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一个已经烂尾的楼盘在政府的协调下,购房者陆续向开发商退房。
因为总包单位受恒大波及,这个楼盘已经停工两年之久,无法按时交付,因此,业主在人民网上留言,希望政府出面协助退房。
最后,政府出面协商的结果是,开发商只退房款,按揭利息不补偿,损失的贷款利息大概在5-10万。
两害相权取其轻,能拿回本金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大多数业主已经签订了相关协议。
烂尾楼集体退房,对于维权多年的买家来说算是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烂尾楼的问题发酵已久,业主不仅不能入住房子,还要每月偿还银行贷款,简直是苦不堪言。
虽然,去年最高法已经定调,在房屋不能交付且无实际交付可能的情况下,商品房消费者主张价款返还,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但具体实行上,也存在界定不明的情况。
如果是家里第二套有可能会被认为不是居住属性,房子不能交付也很难界定,开发商也可以说不是不交付,只是延期交付,延期到什么时候就说不好了。
走法律途径不但费时费力,最终顺利退房拿到钱的购房者也只占很一小部分。
这次是第一次由政府出面集中解决烂尾楼的问题,成千上万买到烂尾楼的业主们,好像迎来了绝望到希望的反转。
不过小巴这里要给大家泼一盆冷水,这个案例有其特殊性,之所以可以集中退房款,最根本的原因是监管账户里有钱。
这个楼盘开发得比较晚,彼时政府对房企的预售资金监管收紧,房企没办法挪用资金。
开发商有钱赔,业主愿意吃点亏,只求本金放弃利息,所以可以达成一致。
先前那些预售资金被挪走的项目,即便政府介入,依然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在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房企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自然就把主意打到了预售资金上。
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形同虚设,业主的购房款存在未全额进入监管账户的现象,甚至存在业主先把钱打到开发商账户,开发商再转账到银行账户的情况,资金的支取也很随意。
通过挪用预售资金,开发商撬动了规模,但背后的风险转嫁给了购房者。随着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烂尾就是最后的结局。
所以,房企账户上已经没钱了,又要到哪里去退房款呢?
很多人说,烂尾楼的问题,始于预售制。
实际上,预售制并不是核心,问题在于监管缺位、资金挪用,只要资金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出现烂尾楼的风险就很小。即便房子交付不了,监管账户里有钱,也可以像这次一样,给购房者退房退款。
预售制最早来自香港地区的“卖楼花”,已经实施近30年,是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房子供不应求背景下的产物。
如今的市场已经变成存量市场,预售制很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的背景。
今年的“胜利大会”,谈到房地产未来的规划,也提到要改革预售制。
这可以根本上杜绝烂尾楼的问题,购房者所见即所得,银行的抵押物从期房变成现房,坏账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不过改革估计没那么快,如果这个退房款案例只是特殊情况,那现在更多的烂尾楼咋办呢?
在现有的烂尾楼项目处理中,政府肯定是优先“保交楼”。
2022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交楼政策,针对不同问题的楼盘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有些房企是因为房子的去化难度大,新盘卖不出去,大部分的资金压在楼盘上,政府会出资购买即将建成,或者已经建成的房子做安置房,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房企资金链出问题的,央行当年推出了3500亿保交楼专项借款,2000亿的保交楼贷款计划,商业银行还为保交楼项目提供配套融资。
国家有纾困资金,银行有白名单,先借钱给资质好的房企把房子盖起来。
烂尾楼那么大的盘子,全靠政策性资金支持也做不到。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初步估算截至2023年底,房企“保交楼”资金缺口或约4万亿。
所以,有得救的房企就救,救不了的房企就只能破产重组,政府牵头引进新的投资人,保障项目按时交付。
到2023年末,350万套保交楼项目已经实现交付超300万套,交付率超过86%,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假设期间没有新增的保交楼项目,那么保交楼项目还剩50万套,50万套房子背后也还有50万个苦苦挣扎的家庭。
保交楼政策提出到现在已经2年了,有条件的项目已经竣工,留到最后的都是难啃的“硬茬”,估计是那些借钱借不到,没有新的投资人,最后只能停摆的项目。
除了“保交楼”,还有一种传言说,国家正在考虑建设一个全国性的房地产平台,负责收购各地烂尾楼,然后将烂尾楼转变为保障性住房。
如果真的可以“以购代建”,国家队出手,买到烂尾楼的业主终于可以把心放下来了,确实是一件好事,也可以消化商品房的存量。
但钱从哪里来,怎么界定收购标准,房企知道政府出手会不会彻底躺平等等问题,都需要考虑。
不管什么措施,能解决一点是一点吧,毕竟买到烂尾楼的家庭是最无辜的。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