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制造业如何协同发展?来看政协调研组内部座谈会上怎么说

金融与制造业如何协同发展?来看政协调研组内部座谈会上怎么说
2021年10月19日 16:59 陆家嘴金融网

10月13日晚7时30分,安徽合肥住地会议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推动金融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专题调研组内部座谈会进行时。围绕调研主题,委员们积极发言,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中,金句不断。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宜林:

协同发展筑合力

这次调研我的一个体会是,协同发展是政府、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共识,而要真正将共识变成实际行动,还需要继续探索,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

同时,我认为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旋律,也是竞争力的根本。为此我有两点建议:一是有序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避免一哄而上;二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要形成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肖钢:

利用好当前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制造业面临的机遇,现在是制造业上台阶、高端制造业取得技术突破的很好时机,外部环境、能源危机、绿色低碳发展也倒逼着产业转型,从日本和德国的发展历程看,能源危机和汇率升值对促使两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都起到了倒逼作用。

从金融业来讲,落实“房住不炒”政策,房地产对金融资源的占用逐步减少,这些资金应转向支持高新技术制造业。这对制造业强国建设上台阶也是很好的机遇。我们应利用好当前的历史性机遇,使中国制造业再上层楼。

我有几条措施建议:一是建议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制,以利于培养专门的人才、改进风控与考核,增强支持先进制造业的能力,解决好总分行权限分配的问题;二是推广供应链金融,尤其是在产业集群比较鲜明的地方,建议推行金融链长制,依托产业链数据创新服务产品;三是配合行业整合兼并重组,发展并购贷款与并购债券,增加企业长期资本。

全国政协委员王志雄:

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

根据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其对金融需求的特殊性,包括以下三大类:一是提高容忍度的需求。新办、小微尤其是科创制造业,设备成本高,自身条件弱,特别需要呵护;二是降低门槛的需求。制造业受原料价格、产销周转、市场地位等因素影响盈利水平偏低,需要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三是长期性连续性的需求。制造业受上下游、应收账款等影响,有其周期性和连续性,需要有长期不断的金融服务。

在实践中,金融服务制造业中主要问题包括:一是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二是金融支持、服务制造业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待提高;三是融资抵押资产的科学评估机制缺乏;四是资金供应的期限短、连续性不足;五是直接融资中的再融资功能不够;六是对基层金融机构的绩效考核需要改进。因此,需要根据制造业的金融需求,针对金融服务制造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才能收到实效。此外,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在扩大就业、形成产业生态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增加公共资金配合、撬动市场金融服务实业十分必要。

全国政协委员周延礼:

关注长期资金来源

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一般需要3年时间,一年期的信贷产品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头部企业或者供应链核心企业并不担心长期贷款的来源,它们的融资需求往往有政府信用做背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为此建议:一是创新信贷保险产品,合理安排期限;二是健全信用贷款的缓释工具,继续发挥财政补贴息作用,形成对中小企业的长效支持机制;三是加快研究应收账款、拖欠货款、银行信贷员尽职免责的落实办法;四是金融机构要尽快研究推进信贷审批权限下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

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拿到贷款

制造业分化转型升级的过程恐怕还需要5-10年,因此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会存在。需要我们分析的是,是否所有认为自己需要贷款的企业,都应拿到资金?给中小企业贷款是不是利率越低就越好?

对于全社会而言,利率必须要达到一个适当的水平。很多小企业刚出生,有的前途光明,有的前途未卜,属于淘汰率较高的群体,而市场经济本身又是个试错的过程,银行不愿意给它们贷款也能理解。但如果有一个企业本身很具生命力,应该得到金融支持的,最终没有拿到,那就是金融机构的问题了。

为此建议:一要增加上市企业数量;二要推广供应链金融,促进信用传递、再分配;三要促进金融机构专业能力建设。此外还应注意,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同样需要专门的绿色金融工具保驾护航。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利华:

规范资金流向

制造业发展至今有着很多新的特点,比如很多行业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产业配套,不再像改革开放之初那样分散且非市场化。

现在我们形成了自己的配套产业,有自己的产业链、产业集群,也形成了头部企业,有了链长群主,这对强链补链很有好处。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制造业企业获得中长期贷款存在难点,特别是对于初创成长性企业,短贷长用问题依旧存在,这里既包括金融产品设计的问题,恐怕也有监管政策的原因。展望未来,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我认为绿色金融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要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同时要规范资金流向,防止其冲击正常秩序。

全国政协委员何文波:

制造业与金融业要携手出海

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重要,但也要继续支持已经具有相当优势的传统行业,以中国钢铁为例,在较强的技术自主性基础之上,已经具有了世界级的产业竞争力,这样的产业还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当前,中国钢铁市场现在正朝着低碳方面加大投入,尤其需要与金融业密切合作。而我们正在制定的碳排放技术路线图,本身也是投资导向。

下一步,中国制造业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其既有技术先进性,同时也体现绿色发展特色,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海外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而要呵护这种竞争力,同样少不了金融体系的配合。

全国政协委员李明星:

跳出创新“死亡谷”

结合去年人民银行等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可加快链条上的企业账款兑现,顺畅产业链资金链循环。但据我们观察,这一《意见》当前实施情况并不充分,有强势地位的企业具备较强议价能力,中小企业希望更加缩短账期,更好缓解资金周转压力。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地方政府对于推动《意见》落地是有积极性的,因为企业资金周转顺畅了,有助于繁荣企业生态体系,可以带来更多就业和税收。我们也希望在大家的合力推动下,中小企业在供应链资金链上能够得到更多实惠和更好发展。

对于创新型制造业,我们发现,多数创新型中小企业面对初创阶段的“死亡谷”,资金断流往往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加之我国现阶段间接融资比重较大,而多层次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填补“死亡谷”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方面,建议企业抓住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机遇,用好不断扩容的资本市场和鼓励类产业优惠融资政策的同时,善用国际资本市场和国外优良制造业技术及其资产,助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赵毅武:

真正优秀的企业具备市场生存能力

以终端市场需求为导向,具备了全价值链的研发能力与营销能力,贯通了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制造业企业,才能被视为有真正的市场生存能力与长久的生命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成为产业链价值的分配者与最大的利润获得者,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有长期稳定的竞争力。这种企业与只在某一技术、某一能力上具备优势的企业是有本质不同的,一时或一方面有优势的企业只能在别人的产业布局中仰人鼻息,分得一杯羹,却难于扺御国际大环境与市场变化的风险。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除了鼓励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支持专精特新的企业之外,也要鼓励、引导、支持有能力的企业通过自我发展、兼并整合、主动融入等多种方式,贯通产业价值链,联结、走向真正的市场,加入世界范围的产业竞争中,这对于国家竞争战略,对于企业长期发展都是很需要的。

本文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崔吕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