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银竹节熏炉!萦绕千年的香气......

鎏金银竹节熏炉!萦绕千年的香气......
2024年06月23日 16:43 西安发布

熏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将带有特殊气味或芳香味的植物直接焚烧。

汉代,熏香便成了帝王妃嫔和文武百官都喜闻乐见的爱好,后逐渐成为文人怡情养性的雅事。博山炉就出现在这一时期,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1981年,在茂陵附近出土的鎏金银竹节熏炉,被认为是“国宝”中的“国宝”,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后,它依然金光熠熠、辉煌夺目。这件熏炉展示着汉代宫廷的生活美学。

宝物档案

姓名:鎏金银竹节熏炉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年代:西汉

出土地:1981年出土于汉武帝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从葬坑

收藏地: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工作人员

让炉中余香“苏醒”

炎夏的午后,记者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技与美”专题展区,在“炉中余香”展区,一股清淡的药草混合香味扑面而来。在该展区C位玻璃柜内,展示的正是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银竹节熏炉”,1981年出土于汉武帝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从葬坑。与同一展厅展出的博山炉相比,这件熏炉显得更加“高挑”,也更加精致。尽管已经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但依然闪着金光,显得华美绝伦,光彩夺目。

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马伟告诉记者,熏炉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底座透雕昂首张口的蟠龙,柄为竹节形自龙口伸出,竹节分5节,上端铸有3条蟠龙,呈张口嘶鸣状,回首张望,龙身鎏金、龙爪鎏银,龙首上承炉盘,柄下端连接圈足,整体造型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炉身为博山形,下部雕饰蟠龙纹,底色鎏银,龙身鎏金形制突出,炉盖采用了汉代最为流行的博山炉造型,器盖透雕出多层山形,山峰间有缝隙,在炉体中点燃香料,香烟就由器盖的缝隙中散出,弥漫于室内。

马伟说展区里之所以有淡淡的香气溢出,那是因为工作人员让炉中余香“苏醒”了。工作人员精心挑选了秦汉时期出土过也在史籍中记载过的香料,从终南山采集后,制成了合香,并通过现代手段让其散发出来。所以今天的参观者所闻到的香味,就是2000多年前古人所闻到的香味,甚至就是汉武帝、阳信公主、卫青他们所闻到的香味。参观者欣赏着这件2000多年前的熏炉,一瞬间,时光仿佛停止,文物无声,却在诉说着那些沉寂了上千年的故事。

一个形似羊头的墓冢

出土了多件国宝级文物

熏炉口外侧刻有铭文“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官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底座圈足外侧也刻有铭文“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这说明此炉系宫廷所造。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内者”为主管宫中日常生活的属官,“未央”应指汉代大名鼎鼎的未央宫,“尚卧”有可能是未央宫负责汉武帝寝卧的女官,从所属官职的关系来看,“尚卧”应该隶属于“内者”。综上所述,工作人员推断,这件熏炉的第一个主人就是汉武帝。

不过这件熏炉后来的主人应该是阳信公主,因为这件熏炉出土于兴平西吴乡豆马村茂陵东侧的无名冢,考古工作者在同时同地发现的温手炉上有铭文“阳信家温手炉盖”的字样,考古人员推测这里是“阳信家”的墓葬,而“阳信”应该指的就是汉武帝的姐姐阳信公主。阳信公主另一个为人熟悉的称呼是平阳公主,因为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平阳侯曹寿。考古工作者据此推测,这是汉武帝给阳信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赐。

记者看到了署名为咸阳地区文管会和茂陵博物馆的一篇学术文章,里面详细介绍了“陕西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从葬坑”的发掘。就是在这篇文章中提及,在茂陵东侧约2公里处,并列五座高大的无名冢封土堆,自西向东,最西的一座编号为一号冢,最东的一座编号为五号冢,其中五号冢是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称的“霍光墓”。而一号冢封土堆最大,南北长95米,东西宽64米,高22米,因封土堆形似羊头,南端高大,北端低小,当地群众称它为“羊头冢”。1981年,兴平东吴公社豆马大队社员在一号无名冢南边6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从葬坑(编为一号坑),省文物局随即组织发掘,并在一号无名冢周围进行了大面积的勘查工作,得知周围尚有38个坑和4座墓葬。而鎏金银竹节熏炉就是在一号坑发掘的,同时出土的还有鎏金铜马、温手炉等多件国宝级文物。

“羊头冢”究竟是谁的墓冢?专家推测应该是阳信公主的,不过毕竟没有找到墓志铭,所以一直存在争议。但在记者查阅的资料中,不少研究者已然认定这里就是阳信公主墓。

“堪称汉代思想文化艺术的

结晶与典范”

采访中,记者特意询问了讲解员马伟,熏炉出土时是否发现有香灰或者燃烧香料的痕迹,他说并没有。也许经过上千年的岁月,很多痕迹已经消散了,文物无声,但重见天日之际,终将重新彰显往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鎏金银竹节熏炉不仅是汉代博山炉当中的经典之作,更是汉代皇权意识和神仙思想的生动再现,是在‘大一统’的政治环境下儒家思想、神仙方术与外来文化交织融合的产物。汉朝经过文、景两朝‘休养生息’的不断积累,终于在汉武帝之时一扫汉朝建立之初积贫积弱的局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

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发达的社会经济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汉文化呈现出兼容并蓄、异彩纷呈的格局和特征。汉文化的包容性、丰富性和创新性也充分体现在鎏金银竹节熏炉这件作品当中,使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堪称汉代思想文化艺术的结晶与典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