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饮酒有益健康?不存在的!酒精“零容忍”,你准备好了吗?

适度饮酒有益健康?不存在的!酒精“零容忍”,你准备好了吗?
2022年04月12日 18:30 健康圈

作者:文/临床营养师刘遂谦

来源:遂谦的营养小屋(ID:Liu_suiqian)

坦白讲,下笔写这篇之前,我是纠结和忐忑的,虽然《柳叶刀》2018年8月25日重磅刊出的这个结论足够重量级、足够震慑。

首先,我本人是沾酒的,所以,我其实不够有底气让大家滴酒不沾。

否则,一边酣怡着自己一边严词说教酒精如何有损身心健康,显得我既不诚实又不厚道。

再者,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它不可抹杀和否认的历史意义。

更何况,三色(酒)产业连同烟草行业,对中国GDP的贡献力量之大,是你我都不可否认的事实。

一瓶酒养活一座城甚至一个省,是真实落地的神话故事。

因酒精而催化的餐饮、娱乐、甚至医疗收入,更是连带而生的巨大的经济价值。

中国每年因饮酒致死70万人(这其中,男性占65万人)。

想想看,如果没有了酒,单单是殡葬和墓地行业因此而损失的银两,就已然是不容低估的一大笔收成……

然而,GDP是国家的,生命是小老百姓的,对不?

更何况,《柳叶刀》本次来自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的重锤结论,真的很有“杀伤力“——既然你我都是小老百姓,多了解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谁跟生命有仇呢?

另外,我朋友圈里做酒类生意的朋友,请再原谅我一次,遂谦这厢致歉了。

酗酒者的身体

《柳叶刀》说了些什么

归结起来,四点:

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致死的3200多万人中,饮酒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为280万人,是第七大致死和致残因素!

其中,中国是全球饮酒致死人数最高的国家,每年有70万中国人死于饮酒(其中65万是男性)!

喝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收益,适量饮酒有益的说法,完全不存在。

饮酒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中青年男性(15-49岁)死亡的头号杀手。

酒——这种如怡甘酿的“暗杀”目标,集中于男性而非女性:全球20多亿饮酒者中,男性占到了3/4。

具体数据如下:

就“年龄标准化死亡率”而言,饮酒导致男性死亡的比例达到6.8%,远高于女性的2.2%。

对15-49岁的中青年男性而言,酒精可谓“绝情杀手”:在全部致死因素中,与饮酒相关的男性死亡率占了12.2%,女性则为3.8%。

50岁以下人群中,“喝酒要命”的主要原因来自:结核病、交通事故和自伤行为(自残、自杀)的发生率上升。

50岁以上人群中,喝酒导致的死亡风险,更多来自饮酒相关的癌症,男性高达27.1%,女性则为18.9%。

喝多少酒对健康的威胁最低?数据告诉我们的答案是:零!不喝酒对健康才是最安全的!

研究团队指出:“喝酒对健康有益,这个多年来被深信的观点,是时候被改写了。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明,没有所谓的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一说,而这一结论,几乎和目前所有的健康指南都大相径庭。

因此,各国有必要重新修订酒精限量的相关政策法规,以降低全民饮酒量。”

每年有65万男性死于饮酒

该结论的可信度高吗?

看到这样的研究结论,一定会有很多小伙伴(特别是酷爱酒精制造的飞天眩晕感、或者是不得不推杯换盏证明热情(拉拢客户关系)、以及靠买卖酒精养家糊口的)心有不服地梗着脖子叫板:

都说适量饮酒活血化瘀的!再说了,个体差异有没有?懂不懂?

嗯,屋主老阿姨也不愿意相信这个结论,毕竟我也是喜爱干白干红和清酒的。

然而,不容置疑的一个事实是:酒精在人体内代谢和发挥影响的各种机制,是相当复杂的;

外加上毕竟酒精是I类致癌物,实验室和临床总不能真人真酒地用明知为致癌物的东东来做对照研究吧?

这跟逼人饮弹一样,是违背伦理的。

所以,依赖流行病学调查来观察酒精对人类的影响,更可行且有说服力。

《柳叶刀》这次的数据,就是来自一个really靠谱的流行病学研究——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Disease Burden,GBD)

它综合了全世界数百项队列研究提供的大量数据,在分析全球人口死亡率、死因和各种疾病的影响方面意义重大。

本次关于酒精与死亡率的研究,调取了2016版GBD研究中2800万人的数据(样本量是迄今为止关于饮酒研究中最大的),对饮酒者的性别、年龄、饮酒量、饮酒频率等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彻底明确酒精对健康的危害,并得出了上述结论。

酒精是I类致癌物

其实,说起来,这已经不是《柳叶刀》第一次通告酒精限量应该被下调了。

早在今年4月份,就有过一次来自19个高收入国家83项长期前瞻性研究的参与者数据提出:

长期饮酒量从每周196克(美国指南推荐的上限)降至每周100克或更低,与40岁时的预期寿命延长1 - 2年相关。

因此,抛开个体差异不言,即便是饮酒,真的需要限量(接下来会说,别急),而不是“少量”。

  健康饮食模式不是允许适量饮酒吗?

接下来,一定还会有小伙伴质疑:那些被推崇为健康饮食模式的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低脂饮食等,也并没有完全限制饮酒啊!

而且,不都说地中海饮食模式中的适量饮用红酒,是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个人的想法是:

目前被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饮食模式,确实没有对饮酒量做”零容忍“的规定。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遵循健康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

而大多数饮酒者、特别是那些酒精摄入过量的人,常常同时伴有各种非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GBD研究所覆盖的人群数据中,这类人应该不在少数。

地中海饮食等健康膳食模式所倡导的”健康“因素中,维持健康体重、均衡热量摄入与消耗、丰富全谷类及新鲜果蔬的摄入、限制红肉和加工类肉制品的摄入……

遵循健康饮食模式

这些“要求”所产生的健康效益,从很大程度上可以抵消酒精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

且同时,在饮酒限量方面,不仅仅对酒精摄入量做了限制,还建议以低度酒(比如红葡萄酒)替代高度酒,以削弱酒精的影响,同时善用红酒中的多酚类物质。

健康膳食模式,特别是地中海饮食,虽然被证明对心血管有积极保护作用,却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抗因过量饮酒而导致的其它伤害,包括但不限于酒后驾驶导致的车祸、自残、自杀、意外伤害等。

并且,话说回来,还是那句大前提:咱们首先得遵循健康膳食模式啊!

如果你体重超标、体脂率超标、腰臀比超标、视肉如命、不吃蔬菜、大量摄入甜食饮料等、或者少吃甚至不吃碳水化合物……

你就是不喝酒,也一堆健康风险和短寿隐患啊!!!没错吧???

目前的酒精摄入限量是多少?

全球的酒精推荐摄入量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在美国,推荐男性每周饮酒量上限为196克,而妇女每周上限为98克(下图是美国的”每日适量饮用标准“)。

相比之下,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指南比这些限值高出近50%;而英国的指南恰好相反,是美国指南推荐量的一半。

不同酒的酒精含量

中国的饮酒推荐量是怎样的呢?

屋主觉得,不管你是不是“酒不离身”,你都有必要知晓、并转告亲朋好友相关的知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规定:

“过量饮酒与多种疾病相关,会增加肝损伤、痛风、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发生的风险。

因此应避免过量饮酒。若饮酒,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不超过15g,儿童少年、孕妇、乳母等特殊人群不应饮酒。”

25克与15克酒精量,怎么理解?

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不超过15g

这张表,一目了然告诉你,一天之内多少饮酒量,对你而言,是“相对风险”更低的。

当然,如果按照《柳叶刀》这次的警告,即便是这个“润润喉咙”的量,出于各种原因,还是会给我们带来死亡风险,特别是在长期饮用的情况下。

有关酒精的其它“必知”

各种酒的按“度”分类

人们按酒精的含量,习惯将酒分为高度酒(国外又称烈性酒)、中度酒和低度酒三类。

高度酒是指40°以上的酒,如高度白酒、白兰地和伏特加。

中度酒是指20°-40°之间的酒,如38°的白酒和马提尼等。

低度酒是指酒精含量在20°以下的酒,如啤酒、黄酒、葡萄酒、日本清酒等。

不过呢,各种低度酒间的酒精度相差很大。

啤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3.5%-5%之间,且通常把含酒精2.5%-3.5%的称为淡啤酒,1%-2.5%含量的称为低醇啤酒,1%以下的酒精含量则称为无醇啤酒。

酒精是一种能源物质(减肥须知)

含酒精的饮品(包括但不限于各类酒及酒精饮料)会提供较多的能量,特别是高度白酒:

每克酒精可为人体提供29KJ(7kcal)的能量。

酒精在体内不能直接转换为脂肪,但是,酒精代谢产生的能量可以替代食物中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

当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时,人体内会将由酒精而非其他食物来源所提供的能量转变为脂肪在体内储存。

简单总结就是:喝酒=摄入能量!

所以,如果你正在减肥,你一定不能忽视酒精给你“帮倒忙”的作用!!!

喝酒=摄入能量

上图的数据,来自《中国食物成分表》,有意瘦身减肥的朋友们,需要了解并牢记在心。

参考文献:

[1]GBD 2016 Alcohol Collaborators, 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J]. The Lancet, 2018, S0140-6736(18)31310-2.

[2]rethinkingdrinking.niaaa.nih.gov, US NIH Web site:What's a "standard" drink?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4]Angela M Wood, Stephen Kaptoge, Adam S Butterworth, Peter Willeit, Samantha Warnakula. Risk thresholds for alcohol consumption: combin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participant data for 599 912 current drinkers in 83 prospective studies., The Lancet, Vol. 391, No. 10129, p1513–1523

[5]Kalinowski, A, Humphreys, K, Governmental standard drink definitions and low-risk alcohol consumption guidelines in 37 countries. Addiction. 2016; 111: 1293-1298

[6]《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

[7]《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