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莉(衡阳师范学院)
上海两会召开之际,上海市妇联建议铁路部门试点亲子车厢、亲子专列等,还提出了购票时增加“不购票婴幼儿信息”选项、预留婴儿车放置空间等一系列具体措施。(1月13日 触电新闻)
在当今社会大力倡导构建儿童友好环境的背景下,铁路部门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者,在营造“儿童友好”出行氛围方面责任重大。
近些年来,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因儿童吵闹而引发的冲突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在相对封闭且人员密集的空间里,儿童因年龄小、自控能力弱等特质,容易出现哭闹、嬉闹等行为。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却常常引发成年人的不满,甚至演变成激烈的冲突。在网络环境中,对儿童的不宽容情绪进一步发酵,厌童情绪在部分网民中悄然滋生。类似负面情绪不仅有损社会的和谐氛围,也给年轻父母带来沉重心理负担,加重了他们的生养焦虑。
在公共出行中,每个人都有享受舒适环境的权利,儿童也不例外。需要认识到,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漫长而复杂,其成长阶段的不可逾越性决定了他们需要更多的包容与理解。儿童友好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而交通出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铁路作为大众化的出行方式,受众广泛,覆盖各个年龄段。为儿童提供“适幼化”服务,不仅能提升儿童的出行体验,也是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和保障。社会的进步,正体现在人们对个人权利边界的持续探索,以及对更契合现代社会的公共环境的不懈营造。
放眼国际,许多国家在构建友好社会环境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丹麦,哥本哈根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城市规划中处处体现对儿童的关怀,如设置安全有趣的儿童游乐场所、规划专门的儿童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等。在公共交通上,火车和公交车为婴儿车预留宽敞空间,还会播放适合儿童的温馨提示。
事实上,我国铁路部门在满足特殊群体出行需求方面早有探索,且不乏成功案例。2024年春运部分线路推出的“遛娃车厢”,将餐车改造为“遛娃舱”,让孩子们能在家长陪同下游戏、看书、玩玩具,这一举措广受好评。还有成昆铁路部分线路的“学习车厢”,在中高考期间升级为“高考车厢”,配备学习用具,为考生营造安静环境,深受认可。这些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铁路部门有能力也有意愿为不同群体提供贴心服务,而“适幼化”服务是这一服务理念的延续和拓展。
诚然,在推进铁路“适幼化”服务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合理规划车厢资源,确保在满足儿童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其他乘客的正常出行;如何平衡服务成本与服务质量,保障服务的可持续性等。必须明确,这种服务的目的是倡导相互尊重、包容与理解,并非要牺牲一方权益来满足另一方,而是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资源调配,实现各方需求的平衡。
铁路“适幼化”服务的提议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诸多关切。乐见提议变为现实,期待多方共同努力,共同缔造友好型社会,共同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