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除夕的“购物车”

开往除夕的“购物车”
2024年02月08日 21:06 新华日报

过年,回家。如果说,返程时,我们的行李箱里满满的是父母的爱,那么“开”往除夕的“购物车”里,又装着儿女们什么样的心思呢?

我们决定来一次特别视角的新春走基层:

在鲜花市场,“年宵花”集中上新;在消费平台,“年货节”热热闹闹。而在社交媒体上,“过年送长辈什么礼物”的攻略和讨论也此起彼伏。

“考虑到老爷子爱喝茶,我送他一个带茶篮的保温杯,他逢人就显摆,我简直成了村里闻名的大孝子……”

“我妈已经下了死命令,今年不许再买坚果和羊毛衫了,说家里什么都有……”

“我侄子在德国留学,今年想回南京过年。他早早在网上给爷爷奶奶买好了从江西来南京的车票,老两口这下不出动也不行了……”

每个人都对我们打开了话匣子,他们的“购物车”里装满了时代和爱。年味淡了?或许过年的浓度正在慢慢地回来,不过是以崭新的方式。

年轻人当“过年主理人”

这一次不是“尔滨”

“尔滨”火了,叠加“8+1”的超长假期,“一张机票”成了今年“购物车”的热门之选。

这个春节假期,在江苏一家国企工作的思文选择带妈妈去敦煌过年。“2月9日是除夕,我们下午抵达兰州后,计划先去参观甘肃省博物馆,之后去黄河铁桥坐缆车,再到白塔寺,除夕夜将在俯瞰兰州城的万家灯火中度过。”思文兴奋地说,现在好像哪儿都挺火的,选择淡季线路,一是不想人挤人,影响舒适度;二是想带着妈妈一起,感受西北的风土人情和美食。

这其实是母女俩第一次不回老家,在外过除夕。

“每年过年就是去大型超市采购一车年货带回老家,然后各种走亲戚。”计划出游前,思文提前跟老家亲戚打了招呼。亲戚们也很开明,说现在沪宁沿江高铁通了,一个小时就能到老家,大家随时可以聚,不差这一顿年夜饭。姨妈担心敦煌天气太冷,特意寄来了加厚的羽绒服羽绒裤。

这两年,思文迷上了登山徒步。南京的老山、镇江的九连尖、浙江的葛岭、江西的武功山……“徒步是对毅力和心理的一种挑战,翻过一座山,你对自己又多了份确认。”也因为登山,思文对户外装备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次去敦煌,她全程打理了妈妈的防风保暖防沙装备。在做攻略时,思文还惊喜地发现,春节去敦煌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福利,比如莫高窟可能会多开放几个窟,再比如一些景点的门票会有半价、免票的优惠政策。

思文说,这次敦煌游是一次“文化苦旅”,天气寒冷,体验感不会那么好;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用这种方式过年又特别有价值,永远值得铭记。

以什么方式过年,一直是这几年网络的热门话题。而这两年,年轻人纷纷争当起“过年主理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把年过成全新的模样。

作为家里的长孙,罗一翔决定今年自己来张罗,把爷爷奶奶从老家接到身边过年。除了买了一盆两米高的绿植放在客厅,寓意新年“植”得期待外,他还准备自己动手写一幅毛笔春联挂起来:“刚好前段时间我报了个夜校学书法,现学现用,可以给爷爷奶奶展示一下了。”新春,在南京来一场有意思的“City walk”免不了,罗一翔已经提前买好了好几张票,准备带老人去乘坐“长江传奇号”游轮,开开眼界;再去看一场西游记主题的皮影戏演出,和他们一起重温小时候的快乐。“我其实还偷偷请了一位旅拍摄影师,跟拍我们一天,肯定能有不少幸福的画面,这是给爷爷奶奶最大的惊喜!”身为新的“过年主理人”,罗一翔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创意安排,增加龙年春节的记忆点。

就像作家毕淑敏说的,节日要过得有趣,才有纪念意义。在思文看来,表面上看好像是年轻人主导了过年方式的新选择,但实际上长辈们心里都藏着小小的渴望,只不过需要通过年轻人来唤醒。思文安排的这趟行程还有“余韵”,从敦煌返程,她将目的地直接定在了老家:“最后还是要和亲戚们见上一面,完成一家团圆的心愿。”

与时俱进的礼物

给长辈提供情绪价值

好玩、有趣,则是古婕新年“购物车”的主题词。

古婕在南京工作,父母在老家徐州,每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以前开车回一趟家要四五个小时,有了高铁以后方便许多,只要提前把年货快递回家就行。”古婕说,买什么年货反而是最花心思的,在不缺物质的当下,家里什么都有,家附近什么也都能买到,她发现反而是那些“奇思妙想”的商品,能让爸妈笑得合不拢嘴,什么“想不通的事,就用梳的”“吃点点心,才能长点心”,拉满了长辈的情绪价值。在生活中留心、在网上闲逛找灵感,也让她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改变。

比如,出生于1983年的她,小时候盼望的是过年穿新衣,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衣早就不再是过年的专属,“特意买一身新衣服过年穿,好像有点古早、有点土”。但今年,情况似乎有点不一样,很多年轻人早早就在豆瓣上晒出自己的新年穿搭。“最火的是新中式,有个女孩想定制马面裙过年穿,找了一圈才发现,卖家的订单都已经排队了,很多人只能等预售。”

再比如,她在地铁上听到两个年轻人聊天。一个说,过去都是在商业综合体给家人挑选过年礼物,现在博物馆成了最热门的“春节综合体”,日历、枕头、美食等文创产品应有尽有,送这样的礼既有面子又有文化;另一个说,咖啡店的店主DIY的龙年礼盒,里面有袋装咖啡、马克杯、帆布包等,抢手得很。

“我看新闻,前不久南京小西湖街区,还举办了一场热火朝天的新春邻里家宴。怎样增加过年浓度这件事,大家都挺上心的。”古婕说,自己会根据父母的喜好,今年继续送“吃的”,当然,不会是普通的零食。

她清楚地记得,去年她带回去一个新年礼盒,其实装的就是腊肉、坚果等常规吃食,但因为设计成了盲盒的形式,被妈妈夸赞。她送的坚果,也不再是过去常规的模样,而是将好几种坚果放在一起,里面还有蔓越莓干什么的,每日一袋妥妥安排好营养和能量。“我送了各种速食的杂粮粥之后,我妈现在也学会了创意融合,竟然用黑芝麻、薏米粉、豆奶粉什么的,和咖啡混在一起喝,中西合璧潮得很。”

今年的购物车里,古婕已经给爱吃巧克力又要控制血糖的父亲,淘到了一种特别的巧克力——多巴胺色系的0糖黑巧。不同的颜色配料不一样,口感也有些微差别,有的是苦口,有的偏酸,她规定,父亲每天只能从一种颜色中拿一颗品尝。

“我爹一定会遵守的,我现在真是一边看配料表,一边给他们找新奇有趣的礼物。”古婕说,有创意的商品,本身就烙印着时代的特征,“尤其像我们这样,常年不在父母身边的,长辈其实是希望通过你寄给他的年货来认识世界,让自己的认知不掉队,也是来贴近你的生活,跟着你的脚步一点一点往前走。”

而对于50多岁的昆曲演员王斌来说,“陪伴”这件礼物,永远不过时。“我从小到南京独自生活,加上是演出行业,没有节假日概念。现在老人家健在又不能远游,必须近身陪伴伺候,享受在一起的时光,是对老人最大的孝顺和爱。”

不止亲情

给镇上的老人们拍张新年写真

皮影、剪纸、马面裙……这些收藏在沈梦晨购物车里的“宝贝”眼下统统“飞”到了外婆手上。老人开心地展示着自己的新年礼物。咔嚓!咔嚓!一张张仪式感十足的龙年照片,成了90后沈梦晨送给“80后”外婆的新年礼物。

80多岁的外婆一直是小镇姑娘沈梦晨镜头里的“女主角”。但今年不同的是,她把自己的爱给了镇上更多陌生人,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同样七八十岁的老人们。

“老人家真的有种天然的审美。你看绿色的头巾配蓝黑色小袄,黑底红花的袖套配上蓝色带红色图案的围裙……这些都是她们平时穿的衣服,却那么美。”沈梦晨由衷地赞叹。

苏州古镇“姐妹花”。沈梦晨 摄

仔细看她镜头里定格的老人,身着简朴干净又日常的衣裳,脸部褶皱清晰可见,即使缺了门牙,那份挡不住的快乐和生命力好像隔着时空都能触摸到。这份情绪价值,是沈梦晨的照片最打动人的地方。

“你不知道我逗他们笑有多努力,我自己的腮帮子都酸了。”沈梦晨笑着说。

在苏州甪直古镇,1991年出生的沈梦晨常年用相机记录外婆,“美好的晚年模样”让很多人共情。两年前,本报记者的一篇报道,让她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她笑着说,家乡的媒体后来也跟进采访了她,紧接着又上了央视,再后来很多公众号也都开始介绍她。这些改变让她感受到社会以及网友对于养老、对于亲情、对于美好的共情力。肩上好像又多了份责任,想把镜头对准更多的老人。

“其实很多老人,都想留一张好看点的照片去世后用。”沈梦晨说。今年,她主动提出了给老人拍新年写真的想法,一下子打动了十多位老人。

“过年的礼物一般都是传统的,买点吃的喝的,现在我把他们拍得美美的,再打印出照片送给他们,他们怎么会不开心呢?”

为了完成这次拍摄计划,沈梦晨早早就到网上采购了对联、灯笼、红围巾等一批道具,又准备一块布做背景,最终在外婆家门口的一块空地上,支起了一个户外拍摄点。

“我经常拍外婆,邻居的爷爷奶奶们都知道我的技术,也很羡慕我外婆。”但真的拍摄起来,老人们的热情还是超出了沈梦晨的预期。

“有一位奶奶性格特别开朗,她率先拍了之后,本来有些不好意思的老人们,纷纷放下了心理包袱,在镜头下绽放出他们的笑容。”让沈梦晨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爷爷,快轮到他的时候,他说今天干活把衣服弄脏了,虽然不太看得出来,但还是坚持回家换一身干净的再来。

更多的老人则是戴着围裙、套着袖套,有的直接从厨房走进镜头。拍摄到最后,沈梦晨看见一位老人家里的花床单很漂亮,便心血来潮借来替换掉原来素色的布帘,正好一对姐妹携手来拍照,她便让她们站在花床单前,拍了一张“姐妹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两天,沈梦晨忙着整理照片,她想早一点让老人们收到这份特别的新年礼物。

送给自己

一份“精神养料”

新年的礼物,不仅给别人,也送自己。

“‘奔赴现场’是我最想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除夕前,沈俊杰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比预想的来得更为顺利——他按时“蹲守”在屏幕前,成功抢到了一张四月份王心凌北京演唱会的门票。

2023年井喷的演出市场背后,站着不少像沈俊杰一样的年轻人。这位90后江苏小伙常年在北京工作,他粗略算了一下,去年自己看了不下十场演唱会,其间还跑到上海、成都等地,进行了“特种兵式”的观演。

“算上我即将要看的这场演唱会,我就集齐了我心目中情歌‘四小天后’的演唱会。”沈俊杰高兴地说。在他看来,虽然看演唱会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但对于音乐迷来说,现场的震撼、火热的氛围,无疑是忙碌生活的“缓冲剂”,从中获得的体验感和治愈感是无价的。

“为什么我热衷于去听演唱会,这或许就是互联网时代,在现场的一种力量吧。”沈俊杰希望新的一年,演唱会的现场能量让自己继续完成“充电”,再以足够的“电量”好好工作,龙年迎来“龙抬头”。

而魏嘉送给自己和弟弟妹妹的“年货”是来自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新年临近,素日喜欢看展的他“打卡”了苏博“章炳麟与苏州”“江南画绣史”特展,临走还买了几件颇具苏州特色的文创产品。“这个江南火漆印章我种草了很久;这几个‘吴王夫差剑’和龙造型的挂链过年时准备送给弟弟妹妹们;龙年冰箱贴准备过年的时候贴起来……”既有新年气氛,又有江南文化的特色底蕴,这些文创礼物让魏嘉爱不释手。

步入新的一年,00后赵宁宁则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购物车”里下单了两门注册会计师网课特惠套餐。

去年,研究生毕业的她成功入职南京一家企业。初入职场,她发现自己仍然存在一些盲区,于是便起了自学注册会计师的念头。“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年2门,顺利的话大概三四年就可以把证考下来。”出于时间考量,赵宁宁选择了网课,还结识了几位一起学习的“考友”。过年前,大家又拉了微信群,准备春节在家相互分享学习进度、答疑解惑。“过年的方式,因人而异。对于我们来说,与其躺着煲剧,不如学习来蓄积能量。”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开往除夕的“购物车”一路飞驰。形式革故鼎新,情感浓郁升腾。从“物质关怀”到“精神关爱”,“购物车”里装满的新年礼物里有血缘亲情,有潮流变迁,如一个时代的切片,展现着不断生长的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