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亭宇(陕西师范大学) 指导老师:陈守湖
2024年11月24日,河南省胖东来超市卫生巾区域出现了严重的哄抢现象。“货架被抢空,多为整箱购买。”网友:胖东来不仅是超市更是鉴定机构。(11月25日 纵览新闻)
对消费者而言,抢购行为实属无奈之举。近期,卫生巾市场风波不断,多家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深陷质量问题的泥沼。从材质安全存疑到尺寸“偷工减料”,曾经可以“闭眼入”的日常必需品,瞬间成了“雷区”。在此背景下,胖东来要求所有供应商重新出具检验报告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所售卫生巾的质量。它所传递出的严苛把关、对品质负责的信号,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相较于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甄别优劣,消费者们更倾向于信任成本较低的胖东来货架,这一“品质避风港”引发哄抢也在意料之中。
然而,商超作为供应链下游,却摇身一变“质检机构”,如此越位未免有些讽刺。在规范的供应链条里,生产企业作为孕育产品的“母体”,本应担纲质量“第一责任人”,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工序把控再到成品下线前自查,全方位筑牢质量根基。质检部门手握专业检测设备,依托详尽法规标准,本就应该在原材料入场、半成品抽检、成品验收等各个关键节点层层核验,做好把关。而商超的本职只是提供仓储物流与零售服务,并为消费者提供售后保障。如今胖东来被迫“越位”,也在侧面反映出质检体系存在的漏洞。本该在源头筑牢的质量防线出现了“跑冒滴漏”,产品在入市环节却还能够“一路绿灯”,最后让终端销售场所承担额外的质检重责,甚至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一个看似诙谐的“鉴定机构”戏谑称呼,背后是对行业沉疴的沉重叩问。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重塑健康有序、职责明晰的消费市场格局,让消费市场角色各归本位,亟待供应链各环节携手并肩、同向发力。对生产企业来说,品牌资产积淀要靠始终如一的“匠心”与合法合规的“底线”,切不可懈怠质量管控,应主动配合全流程质检,保障产品“从出生到上架”一路合规。监管部门作为市场秩序的“守望者”,也当刀刃向内,反思抽检流程是否得当、频次是否足够、广度深度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强化对生产、流通各节点的动态监管,及时填补漏洞,让商超回归销售本位。同时,各大商超也不能因偶然被推上质检“前台”而心生懈怠,对待“准入”规则仍需一丝不苟,在接收每一批货物时需审慎核查检验报告单,护好产品抵达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
胖东来此次被“封神”为鉴定机构,是荣誉更是警钟。它提醒全社会,营造健康的消费生态还需各方归位尽责。唯有生产端以品质为基、精耕细作,监管端严格执法、疏堵结合,销售端诚信经营、用心服务,三方凝聚合力,才能推动日用品走出质量困境,让消费者无需在货架间苦苦寻觅放心好物,还消费市场清朗乾坤。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