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孙家羊肉泡馍馆创始人——孙广贤
在民国西安餐饮业中,老孙家泡馍馆自1883年设立以来,就一直处于回民餐饮业的领头羊地位,引领着陕西回民饮食业的发展。其创始人就是孙广贤。 一、民国时期西安东大街的变迁 西安东大街在清代是清西安满城管辖区,那时从东门到钟楼由于满城的阻隔,并没有打通。西安的政治经济中心在西大街从社会路到桥梓口一带。进入民国后,三次大的发展机遇,使东大街逐渐演变为西安的商贸中心。 一次是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当月22日,西安响应武昌起义,起义军首先向满城发动进攻。次日下午,满城即被攻克。很快,满城的城墙被拆除,从东门到钟楼这条笔直的大道,才又恢复了畅通。并由于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条大街被命名为“中山大街”。 1913年张凤翙督陕,开始整治西安道路,在东大街两侧兴建木质结构的两层楼房,东大街逐渐成为西安最宽的街道。同年,为了为东大街未来的发展积聚人气,民国西安督政府还在东大街办过一次博览会。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民族资产阶级得以参与政权,也提升了工商界的地位,民间商人开始摆脱原先那种对官府依赖,随官府而动的商业布局,一些商店、字号开始向东大街移动,谋求发展,使东大街初步显现出活泼的气象。 再一次是1935年陇海铁路延展到西安。1935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为了加强大西北建设,国民党政府决计将陇海铁路延展到西安和宝鸡。陇海铁路向西安的延展,整个改变了陕西的经济格局。原先那种依靠传统交通方式建立起来的以泾阳、三原为中心,向全陕和西北辐射的经济格局被打破,泾阳、三原由于远离新的交通线而衰落,西安因陇海铁路便捷的交通而成为陕西经济中心。陇海铁路延展到西安后,由于东大街接近火车站,便于接近人流和物流;加之,民国的西安公路运输总站设在西一路,两大现代交通技术为东大街的发展插上了翅膀,使商号、钱庄纷纷向东大街集中,东大街开始呈现出腾飞的景象。紧接着1938年6月,黄河花园口决堤,淹没了大片良田,殃及苏、皖、豫、鲁诸省上千万农民生活,大批失去家园的民众瞅准了土地肥沃的关中,纷纷向陕西移民,原先满城的所在,被辟为“新城”,接受和安排各地逃难而来的人口,这便使得东大街的人口迅速膨胀起来。迅速增加的人口所产生的需求拉动,刺激了东大街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是抗日战争爆发,大量工厂内迁。1936年12月12日陕西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兵谏临潼,逮住了蒋介石,逼蒋抗日,迅速形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保存经济实力,东南部的工厂、商店大量内迁, 西安成为接纳他们的重点地区。一些内迁来的商号围绕钟楼形成新的商业街区,并向东大街和解放路延伸。这一切都促成东大街成为西安新的商贸中心,据《碑林区志》统计,东大街在解放前已有饭店28家、旅馆30家、照相馆11家、钟表行7家、百货店85家、烟草店18家,①可谓商家云集,百业呈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 西安著名的老字号老孙家羊肉泡馍馆,就设立在东大街中段端履门街口的黄金地段上。 二、老孙家羊肉泡馍馆的创设过程 老孙家羊肉泡馍馆是1898年由西安回民孙广贤、孙万年叔侄创办的。最初是在北具县门开了一爿“老孙家牛羊肉店”,仅出售生、熟牛羊肉。由于他们的牛羊肉是直接从甘肃贩来,鲜嫩无比,许多在西安开泡馍馆的店家,纷纷到他们肉店进货,一方面抬举得他们叔侄生意火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感觉到卖羊肉泡馍远比卖生羊肉赚钱来得快。而西安回民素来有擅长餐饮的传统。叔侄二人就筹划着将羊肉店改造为羊肉泡馍馆,从卖生食变为卖熟食。 羊肉泡馍在陕西和西北有悠长的历史。羊肉泡馍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的“羊羹”,所谓羹,指的是肉糜、菜糜与食糜煮在一起的食品,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周的“羊羹”完全可以看做羊肉泡馍的雏形。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皇宫用羊肉泡馍招待征战将领,羊肉泡馍逐渐演变成鼓舞士气、增强体质的军旅用餐。汉代丝绸之路的骆驼客远征,多用这种易带、耐饥、热量充沛的羊肉泡烙饼,商旅食后往往有足够信心横穿沙漠。隋朝谢讽《食饪》里提到一款美馔叫“细供没忽羊羹”,②说的就是羊肉泡馍这种美食,这时它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 唐朝时伊斯兰教正式从阿拉伯传入中国,羊肉泡馍起到过重要的外交作用。北宋大家苏东坡在陕西风翔为官时,对陕西的羊肉泡馍深有了解,留下过“秦烹惟羊羹”的名句。元朝时期的羊肉泡馍名叫“哈里撒”。明末清初的羊肉泡馍被称为“馕泡羊肉煮汤”,就更接近今天的羊肉泡馍了。 经过一番市场考察,叔侄二人就将羊肉店改造为羊肉泡馍馆,挂起“老孙家羊肉泡馍馆”的招牌。由于用料考究,做法独特,使饭馆在东北具门一带渐有名气,成为西安富有名声的羊肉泡馍馆。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张凤翙督陕。张凤翙对吃羊肉泡馍很喜爱,总想在西安建一家有标志意义的羊肉泡馍馆,以突出东大街的陕西文化气息。于是,他找到孙广贤、孙万年叔侄,建议他们将店址迁到人流集中的东大街,以扩大影响。有督军的支持,叔侄二人求之不得,很快看好了东大街中段端履门街口的黄金地段。端履门街口处于东大街最繁华的中段,北向当时陕西督军府所在的新城,接近军政要员,西向商贸中心标志的钟楼,东去连接新兴商业街区解放路,南去是西安文化标志的文庙碑林。这确是一块既接官气又接地气的商业黄金地段,显示了他们叔侄敏锐的商业目光。在张凤翙的扶持下,老孙家羊肉泡馍馆新店择吉开张,生意日趋兴隆。 新店开业后,孙广贤、孙万年叔侄决心创出西安最好的羊肉泡馍店,不辜负督军的一片心意。他们深知饭菜质量是饭馆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走遍东南西北中,卖家没有买家精”。 没有富有自身特色的饭菜,就很难在高手林立的西安泡馍馆中存身立命。于是,他们从羊肉的原料抓起,坚持自己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做法,也是他们与其他泡馍馆相比的优势所在,就是派专人去宁夏选购优质羊,赶回来,自宰、自用。煮肉、泡馍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加少许酱油,为的是杀腥遮膻,色泽金黄,从根本上保证了饭菜的质量。因为他们的羊肉泡馍肉鲜汤浓,风味浓郁,赢来高朋满座。当年的陕西军政大员,如于右任、邵力子、张凤翙等,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客。 三、老孙家羊肉泡馍馆的经营经验 多年经商的历练,使孙家叔侄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作为餐饮业,他们创造了“四精经营法”,这就是: (1)精选肉。老孙家选用的是来自大西北自然水草滋养出的牛羊,牛羊食百草而健美,独秀于天下,是上苍赐予人的天然食物。我国的牛肉质好的有秦川牛、鲁西牛、晋南牛、南阳牛、延边牛,但在这五种品牌牛肉中,秦川牛当属第一。因为牛肉的品质主要包括颜色、嫩度、风味、吸水力和多汁性,而秦川牛在这几方面都是品质中的上等,自古就是宫廷贡品。羊肉,更是讲究产地。西安地处中华大地原点,文人早就有“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历史光照中华”的名句,它南倚秦岭,北临渭水,陕南座座青山重叠,陕北土山座座相连,都是著名中药材盛产之地。陕西境内的羊大多都是“走的山间小路,吃的百样鲜草,喝的天然泉水”,肉质细嫩,为羊肉中不可多得的上品。 (2)精选料。老孙家羊肉泡馍好吃、味香,还在于选用了不同于任何种类的羊肉制法、制味调料,也称香料。这种配料是早期从西域传入的,既可定味,又自身放香,主要是“十大样”加“六小样”(属秘方)。而且这十六种调料十分讲究其产地和品质的“老、嫩”。比如良姜,这是好多地方烹制菜馔都要用的,但煮羊肉泡馍用的良姜,必须是浅色的,因为深色是药用的良姜,其味发苦。所以,“十六大调料”有提味的,有助香的,有除膻的,有放香的,各有其用。 (3)精制作。老孙家羊肉泡馍的制作工艺相当考究,共有20多个环节,上百道工序,每项操作都在细微处见“功夫”,可谓考究到了极致。 制肉:精牛羊肉经砍、剔分档,割肉砸骨,将牛、羊骨按比例投入巨锅之中,猛火4小时熬制,加入漂洗过的16种精选调料熬煮,再将数番活水漂洗后的牛羊肉依次入锅,火功先武后文,沸水持续10小时,也就是颇为讲究的不大不小的“蟹眼沸”。老孙家煮肉的独特之处在于,出锅后,肉要酥烂满锅汤油而不散团,骨要松空而不掉渣,肉老嫩适度,肥瘦兼得,营养齐全,有一股淡淡的骨髓之香透入肉中,调味之香融入汤内,俟凉,肉酥烂绵柔,汤亦晶晶凝冻。汤与肉均为上乘。 烙馍:老孙家的饦饦馍,是八百里秦川盛产的小麦面粉精制而成。制作时讲究“三到”:一是“死面”和发面要掺到,比例为九成面粉加一成酵面:二是和好的面要揉到筋、光、韧、滑;三是擀好放到铁鏊上要烤到。烙饼时,要及时插孔放气,成品要形成“金丝圈,虎背、菊花心”,放出麦香味。 掰馍:客人入座,服务员要主动介绍馍的掰法,请用餐人净手后,根据食量来掰馍。馍粒应以黄豆大小为标准,以便于入味,烹饪才能粒粒香。对本地老顾客要嘱咐到,对外地客人要交代清楚。馍掰不到位,也很难烹煮到位。同时,让客人自选肉,肉不仅分牛肉和羊肉,还分胸腔、上脑、腱子、黄瓜条等,客人选定后,就进入厨房交给师傅开始煮制泡馍。 煮馍:将客人掰好的馍粒,由厨师放入羊肉(牛肉)、粉丝、葱花后逐碗煮制。煮制环节一是要把握好“兑汤关”,就是按一定的比例将原汤和水兑制成烹饪用汤。二是要把握好“烹煮关”,主要讲究汤在锅里,煮到什么程度再下馍,下调味的先后顺序必须适时。三是要掌握馍下锅后的“火候关”,一般馍下锅后都要快火猛攻,最后成形入碗送至客人面前。食客吃完泡馍,自然感觉“滋味醇正,肉烂馍筋,溢香满口,回味悠长,妙不可言”。 将肉、汤、馍烹煮成一碗羊肉泡的工艺,十分精巧,妙夺天工。“顾客掰馍,厨师烹煮,以馍定汤,以汤定时,以时出色出形出味出香”,这是老孙家厨师心头和手头的秘诀,也是食客口中的食经,双方皆以此达成默契。馍掰得匀称如黄豆粒,肉切得标准如鱼状,揪把水泡粉丝网住“鱼”,撮把葱花入碗点翠,然后,手勺刷刷勾汤入瓢,汤沸后下馍,大火烩煮,再下调味,淋化油(熬汤时撇出的油)。火焰呼呼烧,馍肉沸沸滚,手勺夸夸响,火到馍熟,出瓢装碗。 老孙家发展至今已百多今年头,虽经风雨变迁,却始终秉承传统,锤炼技艺,恪守工序,不断创新,经久不衰。③ (4)精服务。孙广贤、孙万年叔侄很有经商经验,他们知道旧社会“若要发,有钱人头上刮”。到饭馆就餐的大多是高官显宦、文人骚客、富商大贾,他们吃饭不怕花钱,但要求服务周到,有文化品位,以显摆自己的身份。于是,他们极其讲究服务质量,要求伙计服务热情周到。客人进门,要有人招呼迎接。入座便送上清茶、毛巾。掰好馍,服务人员来问:“要什么样的肉?”内行的便挑肥拣瘦,说出一串串名目:头皮,眼泡,口条,上脑,里腮,肚梁,蹄筋,腱子,胸口,磨裆,黄瓜条,帽根稍,五花肉,等等。上脑细嫩,口条、眼泡为老年人所喜食,胸口肥中有瘦,瘦中有肥,堪称上品。服务人员听了各位顾客的要求,频频点头,下去片刻,便送上来一碟碟各色羊肉,请顾客鉴定,如不合意,再选再送。这叫做“点肉,看样”。待顾客满意了,便将所要的一碟肉置入所掰好的馍碗之中,拿下去一碗碗煮了,再一碗碗送来。有的顾客一样的肉要两份,叫做“双合”。送给顾客的煮馍,绝对是自己掰的不同形状的馍,要的不同部位的肉。即使一座八位,同时就餐的有几十人,也不会出差错。吃完羊肉泡,送上一碗高汤,香喷喷,热腾腾。待你付了账离座而去时,服务人员又恭敬地送到门口。 这样的优质饭菜和优质服务,使老孙家不孚重望,终于在西安的餐饮业中创出了自己的名号,成为陕西餐饮业的一面旗帜,号称“陕西第一碗”,被誉为“慢煮清熬,玉羹熬成第一碗;千锤百炼,金炉练就老孙家”。 ①西安市碑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碑林区志》,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街道》。 ②谢讽:《食饪》,见宋陶谷《清异录》“馔羞门”。 ③《中华老字号老孙家羊肉泡馍》,西部网,2012年5月5日。
千年秦商列传 第一辑 民国卷/刘阿津 李刚.-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