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当好“知心人” 打造“资心救助”品牌

资兴:当好“知心人” 打造“资心救助”品牌
2024年06月28日 18:03 红网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谢宝刚 郴州报道

资兴市在全面推进社会救助改革中,当好“知心人”打造“资心救助”品牌,释放出了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新活力,编牢织密了困难家庭“暖心网”,提升了社会救助实效,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策精细,发力更加精准。出台《资兴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资兴市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并融入省社会救助系统“资兴精准计算子系统”平台设定,政策创制更精细,低保审核确认程序更优化简化,更智能化,群众办事更便捷。通过采取“线上+线下”“自学+集中培训+点对点业务辅导”及督查考核等方式,推动全员上下精通政策业务,练好内功,增强本领,锻造一支高素质队伍。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工作网络全覆盖、无盲区,快查快办快复。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通过工作网络联动,2024年以来,核查低收入人口13842人,调查核实临时救助对象516人次,协助核查存在预警信息的救助对象2300多人次,清退不符合保障条件对象940人,主动发现401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并及时纳入救助,确保救助对象“零遗漏”、精准救助“零差错”。

服务精心,救助更有温度。通过相关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救助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了数据跨层级跨平台无缝对接。平台实现了一门受理、一网通办、一事联办,通过收集、分析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因人施策,向相关部门及基层网格或社会力量精准“派单”,并督查落实,让低收入群体求助有门、帮扶及时。近两年来,全市通过平台“派单”上门帮扶因病、因残陷入困境的家庭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以“资金+物资+服务”模式,实行差异化救助帮扶,采取送就业岗位、生活物资和慰问金、上门心理疏导、开展“助医、助餐、助洁”等服务模式1510人次。通过“人大代表+社区+社会资源+社工+志愿者”的多方联动,点对点精准救助服务困难群众3640人次。通过与慈善救助机构衔接,带动市内外爱心企业参与,链接“助学、助医、助残”等公益服务项目3个,筹集发放社会捐助资金和物资价值210多万元,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一系列紧迫事、暖心事,编牢织密了困难家庭“暖心网”,建立了常态化、可持续的帮扶机制。

协作精诚,帮扶更有合力。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新模式,拓宽救助广度,提升救助温度。2024年以来,通过公益慈善、社会组织等筹集资金131万元,帮扶低保等困难群众1130多人次,为810多户困难家庭实现了微心愿。民政、慈善与农业农村等部门精诚协作,通过对困难群众家庭劳动力状况、产业发展意愿等进行综合评估,优先对他们开展产业帮扶,引导发挥内生动力,帮助其“防风险、求发展”,形成了救助帮扶合力。汤溪镇壁溪村低保户老陈的儿子突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家庭因刚性支出增加遇到了很大困难,民政部门及时对老陈给予救助,市慈善总会与其它部门联动,利用当地生态良好、空气新鲜等优势,帮助老陈发展养蜂业,让他增加了收入,走出了困境,提振了生活信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