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治“超载”解“重负” 助推“小马”跑出“加速度”

邵阳:治“超载”解“重负” 助推“小马”跑出“加速度”
2024年06月28日 17:21 红网

红网时刻新闻6月27日讯(记者 戴林霏 通讯员 龚宋阳 实习生 舒湘)盛夏已至,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在新邵县白水洞村的百亩荷花基地里,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赏花拍照。不远处,是焕然一新的白水洞村服务中心。

“过去,五花八门的牌子挂在村委会大门口,办公室里面满墙的规章制度,看上去既多又乱。”白水洞村党委书记周萍表示,“现在,规范挂牌和下墙上册后,墙面清爽了,群众走进来可以一眼看到职能窗口,快速办理事务或参与文化活动。”整治“滥挂牌”现象,是邵阳市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邵阳市针对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制定《关于破解乡村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具体举措责任分工清单》,立足实际多措并举,上下一心齐力破题。从集中清减、规范准入、健全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靶向攻坚,为村级组织卸重减负,推动村级组织以更好状态高效率高质量服务群众、致力发展。

集中清减,攻坚减负“老大难”

“距离远、事务多、矛盾多,根本忙不过来,老百姓曾对我们颇有误解。”拥有23.11平方公里、由6个村合并而成、毗邻白水洞风景名胜区、少数民族聚居高寒山区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周萍说这些注定了白水洞村特殊性的同时,也意味着服务群众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如何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邵阳市积极开展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清理行动,市县乡村联动全面清理村级组织承担工作事项,共梳理出村级工作事项130项,市级优化取消11个。推行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清单制,明确20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29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13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事务、8项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事务。

“减负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两多’,一是督查检查项目多,二是工作应用软件多。”周萍表示,以前她的手机安装了30多个工作APP,每天打卡签到、上传图片视频。比如,上门走访先拍照,巡河要先拍照,每天检查垃圾分类先拍照......如今,邵阳市全面实施督检考准入制度,已取消市直部门拟开展督查检查项目55项。同时,取消政务APP打卡签到功能4个、通报排名4个,通报了26个“僵尸”“睡眠”网站账号,解散工作群组3701个。现在,肖萍手机里的工作APP只剩下5个,督查检查项目也比去年减少了近10倍。

“减负后,村干部由坐班制改为值班制度,村部只留1名工作人员。”周萍介绍到。如今,村干部在精简化“坐班”中“一专多能、全岗都通”,切实做到“一人在岗、事项通办”,从而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服务群众上,从变“坐等上门”为“主动登门”,从“脚步为亲”到“越走越亲”,干群关系不断密切,口碑不断积累。“群众为我们点赞的同时,干部们也纷纷为基层减负措施点赞。”

轻装上阵 “减负”不减服务

24小时手机开机、三天跑一趟小区、定期上门走访困难户,这是北塔区状元洲街道柘木社区党总支委员罗江波目前的工作状态。接受采访前,他正在西湖春天小区处理矛盾,物业反映小区附近空地有人在开荒种菜,打电话叫他去看看。“之前小区矛盾不会反映到社区来,老百姓对于我们不熟悉,现在时不时就去转转,老百姓发现你确实是在干事,自然找你就多了。”半个多月里,他处理了下水道堵塞后导致家里积水、小区电车乱停乱放、电梯故障三起矛盾,感受到群众满意度、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证明我爸是我爸”“手上有房产证,但需要证明住在这里”……曾经,一些部门把社区当成“证明大本营”,其中一些繁琐、不必要甚至“奇葩”的证明事项不在少数。如何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腿?邵阳市在完善基层治理领域数据资源共享上下足功夫,结合“减证便民”行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最大限度减少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严格落实36项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

“文山会海”也曾是困扰社区的“老大难”问题。对此北塔区状元洲街道柘木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躲胜深有感触,过去,每隔两天一个会、表格过多过滥、报表多头重复填报,杂七杂八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群众那边兼顾不过来。而如今,一个月内他只参加了一次会议,感觉身上的担子也轻了,“以前我们是在文山会海中抽时间去服务群众,现在谁家有什么问题,一个电话我们就能及时赶过去。”

凝聚合力,强化减负持久力

“群众反映有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我们收集上来,却管不了。如今,通过部门派员和吹哨报到,基层力量强了、腰杆硬了,担子也轻了,群众更满意了。”最近,柘木社区通过“吹哨报到”制度解决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问题。

聚焦解决基层“看得见管不了”、服务力量不足、与职能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邵阳市通过健全“网格发现、社区响应,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以网格收集上报的诉求和问题为哨源,社区能办理的迅速响应处置,不能办理的及时吹哨到街道和相关部门处置,切实让群众的呼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基层减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容易反弹反复,必须持之以恒抓整改、抓落实。”邵阳市该如何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这就要求既抓“当下改”,又抓“长久立”,通过健全机制,确保问题不反复,防范治理效果“收效浅、一阵风”情况。

今年以来,邵阳市坚持从问题出发,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分析全市“小马拉大车”问题形势,立足实际结合职能研究务实举措,畅通日常沟通渠道,根据工作需要即时调度解决有关问题任务;建立落实保障机制,切实将村级减负工作纳入党委(党组)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建日常考核内容,建立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建立常态监督机制,全市设置村级组织减负观测点24个,以点促面、以下促上、以督促效。

“负担”轻了,“动力”足了,“步子”才会快。下一步,邵阳市将深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推动各县市区与市直职能部门上下联动,通过加强工作统筹、持续减负赋能、强化监督执行等措施,持续巩固扩大为基层减负赋能成果,确保减负赋能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