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钱呢?指望你养老,结果却清盘

我钱呢?指望你养老,结果却清盘
2024年06月21日 12:00 用户3721367755

人还在赚生活费,为养老的投资就打水漂了。

养老目标基金,顾名思义就是以养老为目标的基金。2018年8月首批14只养老目标基金获批,这还没过去几年,打工人距离退休还遥遥无期,养老目标基金先顶不住了。

(来源:新浪财经

指望你养老,你却清盘,找谁说理去。

今年以来,已经有3只养老目标基金清盘,鹏华长乐稳健养老一年A/Y份额平安养老2045五年中信保诚养老2035三年

公募基金的创新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范围的养老FOF-Y份额也在其中。

(来源:天天基金)

期间收益-1.11%,还好亏得不算多。

(来源:天天基金)

从2022年以来,已经有12只养老目标基金清盘,规模做不起来是主因。

清盘的12只养老目标基金,有11只产品为发起式基金产品。

发起式基金的优势是门槛低,成立3年内,属于新手保护期,不会被清盘,但如果3年期满,规模仍然小于2亿,会触发清盘。

基金公司的初衷是成立一只基金,后面慢慢把业绩做起来吸引更多投资者。

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一般是投资期长达20-30年的产品,投资初期高风险性资产占比较高,可以追求更好的成长性。结果事与愿违,遇上股市低迷,惨遭回撤,2023年只有10%的养老FOF录得正收益。

收益拉垮,新的投资者不会进场,规模根本做不起来。

11只发起式产品,10只产品都亡于3年后的大考。平安养老2045五年成立以来收益率-17.87%,连第一个封闭期都没过,就惨遭清盘。

发起式基金三年考核期满后,和普通基金一样,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不满200人,或者净资产低于5000万,也会触发清盘。

业绩不亮眼,即便过了3年大考,封闭期打开后,投资者也会用脚投票,鹏华长乐稳健养老一年A/Y份额,过了3年后的第一关,还是因为规模不够被清盘。

养老FOF已经成为基金清盘的重灾区,市场中的养老FOF,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62只,不足2亿有177只,占到了全市场养老FOF的64.13%,留给基金经理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如果市场一直没啥起色,那么养老FOF清盘会变成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最后发展为巨头之间的角逐,虽说优胜劣汰、新陈代谢也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要投,最好在投资前关注一下基金的规模。

已经买了的养老FOF,也要关注下有没有基金清盘的风险触发提示公告

(来源:天天基金)

如果持有的FOF已经面临清盘了,该怎么操作呢?

在基金清盘之前,基金公司会发清盘公告,在正式清盘前也有几天时间,可以进行赎回或者转换,尽快操作,避免进入清盘程序后,要一直等。

不过有些基金是不能转换,也不能赎回的,比如有些基金规定了封闭期,没有满封闭期,是没办法申请赎回的,就只能等清盘。

普通基金会在清盘后将资金转入购买支付的账户,因为Y份额基金是属于个人养老金产品,资金会直接退回个人养老金账户,没有达到领取条件不能直接提到银行账户,不过可以购买其他基金、保险、理财或者存款产品。

(来源:鹏华长乐稳健养老FOF清盘公告)

说起来,养老是一项长线投资,如果监管真心想把养老FOF做起来,是不是要把这个强制清盘的规则调整得更灵活些呢?

养老FOF主要就是投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的权益这几年不好做,大环境这样,基金经理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现在养老FOF出师不利,说好的长线投资,没几年就直接清盘,反过来也很打击投资者对这种产品的信心。

其实相比于养老FOF,小巴一直觉得,基金投顾是更好的方式。

FOF的本质是在基金的基础上,套娃做了一个基金,会涉及到FOF被广泛诟病的双重管理费的问题,而投顾服务只有多出来的投顾费这一层,费率更优惠。

由于FOF依然是产品,基金经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产品,投资者陪伴服务并不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基金投顾则是三分投七分顾,在专业的投资之外,“顾”还要了解投资者,并提供合适的建议,进行投前、投中、投后全流程的陪伴,引导理性投资。

长期投资中,顾比投更重要,提升投资者认知,做好投资者教育,才能让投资者理性面对市场波动,更能拿得住,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难题。

还有重要的一点,投顾服务本质是代客理财,投顾基金拿着钱直接申赎基金,即便单个基金清盘,也可以在市场上找到替代品,对投资组合的影响比较小。不会像FOF一样,一个基金清盘了,就什么都没了。

从行业的发展角度看,未来的趋势是基金工具化、得体系者得天下。

基金投资中,涉及人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基金经理离任、策略失灵、缺乏风控、重仓单一资产等等。

FOF成立之初,是期望投资经理根据自己的资产配置策略,配置不同行业不同主题的基金,通过二次分散风险,提高基金的风险收益率。

结果实践中发现,养老FOF基金经理玩起押注来也是不遑多让,当下面临清盘风险的养老FOF不在少数,不排除有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打算孤注一掷,单押赛道赌一把换得业绩的快速拉升,逃避被清盘的命运。

而指数基金上叠加投顾模式,系统的投研组合,长久的投资陪伴,逐渐剥离非理性的因素,加上比较低的费率成本,投资体验更好,赚到钱的概率也更大,天然就很适合用来做同样需要穿越周期的养老计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