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为美国石墨和稀土产业打气 突破“中国垄断”

澳为美国石墨和稀土产业打气 突破“中国垄断”
2020年08月04日 17:10 中钨在线

在中澳关系恶化以及全球经济相对低谷的背景下,澳大利亚为美国石墨和稀土产业加油打气,尝试突破中企对石墨和稀土的“供应垄断”。对此,业界人士表示,这一做法“缺乏经济性”。

《日本经济新闻》称,在稀土和石墨领域,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使其能够控制市场价格,从而打击任何潜在竞争者。对这两种战略材料来说,中国在资源储量、开采技术和加工技术等方面都占有较大的优势。

石墨方面

石墨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抗辐射、导电、导热、自润滑、耐高低温等性能,在国民经济发展、科技现代化和国防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就最受关注的新能源领域来说,人造石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负极材料。较高的理论克容量(372mAh/g)、较强的导电能力、较好的结晶度以及良好的层状结构等特点,使石墨十分适合锂离子的反复嵌入-脱嵌。但商业化石墨负极容量(360mAh/g)已非常接近理论值,提升空间相当有限,因此制造商将石墨加成物理化学性能更加新颖的石墨烯。不过石墨烯生产技术仍待完善。

石墨烯图片

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的优势:(1)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2630m2/g),可降低锂电池极化,从而减少因极化造成的能量损失;(2)具有优良的导电和导热特性,即具备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和稳定性;(3)其片层的尺度在微纳米量级,能有效缩短锂离子在材料内部扩散距离,从而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功率性能。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在发展石墨烯产业上具有多重优势:一是中国石墨矿储量5500多万吨,占全世界的77%左右;二是中国有高水平的人才,论文、专利都排名第一;三是中国有市场优势,市场方资本量充足。

据悉,中国每年开采石墨量约70万吨,占全球总开采量的64%,在车载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提纯领域几乎形成垄断。

从全球负极材料产量来看,2019年全球负极材料产量为32.6万吨,同比增长25.4%。其中,中国负极材料产量为26.5万吨,同比增长38%,占全球负极材料产量81%。

从人造石墨产量来看,2019年中国人造石墨出货量20.8万吨,同比增长56%,人造石墨出货量占负极总出货量比例达到78%,同比增加9%。除了人造石墨以外,剩余出货较多的负极类型为天然石墨,大约占比20%不到。

现今,为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澳大利亚资源企业(Syrah Resouces)于今年7月中旬在美国投产了首座石墨提纯工厂,并计划在美国把在莫桑比克开采的石墨提纯,生产负极材料,向美国和欧洲的汽车企业等供货。此外,澳洲的生态石墨公司在澳大利亚西部的石墨提纯工厂拟在2022年投产,利用从坦桑尼亚开采的石墨制造锂电池负极材料,并向德国蒂森克虏伯等厂商供货。该公司还声称其石墨提纯成本低于中国企业,有望打破“中国垄断”。

稀土矿图片

稀土方面

由于与中国关系恶化,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正在尝试联合建立稀土供应保障。今年7月28日,美国正式签署了两份稀土战略合约,为本土“MP材料”公司和澳大利亚莱纳斯(Lynas)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MP材料”公司是美国唯一的稀土供应商,而莱纳斯则是全球除中国外,最大的一家稀土供应商。美国政府通过与最有希望的几家厂家合作,真的能打破中国对稀土垄断?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中国依旧是美国稀土来源的最大供应国,占据整个进口额的80%以上。

从全球的稀土开采量来看,中国的在开采量方面这几年确实有所降低,但这并意味着中国开采技术在退步,而是中国试图将高污染的稀土开采工作,转移到了缅甸。这才显得中国的份额在下降。

除稀土开采的初级阶段外,中国对全球稀土加工产业近乎达到了完全控制能力。最低的污染程度,最高的析出比例,相应配套的整个稀土加工产业,这才是中国稀土能够在全球占据统治地位的核心原因。即使美国签署的两家稀土公司开采出来的稀土,依旧要送到中国进行加工,才能变成可使用的化合物和产品。

总之,西方想要实现打破中国对稀土和石墨供应的垄断,至少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