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维小维生素主创们
都说年关难过,到了年底,不少企业都面临生死抉择。
就连火锅行业龙头老大,海底捞,都宣布要关闭300家门店。
300家!数字真不小!
但就算关闭了300家店,海底捞的门店总数,仍然有1300家,仍然是中国最大的连锁火锅企业。
可想而知,海底捞的扩张步伐,有多疯狂。
但步子迈得太大,很容易栽跟头。
海底捞这一次,真的栽了。总结下来,它做错了两件事。
海底捞做错的第一件事,就是盲目扩张。
在2019年、2020年,海底捞连续新开门店308家、544家,
今年上半年,依然新增299家。
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备受打击,大部分都选择缩减战线。
为什么海底捞还如此大规模的开新店?
原来,去年6月,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基于“疫情将于3个月内结束”的判断,决定海底捞下一步策略是:逆市扩张。
张勇是这样想的:
人流量骤减、商场关门,直接导致大量中小火锅品牌倒下,更是让商场的租金都迎来了史无前例的下降。
此时正是海底捞最大的机会,趁此机会加速扩张,疫情结束后便能成功坐稳火锅老大的名号!
事实证明,张勇赌输了。
虽然我们常说,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机会。
但不能忘记,在危机里,既有机会,也有风险。
而商业的本质 ,就是在风险和机会中找平衡。
现在已经到了2021年年末,但全球疫情的影响,一直没有消退。
疫情防控不能放松,消费者外出就餐的意愿,只会继续低迷。
消费能力不足,对于餐饮行业,可谓致命。
尤其海底捞是一个高度依靠更多人去服务客户的公司。
要创造同样的营收或者利润,海底捞需要更多的人。
这就带来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需要更多的人,就意味着更高的人力成本,而人力成本每年都在涨。
海底捞在这方面表现的特别明显。
人,对于海底捞来说,是非常重的开销,有的时候甚至是负担。
按照券商的研报,海底捞的翻台率必须要达到3.2左右,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而一旦小于这个数值,就会产生亏损。
所以,海底捞核心的难题,就是高额的人员成本。
而扩张门店,就肯定要增加人力成本。
最终,盈利赶不上成本,只能壮士断臂,关店止损。
但是,你说,造成海底捞困境的,就是人太多了,好像也不对。
毕竟当初的海底捞,能够杀出火锅重围的致胜法宝,就是靠“人”,靠那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服务。
迄今为止,这依然是海底捞的独门秘笈。
而且别人对着海底捞的规章制度看了之后,发现抄都没法抄。
海底捞的服务好,是因为背后有一套独特的“激励制度”。
打个比方,一个店长,找到徒弟去开一家新店,他就能分钱。
徒弟的徒弟又开店了,这位店长,也就是师傅的师傅,还能再分钱。
而且海底捞的店长,有2种收入方案可选择:
1)店长收入=自己的餐厅利润×2.8%
2)店长收入=自己的餐厅利润×0.4%+徒弟的餐厅利润×3.1%+徒孙的餐厅利润×1.5%
所以,这套激励制度,激发了大家的单店服务意识,激发了更多人去开店的愿望。
这也使得海底捞开店的能力,服务的态度,都比别人好。
毕竟一家店做得好了,利润大部分都归店长所有。
所以在海底捞,服务员的晋升速度非常的快。
只要做得好,从服务员升级为店长的平均年限仅为4年,而海底捞的员工平均流失率仅为10%,远远低于同行。
海底捞的执行董事、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就是从海底捞的服务员做起的,也是海底捞第一家分店的店长。
所以,作为普通服务员的你,是不是很有奔头?
这么大的诱惑下,店长只需要简单的督促和诱导,所有的服务员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的做好服务。
他们并不是为了服务顾客而服务,而是为了让自己当店长,自己当高管而服务。
主打差异化的服务,让海底捞出圈又赚钱。
但这种制度也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必须持续的开分店。
你想想,海底捞的服务员之所以如此努力的服务,是因为他们有着当店长的梦想,而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想要维持,也必须满足服务员当店长的梦想。
平均4年就能当店长,鸡血肯定是够鸡血的。
但是,老店长可不会4年就退休。
最终,海底捞在拼命开店的路上越走越远。
其实海底捞如今懂得回头止损,问题还是不大的。
毕竟根据刚刚发布的2021年中报,海底捞的期末现金余额超过35亿港元,几乎要回到2018年的水平。
不过,如果投资,这类光靠开店来撑高估值的公司,大家还是要谨慎一些。
海底捞作为餐饮企业,本身来说边际收益就不高,想要获得增长,只能靠开店扩张。
而且对比麦当劳、星巴克、瑞幸这些连锁品牌,标准化程度不足,更多依赖人工。
如果只是为了追求资本青睐,更容易放弃对品质的把控,做成了一门金融生意。
何为金融生意模式呢?
疯狂开店,扩大规模,营销为主,抢占市场,
然后,上市圈钱。
到最后,就是用砸钱的方式,换资本市场的青睐。
做火锅的海底捞,是如此;做教育的新东方,是如此;就连一个个奶茶品牌,做到最后,也是如此。
金融模式固然获利快,但也风险高。一个步子不稳,就会满盘皆输,甚至资金链断裂。
就像海底捞的张勇,沉迷于扩充规模,挤掉竞品,却忘记了现金流的风险,已悄然而至。
有时候,让你踩坑的不是泥泞小道,反而是看上去的一片坦途。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人生玄学。希望每一个坦途上的你,保持清醒。
作者:维小维生素,公众号“维小维生素”(Weixiaowei6)。曾任四大、网易等知名企业管理层,10年CFO&高管,掌管过亿资产。实战派财商教练,有料的职场达人,用干货和感悟给你一束光。转载请到原作者公众获取授权。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