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何以步履维艰

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何以步履维艰
2025年01月08日 15:04 江苏经济报

过去一年里,银行网点仍在持续“消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数据显示,2024年,商业银行新设立分支机构1979家,获准退出网点2483家。在数字化浪潮和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曾经被视为银行零售业务关键阵地的线下网点,正在不断丧失竞争优势。

承担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社区支行,在网点“关停潮”中更是首当其冲。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发布一则文件,同意南京一家银行的3个支行终止营业。

社区支行陷入“关停潮”

“这家社区支行关了有一阵子了。没有特别关注过,只觉得非常小,平时也没什么人去办业务。”南京北江豪庭小区东门旁点心店店主告诉记者。走近该行南京北江豪庭社区支行,记者发现门口贴了数张终止营业的公告,该行依然灯火通明,还可以拉开大门进入ATM机区域,不过两台ATM机均被贴上了“机器故障,暂停服务”的标识。

该社区支行位于小区门前道路拐角处,不少居民抄近路前往停车场会从此处路过。有居民告诉记者:“偶尔会过来取点现金,这家银行关闭了也没什么影响,小区附近还有其他银行。”

相比之下,该行南京柏悦澜庭社区支行显得更为清冷,高德导航已无法搜索其地址。记者经过一番摸索,在南京雨花台区柏悦澜庭小区东停车场边缘处找到了该支行。只见门头几个大字已有些许斑驳,门口贴着大大的“招租”,大门同样可以打开,但是里面一片漆黑。

柏悦澜庭社区支行或许是当前社区支行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2013年,民生银行率先启动“社区金融”战略,志在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纷纷跟进。随后数年,社区支行遍地开花,高峰时期超过8000家。

近年来,社区支行不仅没有继续壮大,反而陷入了“关停潮”。近十年内,关停的社区支行超过3800家。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超过34家银行社区支行终止营业的批复,江苏省内终止营业的还有平安银行南京东山社区支行。

时代变迁后沦为“鸡肋”?

对于社区支行的定位和优势,民生银行方面认为,社区支行利用“地缘”“人缘”优势,有利于形成更为稳定的银客关系。一方面,社区支行网点面积小、团队人员少、综合成本低,对客户需求反应灵敏,成为探索轻型银行的重要实践;另一方面,社区客群构成丰富,尤其聚集老年人、新市民、小微等普惠客群。

在社区支行刚刚推出的时候,上述定位或许切合实际,然而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变迁下,社区银行“小而精”的竞争优势不断流失,经营成本却居高不下,部分社区银行甚至变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远程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是近几年银行业发展的方向,手机银行已经可以满足个人客户的绝大部分需求。加之移动支付不断普及,ATM机的使用频率也大幅降低。从业务角度来看,社区支行存在的必要性已经缺乏支撑。”某股份制银行支行负责人马青胜告诉记者,“多数社区支行主要开展理财产品销售、个人贷款、财富管理、缴费结算,缺乏办理对公业务的功能,甚至不能办理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人工现金业务,如现金开户、大额取现等。”

移动支付的冲击和服务功能的单一,导致多数社区支行盈利能力较差,反过来加速了人才的流失。“在社区支行工作的日子非常无聊。”曾在某银行社区支行工作过的刘可告诉记者,“同事普遍没有工作积极性,将到社区支行轮岗视作‘分配’,这种心态下几乎不能指望行员积极开拓业务。”

此外,成本问题也成了社区支行关停的重要原因。此前因设立成本和员工成本较低,不少股份制银行和城商银行将社区支行视作延伸服务范围的理想载体。然而,维持一个社区支行的成本仍然不低。据马青胜透露,新设一家社区支行的成本超过200万元,后续每年的固定支出也接近100万元。“确实低于传统营业网点,但部分社区支行连这个成本都赚不回来。”

扎根社区开拓业务场景

“根源在于,部分社区支行没有成为扎根社区的‘小草’。只要努力去做,社区同样能出成绩。”一位资深银行从业者告诉记者。该从业者2015年曾担任平安银行某社区支行行长,半年内实现吸储破亿元,各项业绩位列分行第一。“每一个经过支行门口的居民我都要和他聊聊天,有机会就深入社区做活动,我们要做到比居民更了解社区。”

实际上,不少社区支行仍在努力扎根社区,开拓业务场景。近年来,民生银行南京某社区支行以增强中老年客户幸福感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社区银行的服务模式。该社区支行负责人表示,行员会主动了解社区老人的需求,主动帮他们购买好所需生活物资并送货上门。同时,社区支行常年根据季节更替组织相应的活动,如制作插花、爱牙护齿等,每逢传统佳节网点还联合商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与此同时,不少社区支行选择与社区商户形成联盟,进行“资源互换”。有社区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联合商户为客户提供优惠券;另一方面,客户用我们的银行卡在商户消费可以打折。这种方式既能增强客群黏性,也能将商户拓展为客户。”

“社区支行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尤其对于老年群体,能提供极大的便利。”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学教育中心主任王云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通金融“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是要坚持长期主义,社区支行只有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强化团队建设、拓展场景边界,提高获客效率,进一步挖掘所在区域的“地缘”“人缘”潜力,才能够实现迭代破局。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形式上,银行已经从“砖头银行”演变成“鼠标银行”,继而进化到“指尖银行”。因此,社区支行一方面要发挥物理网点独特功能,实现交易型向服务型转变,强化线上与线下协同,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另一方面,要加快轻型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步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率。

江苏经济报记者 樊 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