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寿慧生:破碎的世界秩序,中等强国的游戏场

【观点】寿慧生:破碎的世界秩序,中等强国的游戏场
2024年09月09日 18:02 盘古智库

世界已经进入到新的游戏模式中。这是中等强国的游戏场。居于头部的大国依然是,也永远是,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但是认为自己是唯一重要的因素,漠视其他国家的利益和情感诉求,将会让世界和他们自己付出巨大代价。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寿慧生文章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简报 》2024年8月 总第六十期

本文大约2000字,读完约5分钟。

一、世界秩序已经破碎

世界秩序正在分崩离析。这可能是国际战略观察家们能够达成的很少几个共识之一。若干年前,很多观察家热衷于中美“新冷战”的说法,但是过去几年间发生的事情证明这种想象没有依据。自2017年中美关系下滑以来,中国在两国对抗中始终处于守势,显示出无意与美国争霸,更缺乏冷战所必须的阵营来对抗西方。而西方阵营自身也变得不再有联盟该有的样子。即使是北约内部最核心的几个西欧国家之间也很难保持冷战时期的团结一致,而外围国家,最典型的是土耳其,但也包括匈牙利、保加利亚等更是特立独行,难已管控。往日基于共同安全威胁和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合作让位于受利益驱动的交易性合作。盟友之间的关键开始模糊,信任缺少,跨界结盟已是常态,伙伴关系大行其道。

事实上,经过一场接一场危机的冲击,战后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已经摇摇欲坠。管理全球事务和维持国际秩序的全球性权威和机制都已经难以为继。地缘政治的分裂让任何国家和国际机构都难以成为一个提供稳定和秩序的力量。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系统性危机,深度的不确定和不稳定主导着全球体系。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都可能迅速改变。友谊往往难以持久,但即便是敌对行为也可以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随时让位于妥协。世界似乎回到了离我们并不久远但已经变得陌生的过去。世界秩序已经破碎,战后新自由主义价值体系正在变得无足轻重。国家间的不信任让任何国家——敌对国家,友好国家,甚至盟友——都可能构成威胁。不仅是安全领域,全球经济秩序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全球贸易和全球供应链都面临重组,而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能源转型迫在眉睫、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都需要人类共同面对之时。

二、中等强国在崛起

大国竞争和对抗总是容易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但当所谓的超级大国失去主宰世界的能力时,真正值得关注同时也是最精彩的国家间博弈发生在那些所谓的“中等强国”之间。尽管很难确切地给出定义,但普遍的共识是,中等强国是指那些在中美两大超级大国(也可以包括俄罗斯这个军事上的超级大国)之外的区域性或者说全球性大国。由于他们的经济实力、军事力量、资源禀赋或其他属性,包括人口特征、地区影响力、软实力、外交行为和技巧等,使他们在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并能够建立多重关系来对冲风险。虽然传统上中等强国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这些北方国家,但今天人们在谈论中等强国时通常会提到印度、巴西、土耳其、沙特、南非、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等这些来自全球南方的新兴经济体,甚至包括伊朗这样在安全领域快速崛起的地区强国。

虽然中等强国并非是一个新概念,但中美对峙、俄乌冲突、加沙冲突等事件让这些新崛起的力量变得更格外引人注目。当世界没有进入到冷战时由内部成员紧密结合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双极状态,而是更趋向于多级化的松散流动状态时,太多的权力真空地带和太多的不确定性为这些具有足够地区影响力的国家提供机会在大国竞争中寻找回旋余地,追求战略自主,将他们都影响力扩大到地区以外。有人使用“地缘政治摇摆国”来描述这些国家,意味着他们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技巧避免选择任何一方,而是灵活地让国内利益来指导自己的外交政策。这种说法虽然有吸引力,但并不准确,因为这些国家的野心远不止于被动地显示自己对于大国的重要性。今天的国际环境给了他们更多的理由和机会实现更大的抱负。正如最近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所说,““西方设置菜单的时代已经结束。新菜单虽然仍旧受到两位首席厨师的巨大影响,但已经在开始重新设计。”重新设计菜单的就是寻求在餐桌上能够就座的这些中间力量。他们试图改变的不仅仅是利用大国竞争来加强自己的谈判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且还试图对超级大国施加影响,塑造地缘政治,甚至为这个已经破碎的世界秩序重新设计游戏规则。

这已经成为动荡世界中的“新常态”。即便是西欧欧洲也在与美国紧密合作的同时寻找自己的战略自主,这种努力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特朗普上台和俄乌冲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倾向。来自全球南方的国家这方面的诉求更为强烈,行动上也更咄咄逼人。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印度的莫迪总理针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令人印象深刻,远非几年前可以想象到。土耳其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左右逢源已经成为经典,特别是在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一事上成功迫使美国和西方国家大幅度让步,更令人印象深刻。沙特与美国近年来的关系也体现出沙特在大国博弈中日渐强化的优势。沙特大幅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并在中国的斡旋下在与伊朗和解,令拜登政府震惊并加快在中东寻求“大交易”的计划,包括沙特将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但沙特向华盛顿提出的要求远比这些要多,在交易上的态度也强硬地多——与美国达成一份国防协议、一项民用核协议、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和其他高科技武器,以及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做出实质性让步。在提出这些要求的同时沙特还提高油价,令美国大为光火。在经济贸易层面上,这些国家同样强势。卢拉总统最近质疑美元作为全球贸易的基础。在2023年南非举办的金砖国家峰会提倡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和布雷顿森林机构。

总之,中等强国的诉求已经不仅仅是在超级大国之间游走以获利。他们寻求的是新的秩序,一种更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游戏规则,一套基于他们的战略自主之上的新菜单。他们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很多,有些是直言不讳的批评、对抗和讨价还价,有些则是更温和但坚定的合作建议。例如,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提出“多向度外交政策”,利用地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优势,在维护独立自主的同时成为联系中国、俄罗斯、欧洲、美国等东西方力量的中间桥梁,呼吁用新方法加强文明间对话和信任,在分裂的世界和新的全球军备竞赛威胁下开展全球和平运动。与此类似,新加坡的李显龙多次呼吁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区域和国际合作架构,并表达新加坡在推进这些议程方面的重要角色。

三、大国的选择

面对这股中坚力量的强势崛起,大国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的选择对未来世界秩序的演变也至关重要。尤其对于美国这个头号大国来说,通过大国竞争来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是一个难以摆脱的惯性思维。有些美国专家建议美国政府在应对中国的时候,利用中等强国来制衡中国在南海、中东等地区影响力的上升。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威胁较小,不容易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弹,有可能会产生让中国感兴趣的解决方案,从而避免中美之间直接交锋带来的不确定性。但同样的策略当然也适用于中国应对美国,而且确实有效,例如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的不断扩容对于中国应对美国的遏制不容忽视。但是这种策略并非没有代价。今天的中等强国与以往最大不同在于,他们最为敏感的一点是不愿意再做大国竞争的代理人,而且希望明确把他们的意志和利益写进任何一个解决方案和游戏规则当中。强迫这些国家选边站队已经不可能,甚至是最不明智的做法。东南亚国家夹在一带一路和印太战略中间,对此最为敏感,对于大国斜坡也最为不满,曾明确提出:“别让我们选边站队!”这种情况今天适用于几乎任何一个角落。这就意味着大国必须要向这些国家妥协,接受一些难以接受的条款,听到一些不悦耳的声音甚至是直言不讳的批评。这些代价并不为过。今天已经不再是双极对立的时代,所谓超级大国不过是强国林立的国际丛林中比较突出的几个而已。多极化格局决定了多边协商和多边合作的必要性。但有别于过去,今天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今天的多边合作是建立在区域主义基础之上,全球性议题和合作必须首先要满足区域内部的利益,满足这些强国和他们所能够号召的邻居伙伴们的利益。这也导致这些国家更倾向于抱团取暖,通过区域合作和多重联盟来增强自身的实力以应对大国竞争,并直接和间接地修改过时的规则和利益分配模式。

在当今这个以地缘政治动荡和持续冲突为标志的世界,对多边解决方案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对于大国来说,这些经济和政治巨头彼此间越来越难以合作。使用单边行动进行传统的大国干预来解决冲突已经难以凑效。而追求大国竞争更是愚蠢的自我伤害,因为在军事冲突和外交僵局不断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时候,大国的这种做法只会鼓励那些地区强国以牺牲更有建设性的接触为代价,使用外交冒险政策(或者称为边缘政策)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给这些中等强国和他们的伙伴更多外交空间,倾听他们的诉求,让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更多的资源化解冲突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甚至重新修改全球治理的规则,获益最多的其实是这些超级大国,因为他们的利益是全球范围内的,但维护世界和平和推动繁荣的成本却是他们自己无法承受的。世界已经进入到新的游戏模式中。这是中等强国的游戏场。居于头部的大国依然是,也永远是,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但是认为自己是唯一重要的因素,漠视其他国家的利益和情感诉求,将会让世界和他们自己付出巨大代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