调整,即全力以赴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上半年,苏州第二产业增加值5369.4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6621.9亿元,增长4.7%。从工业到服务业,从外贸到消费,各领域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了苏州经济的稳健增长。

工业:高端制造引领,动能强劲。

作为全国工业第二城,苏州上半年在工业领域的表现尤为亮眼。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高达73%。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持续提升,上半年实现产值8249亿元,同比增长10%。

苏州工业的突出表现不仅体现在量的增长,更体现在质的提升。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1030”产业体系,力争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四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该市还通过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推进“工业上楼”、加快老旧工业区改造等措施,不断夯实工业经济基础,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外贸:进出口双增长,市场多元化。

外贸是苏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市上半年出口7632.2亿元,增长9.9%;进口4684.7亿元,增长7.9%。这得益于苏州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RCEP成员国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

上半年,苏州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约方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达到4538.4亿元,增长13%,占全市外贸总额的36.8%。从贸易方式看,苏州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比逐年提升,贸易自主性增强。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达到5260亿元,占全市外贸总值的42.7%,比重较去年全年提升0.7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消费升级,市场回温。

社会消费方面,苏州的表现同样出色。上半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达到4593.4亿元,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09.5亿元,增长6.3%;汽车消费市场保持火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597.7亿元,同比增长18%。消费市场的回温,得益于苏州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发布,上半年,苏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210元,同比增长4.2%。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1.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江苏经济报记者 王峻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