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人口流动对租赁市场有什么影响?

上海的人口流动对租赁市场有什么影响?
2024年06月27日 17:22 亿翰智库

上海的人口流动情况

近几年,一线城市的人口发生了一些变化。

2022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出现下降趋势,上海人口出现首次下降,下降13.54万人。而人口的减少主要由于常住人口的减少。2022年,上海市户籍常住人口1469.63万人,同比增加了12.19万人;外省市户籍常住人口1006.26万人,同比减少了25.73万人。

而在2023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虽然止住了减少趋势,但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只增长1.02万人。

通过对比过去几年上海人口数据我们发现,上海中心城区的人口开始向郊区转移。

中心城区中,静安、黄浦、杨浦三个板块常住人口变化最大,均减少超过10万人,普陀、虹口两区也出现3万人的人口缩减。但反观城郊区域,嘉定、宝山、松江、闵行均出现十分明显的常住人口增长2016-2023年四个板块常住人口增长近90万人,其中嘉定人口增量超过31万。

从人口变化来看,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心城区开始向郊区转移,更多的人选择在市区或外围工作,但居住在外围。

人口流动的背后原因

关于上海人口流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产业的落地

上海的中心城区一直是上海的核心,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开始超负荷。因此,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开始承接中心城区外溢的城市功能,逐步从郊区新城演变为城市节点。并且,经过多年发展,各新城均已形成良好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基础,已具备一定能级。

以五大新城的嘉定新城为例,近几年,随着嘉定的产业不断完善,产业的落地也意味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上海嘉定工业园、嘉定汽车城等产业园开始大量吸收人才聚集,其中除了外省市的人才外,不乏由中心城区转向五大新城的人才。

其二,人才的落户

近年来,上海的落户门槛开始降低,在人才政策上出台了多项政策。在2023年,全年共引进海内外人才17.2万人、同比增长12%,全市人才总量超过675万人。

而人才的不断涌入,中心城区必然无法完全承载,而郊区则起到了完美接引人才的作用。

一方面,郊区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其中不乏高薪职位,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人才;另一方面,郊区房价相对中心城区更低,对于“新上海人”来说更加友好,置业压力相对更低,并且在职业前期的租房阶段租金价格相比中心城区更低,生活成本压力相对较少。

其三,城区人口的消费降级

回忆起2023,年度关键词一定有“裁员”、“降薪”、“经济下行”等词语。就业压力、收入减少,已经成为社会大环境所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不少的租房的年轻人对于“口袋”能不能鼓起来这件事持有悲观情绪,预期不乐观,收紧了口袋,从而更愿意租赁郊区的房源。另外,现在年轻人越发注重居住的舒适度,由此也促成了一批以通勤换居住品质的租赁人群。两种因素叠加,从而导致租赁人口开始由主城区像郊区迁移。

从人口流动看租赁市场

从上海的人口流动,我们发现了租赁市场的几个趋势。

其一,市区租金增长开始受到抑制,郊区租金保持平稳。

近几年上海保租房集中入市,并且受到二手房交易受到影响,大量二手房由售转租,因此租赁市场市场租金持续下滑。同时,需求端部分市区的外来人口开始向五大新城等郊区转移,这也导致市区租户数量开始减少。因此中心城区租金增长受到抑制,但由于以黄浦、徐汇等核心板块内高租金、高坪效的服务式公寓供给较多,因此短期内价格波动并不明显。但对于郊区来说,除松江、闵行、浦东等保租房供应较多区域外,其他区域租金价格均未出现下降趋势。

其二,郊区供给开始增多。

我们梳理了随申办上关于保租房的供给数据,其中,浦东、闵行两个板块面积较大,产业也更加聚集,自然催生大量的租赁需求,因此,区域内保租房供应数量全市领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