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淮诗情征蓝海——人文经济视野下的淮安观察

满淮诗情征蓝海——人文经济视野下的淮安观察
2024年06月15日 09:30 水韵江苏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素有“运河之都”“淮上江南”美誉的淮安,雄踞苏北中心、控扼纵横水网。逶迤向东的千里淮河与纵贯南北的千年运河将其揽入怀中,两大经济和文化动脉交汇融通,孕育出九省通衢、物华天宝的自然禀赋,滋养出南北并蓄、包容开放的城市气质。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行走在淮安街头,“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碑记,诉说着千年漕运的繁华;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居和纪念馆,激励着人们奋力向前;青砖黛瓦、石板长巷的河下古镇,至今流传着吴承恩、沈坤等文人雅士的过往;百年淮扬菜馆文楼前高悬的“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上联,也让游客们苦思不得下联而开怀大笑……

5月15日拍摄的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本组图片均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毛俊 摄

“一城古迹半城湖”。遥望历史长河中的兴衰背影,擘画新时代的发展图景,淮安人有着更为清醒的守与变、慢与快、退与进的逻辑思考。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淮安以水的灵动、水的坚韧、水的纳新,促进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向“新”而行、择“绿”而立,城水相润、城人共美,展现出奋起直追的城市新气象。

与古为新,以文兴旅

品味“运河之都”,应以什么正确的“方式”打开?乘船夜游!

从清江浦游船码头出发,一声汽笛鸣响,沿着蜿蜒流淌的河水,运河画卷次第展开:国师塔重檐攒尖、中洲岛光影斑斓……水、光、景交融,夜色中的清江浦流光溢彩。“没想到在淮安也能有梦里江南之感。”来自浙江的游客钱豪说。

5月28日,市民游客在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游玩

作为极少数完整见证邗沟、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三段历史的城市,淮安围绕“文兴、水清、岸绿、业盛、人和”打造大运河百里画廊,从15.6公里的里运河文化长廊起笔,绵延125公里,覆盖全域,串起总督漕运署、板闸遗址、清口枢纽等遗产点,绘制出如意安澜、泱泱治水、传世古堰、湖山胜境“淮上四卷”。

淮水汤汤,汹波已化安澜;运河悠悠,文脉传承焕新。以水脉贯通文脉,淮安按下文化赋能经济“加速键”。

一半诗意,一半烟火。露营咖啡、漆扇DIY……城市“味道”在岸边的“运河集市”中氤氲,年轻化消费蔚然成风。紧挨着运河的百年花街,“90后”于杰在曾经的茶水铺旧址上开了一家糖水店,传统甜汤留住老清江浦的味道,老照片定格清江浦的旧时光。他说,与其说做生意,不如说是把对故土的眷恋留在花街。

5月28日,市民在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组织合唱演出

清江浦运河边的百年建筑仁慈医院,以书房形式重回公众视野,一本书、一杯咖啡,选一个靠窗的位置,徜徉一段文艺的时光。二楼音乐厅里,黑胶唱片陈列满墙,旋律从唱片机里缓缓流淌,这里已成年轻人举办小型音乐会、读书沙龙等活动的热门场地。

沉浸式体验、颠覆性创意,古韵今风交相辉映,千年淮安青春登场。

周末,中学生周小琢最爱散步到清江浦,这里有比课本上更生动的历史:始建于明初的清江闸用于控制运河流量,方便漕船通过;石码头是明清南船北马舍舟登陆处;清江文庙、慈云寺、斗姥宫、古清真寺、福音堂,清江闸一公里范围内“五教汇聚”……

“清江浦的兴起是淮安城河同生、兴衰与共的缩影。”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祁宏说。

5月28日拍摄的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夜景

春秋时,吴王夫差修邗沟连通江淮,从淮安古末口入淮,渐成聚落;秦时置县,隋通运河,唐为港口,逐渐兴盛,为南北交通之孔道,至明清鼎盛;黄河改道,清末衰退。期间几度更名易址,变迁、兴衰与淮河、运河、废黄河息息相关。

曾经黄河夺淮的故道上,一座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在此设立。不少游客慕名来此打卡,追寻“南北舟车界、黄淮内外河”的历史,体验当下“一脚跨越南北”的神奇。

河流的反复变化重塑了这块土地,南船北马、河流交汇赋予这座城市南北并蓄的气质,最直接的体现就在饮食上——催生了四大菜系中的淮扬菜。明清穷尽奢华的淮扬菜,自晚清走上返璞归真、百姓创造的转折,新中国成立后因口味兼容南北,成为开国第一宴上的主打菜。

现存于世的淮扬名菜名点有1300余种,讲究“不令不食”、多为就地取材,深受全国人民喜爱。“善吃爱吃”的淮安人还研发“新淮扬菜”,盱眙龙虾尤最。吮汁、嘬黄、剥肉,当地的“夜宵江湖”中,小龙虾稳坐“顶流”宝座,各地“虾粉”因美食奔赴一座城,带火当地全域旅游,形成百亿级龙虾产业集群。

水,滋养了淮安,孕育出吴承恩、刘鹗等名士,诞生了《西游记》《老残游记》等名篇。淮安也因水陆联通得以文化交融,关汉卿以发生在淮安府署的事件为题材,写就元曲《窦娥冤》;施耐庵曾居于此,《水浒传》中可见淮安元素……

大胆创意,无中生有,西游梦照进现实:5D环绕体验项目大闹天宫、坐车观影体验勇闯盘丝洞……以唐僧师徒取经为线索,围绕经典故事设计中国人自己的主题公园,打造出“秒回童年”的淮安西游乐园。

5月29日拍摄的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西游乐园

水网密布、九省通衢,让淮安以包容的胸怀吐故纳新,创新火花不断碰撞,一座历史文化重镇也能发源“掼蛋”这样接地气的大众娱乐,风靡全国。

“平湖渺渺漾天光,泻入溪桥喷玉凉。”今天,运河边的景致仍是吴承恩看到的模样,一旁他曾居住的河下古镇却与古为新。谈古,这里是淮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各类古迹、非遗点缀其间;论今,这里食、住、行、游、购、娱一应俱全,点燃“烟火生机”。

汲古润今,运河畔“明珠”不断涌现。今年“五一”正式对外开放的古末口遗址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馆内巨幅动态画卷展示宋朝时期古末口的生长与繁荣;正在筹建的中国水工科技馆,将成为展示大运河水工成就和智慧的新窗口……

“文化是淮安发展的宝贵资源、最大优势。”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森说,淮安正通过重估文化价值、创新文化表达、张扬文化自信,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走出历史的圈层,凝练成这座城市的独特个性和品味,带动城市的活力与复兴。

2023年,淮安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10.21亿元。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淮安共接待游客439.97万人次,同比增长31.2%。于汩汩水流中,人们感受这座城市从历史深处走来,城市文脉从岁月深处涌来。

创新赋能,逐浪“蓝海”

淮盐出,天下咸。淮安历来盐业资源丰富,“淮关威镇渠通南北,盐运勃兴利济古今。”淮盐文化博物馆内的一副楹联,生动展现了明清时期淮安集“河、盐、漕”于一隅的繁荣景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淮安开始开采地下丰富的盐矿。数十年开采,淮安地下形成了巨大盐穴空间。

今年4月28日,全国储能容量最大、转换效率最高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在淮安正式开工。该项目利用1200多米地下已采空的90万立方米盐穴,建设两套30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首套机组投产后,可实现每天压缩16小时、发电8小时,储能量相当于240万千瓦时电化学储能电站水平。

淮安蕴藏着1300多亿吨岩盐,利用盐穴发展储气、储油、储能、储氢等产业潜力巨大。“淮安将把盐穴地下储能建设作为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助力盐化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淮安市科技局局长胡长青说。

绿色蝶变、创新再出发的不仅是绵延千年的盐业,更是“运河之都”在新时代锚定的“新航向”。

近年来,淮安以“绿色高地、枢纽新城”重新定位,以“五方辐辏、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向“新”而行,换道超车,吹响了“工业强市”的冲锋号。

绿色东风,点石成金。驱车行驶在淮安市涟水县,一排排风机随风转动,在绿色风电助力下,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全球首个玻璃纤维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乘风而起”。这座“零碳工厂”全部达产后,有望年产8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淮安作为农业大市,虽也建立了门类较多的工业体系,但工业产值占比不高,地区生产总值在江苏省内长期排名倒数第三,一度被揶揄为“苏十一郎”。

5月28日,船只在淮安港装卸物资

“发展工业是发展经济的‘头版头条’。”淮安市市长顾坤说,“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吸引优质重大项目落地,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

处于后发劣势的淮安,何以在激烈的招商之战中获取优势?

升级枢纽,区位取胜。在九省通衢的水运优势基础上,淮安加强港口建设和重整,高铁、航空、高速、港口等立体网络更加密集,“枢纽新城”的身姿更为靓丽:徐宿淮盐、连淮扬镇铁路建成通车;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淮安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叠加二级航道开工建设……

“由常州基地自产的钢帘线盘条通过京杭大运河、盐河转运至淮安基地,运输成本仅为公路运输成本的十四分之一。”中天淮安精品钢帘线项目是当地引进的首个百亿级项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万文华介绍,内河运输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是项目落户淮安的关键考量。

5月28日,运输煤炭、建材等物资的船只在京杭大运河航行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的黄码港提升工程总投资近18亿元,建成后将拥有29个千吨级装卸泊位。“激活”黄码港以来,益海嘉里、江苏省粮食集团等多家食品行业龙头相继入驻,绿色食品和水运物流产业快速崛起。清江浦区委书记朱海波说,招商不是“拉郎配”,更像“自由恋爱”,因为有了“港产园”融合的黄码港这一招商、选商的“聚宝盆”,才能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双向奔赴”。

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筑巢方能引凤,营商环境最为关键。淮安连续四年将重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新春第一会”,着力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四最”营商环境。探索实施重大项目要素市级统筹、分级保障制度,仅今年以来就梳理各类存量建设用地,新编制完成14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储备方案,实现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

提速“抢来”好项目。近三年来,13个百亿级项目在淮安相继落地,速度不断刷新:台华新材料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用时70天,捷泰新能源压至51天,天合光能四期仅用27天。到淮安涟水考察前,巨石集团已经在国内多地调研,涟水“入局”虽晚,行动却最快。面对企业提出的16个方面投资政策和要素保障需求,涟水“事不过夜”,所有需求均在48小时内给予正式盖章复函。“政府办事高效、服务热情,创造性解决了‘零碳工厂’所需绿电,对项目落地起了决定性作用。”巨石集团淮安项目负责人顾建定说。

服务唯快不破,选企气定神闲。淮安多位干部坦言,补工业短板确有压力,但也不能患上“急躁症”,想赢必须降低失误率。“招商引资要克服冲动心理,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淮安市工信局局长杨维东介绍,为从源头把控项目招引质量,当地建立由工信、发改、智库单位等多部门参与的研判工作组,对全市拟签约的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加强研判,72小时内完成研判报告。

专业且暖心的服务,还让对台交往基础优势并不明显的淮安,成功打响“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高地品牌。截至目前,淮安累计设立台资项目近1500个,总投资超240亿美元。

政策赋能,培优育新。招进来必须稳得住、成长好。淮安坚持着眼长远,杜绝“杀鸡取卵”,持续下好政策“及时雨”。过去三年,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由于研发新品投入较大,缴税有限,当地政府没有丝毫慢待,而是及时帮助企业申请研发奖励与税收返还,有力助推了企业创新跃升。2023年,企业营收约14亿元,在显示、汽车及泛工业照明等高端市场领域受到海内外客户高度认可。

为帮助更多企业竞逐新质生产力赛道,淮安深入实施绿色制造、“智改数转网联”等“六项工程”,市县两级财政不断加大企业研发补贴力度。

在惠企政策的牵引和滋养下,总投资超200亿元的中天淮安精品钢帘线淮阴区项目、总投资116亿元的巨石玻纤涟水县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的台华新材料洪泽区项目接连落地,以钢帘线、玻纤丝、锦纶丝为骨架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等“链主”不断为工业强市输出强大“新动力”。

5月29日,在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AGV小车在搬运物资

喜新不厌旧。既要“换道领跑”,也要“弯道超车”。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的同时,淮安以创新赋能,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江苏共创人造草坪产业园,展厅的一组数据令人惊叹:产品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铺设面积逾4亿平方米,全球市场份额达18%。“苦练内功,拥有核心技术,人造草也能跨越山海,铺向世界各地。”公司董事长王强翔说。

奋勇争先,逐梦“蓝海”,淮安经济拔节成长。2021至2023年,淮安地区生产总值三年平均增速7.1%,居江苏第一。淮安市发改委主任蒋继贵介绍,去年部分传统行业指标下滑,依靠增量项目形成新的增长点,淮安地区生产总值迈上5000亿元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4.4%、突破千亿元。

涟水县曾是江苏经济洼地之一,近年来迅速崛起为“工业强县”。通过攻坚实体经济,尤其是依靠巨石玻纤、捷泰新能源、阿特斯新能源和今世缘酒业技改4个百亿项目支撑,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工业不强完不成跨越。”涟水县委书记洪然说,对标省内强县,差距依然很大,必须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持续追跑。

淮水安澜,安民不止

站在淮安水利枢纽安澜塔远眺,河道纵横、绿地如茵,南北走向的大运河上船队浩荡、往来如梭,淮河水在下方东流入海,两条水道立体交叉、互不干扰,形成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繁荣又平静,很难想象地处淮河中下游的这片土地,曾是屡遭水患的“洪水走廊”。

洪泽湖大堤沿线的周桥大塘,一组群雕诉说着林则徐在丁忧期间,率众治水、六年筑堤的悲壮历史,足显治淮之紧急与艰难。治淮,是沿淮人民世代的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苏北灌溉总渠建成、淮河入海水道完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几十年努力,淮水终安澜。

城水相润、人水相亲、城人共美,一幅“幸福河湖”的美丽画卷,正在淮安徐徐展开。

四通八达的水网造就苏北“江南”,稻花香里,丰收连年。淮安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6个,有效灌溉面积达600万亩以上。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主任周灿华介绍,苏北灌溉总渠建成以来,引排水4860亿立方米,淮安站抽引江水775亿立方米。在一片片智慧农田里,一排排水肥一体化喷灌机矗立田间,“大数据+云计算”助力科学种田,“万亩良田”于“方寸屏幕”间实时掌控,昔日“水口袋”已变“米粮仓”。

守住青山绿水,建设宜居之城,美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初夏,驱车行进在百里洪泽湖大堤上,葱茏堤林的绿、清澈见底的蓝、落日余晖的金,仿佛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盘,还有清风拂面、鸟鸣回荡;漫步盱眙淮河风光带,向上可览都梁山绿树繁花,向下可观淮河水千舟竞发,还可过个马路一赏米芾笔下的“且是东南第一山”;泛舟金湖水上森林公园,四季皆景,有夏日限定“绿野仙踪”,亦有秋冬层林尽染、色彩斑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常态,开窗见景、出门见绿变为现实。

5月15日,市民游客在淮安市金湖县水上森林公园乘船游玩

人退水清,人水和谐。对非法采砂采取严打高压态势,实现洪泽湖淮安水域采砂船“清零”;探索将治水与富民结合,洪泽湖淮安水域渔民全部转产上岸安居,引导渔民在适宜区域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水质优Ⅲ比已达96%;推动洪泽湖综合保护、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打造河湖生态岸线,形成洪泽湖全面保护、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治淮安民、兴淮惠民,“淮水安澜”有了新内涵。

民之所盼,势必行之。87类“淮上关爱一件事”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通办联办,一次办结、全程免费;“十四五”期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680个,截至目前已改造完成644个,占比94.7%;将“崇文”刻入基因,把教育提到地级市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全面实施“县中振兴”;实现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不仅为外卖小哥提供歇脚驿站,还有免费体检……

文化滋养,精神丰盈。走进吴承恩故居旁的淮安书房,咖啡香与书卷气扑面而来,据统计,像这样的书房,淮安有近600个,遍布城乡;涟水县淮剧团每年“送戏下乡”120场,近几年打造的农村题材“村官三部曲”等,因贴近生活深受百姓喜爱;新开放的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板闸遗址公园等一批公共文化空间已成新晋“打卡点”。

还有家门口的“小确幸”。早上杠子面、中午软兜长鱼、晚上再来个蒲菜肉圆汤,淮安人会说“小日子不知道有多美”;得空再去传统澡堂子里修脚、敲背,“啪嗒啪嗒”的拍打声此起彼伏;沿运河跑个步、去文庙溜溜鸟、到剧院听个戏、在楚秀园赏赏花……烟火缭绕中,饱含着这里的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淮安民本之脉,在于精神、在于传承。周恩来故居、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等,一座座地标串联起这座城市的精神图谱。

路标指引,走得再远也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穿越时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已融入淮安血脉。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说,淮安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幸福满淮更加可感。

淮安市淮安区中轴线上的镇淮楼,相传初为谯楼,为登高远望、防御敌兵,后因淮河水患肆虐,更名镇淮楼,意为镇住淮水。

一座镇淮楼,寄托安澜梦。如今,历经千年的镇淮楼将继续见证,淮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劈波斩浪、再赴山海。

5月28日拍摄的淮安市历史建筑镇淮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