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调研报告千字文丨开展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

国情调研报告千字文丨开展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
2024年05月23日 17:04 新华日报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推动力量。开展移风易俗是促进乡风文明的重要切入点,不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意义,还具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意义。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高乡北安庄村共有279户1070人。当地为做好乡村治理,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17年起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两委”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的现象,推进了当地婚丧习俗的改革。据了解,当地白事可节约30%的费用,但在红事上的引导作用还不太理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导致红事引导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村民的攀比心理、男女比例失衡等。红白事的办理屡屡触动社会神经,需要在遏制和治理办法上做进一步丰富。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要督促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完善落实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报备制度,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党员干部家庭婚丧嫁娶标准,出台约束性措施,设定人数、桌数、规模、档次的上限。督促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超标准、超规模的婚丧宴席和人情往来,把文明风尚融入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

要以村规民约引领新风尚。村规民约是推动移风易俗的“活力因子”。要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以“村言村语”引领村民践行文明风尚。

要强化红白理事会力量。红白理事会能否有效发挥作用,成员有无威信至关重要。农村婚丧嫁娶的规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家族里的长辈和风俗习惯的影响。选择村中威望高、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说话有分量的老党员和村干部等人打理红白事,才能说话有人听,安排有人办,从而遏制攀比和大操大办之风。

要树立先进表彰模范。积极选树节俭办婚丧嫁娶的典型代表并予以表彰,设立“移风易俗”特别积分,增加好家风指数考评、婚丧嫁娶操办、人情往来礼金、宴席金额标准等内容,加强正向引导,对村民文明行为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引导村民向模范看齐。

要强化矩阵式宣传。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村广播、村宣传栏等农民群众身边的各类阵地加强正面宣传,积极宣传村民身边的先进典型,深入基层贴近农民开展宣讲、传统曲艺巡演等活动,在乡村公共空间广泛采用宣传标语、横幅、宣传画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移风易俗政策和举措,加强推介展演,营造移风易俗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

要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和庙会、集市等,聚焦农村移风易俗开展农民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各类文明创建和主题实践活动,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发挥文化浸润作用,倡导文明乡风。

要发挥法治力量。充分利用好“法律明白人”“农村法律顾问”等角色,让更多的农村青年了解和认识民法典的内容,并自觉以法律要求和导向规范婚姻行为。通过文娱表演、村民集会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法律规定、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弘扬文明节俭的婚丧嫁娶风尚。(作者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高乡北安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