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余姚路幼儿园分部 /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静安余姚路幼儿园分部 /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2024年06月17日 07:44 建筑学院-Archcollege

幼儿园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第一个接触的公共空间。空间的尺度、使用的灵活度以及室内的场景和氛围,对于幼儿的感受和认知都有很大影响,而这对于建筑师而言也是一个挑战。余姚路幼儿园是上海市的一级一类幼儿园,位于静安区西北角的现代高级住宅区。1957年创建以来已走过了48年的幼教历程。多年来余姚路幼儿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这也是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在各类教育建筑中的主张与坚持,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在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探索欲与求知欲的同时,赋予他们一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场所,营造一个孩子们喜欢的乐园。

2016年国际方案征集阶段,事务所击败沪上两家令人尊敬的强劲对手而获得竞赛第一名。但在后续进程中,ALYA并未参与深化,而是在2018年的偶然契机通过政府网上公示得知项目即将动工。2020年春天幼儿园完工落成,终于在2024年的春末,ALYA团队得以正式回访现场,虽然这个项目曾让团队满怀期望、而后又颇感遗憾,但TA仍是带有强烈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基因的第二个落地幼儿园。回访当日,幼儿园谭妍文园长与刘宇扬老师和事务所团队深度交流了幼儿园投入使用后的各种设计细节和使用场景。令团队感叹的是,真正的好设计,不仅是对建筑自身的策略清晰,空间骨架上留有足够的余地,建设过程的高还原度,更是是通过使用者的日常而逐步不断完善的。

城市与界面:微型里弄

幼儿园位于静安区西北角梧桐树成荫的海防路,经过多年的城市变迁,老弄堂、多层小区,高层住宅和商铺在场地周边组合成一个具有极强拼贴既视感的城市界面,记录着历史与变迁。与余姚路幼儿园隔着一条海防路的是一组弄堂建筑。里弄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生活空间与公共空间。它们就好似一个个微型的社区拼贴,把生活,建筑与人浓缩在一起。

 海防路丰富的城市界面与人流也正如一个放大版的里弄,建筑与建筑之间,人与建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紧密的,在历史变迁中沉淀的质感使其散发着独特的人情味与文化魅力。

受此启发,在设计余姚路幼儿园时,我们从人文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它与城市的关系,进而提出校园建筑就是“微型里弄”的观点——设计应注重建筑的体量及其与地面的衔接,并应使其回归到人的尺度 ;强调街道界面有节奏的变化,展现出交流的姿态 ;选择适当的材料与色彩,传递符合自身定位的气质。

幼儿园建筑单体共三层,组合式的体量进一步消减尺度感,外立面墨绿+草绿的色彩组合,仿佛和沿路的梧桐树融为一体,在已经进入巨构时代的城市,保留一份自然与纯真。

理念与分析:启蒙几何

几何的研究包括形状,大小,位置、方位与运动是描述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Juanita V.Copley《幼儿数学教材教法》

幼儿园的功能配置标准近年来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规范标准,在标准的影响下,很多幼儿园的设计越发趋同;另一方面,在调研期间,设计团队也发现如活动室前的走廊等这类非正式空间往往是孩子们生活、交往、嬉戏的重要场所。

正如七巧板的拼合游戏,基于“启蒙几何”策略,从“标准化“到“模块化”,将8个活动室的传统配置转化为更加灵活的组合模块,进而将这一策略扩展至整栋建筑,墙体进退变化的动作 ,形成丰富多元的空间层次,为师生提供可扩展的教学与活动场所。

幼儿园不规则的六边形单元体,以蜂巢为设计灵感,建筑的蜂巢思维比喻人类协作带来的群体智慧,蜂巢精神就是合作进取、奉献与分享,也寓意着余姚路幼儿园的师生一起相互帮助。为儿童打造灵动自然的生活学习空间,将童真的想象从大脑中释放,用现实的手法勾勒出孩子们梦想的场域,以色彩与情景唤醒幼儿的童心,让孩子们在成长中充分感受到温暖和爱意。

在幼儿园回访现场,我们也记录下落成后幼儿园的平面,与方案设计阶段的平面对照,虽发生一些明显的调整,仍遵循了六边形单元体为主的“启蒙几何”设计策略。

场地与空间:玩耍边界

对孩子来说,给一条线或一个圈,就可以成为其发现世界的“钥匙”。 “C”形建筑布局的庭院、几何折线的外墙、景观微地形…… 从可感知的几何开始,再到有机的自然中消融。

公共活动场地、分班活动场、屋顶苗圃,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穿插在建筑与景观之中。

场地与空间:守护距离

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及社会的责任,但安全不等于隔离,守护也不等于看护。在社区与校园之间创造出多维的边界,能够让家长、社区公众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合适的“守护距离”,让安全和融入找到相容的方式。校园边界的维度不同,设计策略也有所不同。

幼儿阶段的特殊性,空间的设置除了安全,更需要安全感。首层门厅与扩大走廊融合、为师生提供扩展活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通透视线让老师能方便的照料到孩子;二层三层的走廊设置可互动的内嵌柜体,兼具休憩、展示功能。活动室玄关内退缓冲; 活动室单元,似分似连的活动室与卧室通过活动隔断,既能独立使用,也能整体连动,适用于多样的生活、教学场景。

项目回访与对谈分享

在回访当日,谭园长、刘宇扬老师和事务所团队从幼儿园入口到屋顶菜圃展开各种设计细节的深度现场考察,之后更进行了一小时的对谈,交流幼儿园投入使用后的场景。就场地本身,刘老师回忆初来勘察时便被这样复杂且丰富的城市界面所吸引。而在摩天楼与里弄中建起这样一座具有亲切感、小体量的幼儿园,谭园长视幼儿园建筑本身就是对城市历史脉络的传承。

走过户外活动场地时,谭园长向事务所团队介绍,每天幼儿园有两小时的户外运动和游戏时间,场地地面上有的铺设塑木地板,有的铺设草坪,不同的材质给予孩子不同的触摸感受:丰富与充满变化的设计培养起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促进感官的培养。 

穿行过走廊,两边的墙裙高度的各种装饰也触发事务所团队思考: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小朋友的成长与使用习惯。刘宇扬建筑事务所项目主管、副合伙人吴从宝看来,过往所经历的中小学设计,设计尺度的考虑细致到每一平方米,而幼儿园的设计需考虑到每一平方厘米。幼儿园对于小朋友来说不只是一个学校,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所,在生活中学习与长成,每一个空间、每个细节都会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在回访中我们也留意到楼梯上被园方加设了许多护栏与防护网:究其原因是设计时所参考的房屋建造标准和教育局的标准并不一致,而这是未来我们做幼儿园设计时候必须注意的事。进入卧室空间的回访时,谭园长展示了抽拉式的小床与空间的高度适配:早上卧室与相连的活动室一同担当起活动教室的角色,午后将抽拉式床拉出放置,这个空间转换成卧室的功能。

谭园长向我们说明,在2021年左右其他幼儿园曾在这里短暂使用过,因此当余姚路幼儿园正式入驻这座建筑时,作为园长的她和团队一起就软装的内容进行了自主的设计选择,因此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状态。一座建筑的设计不仅来自传统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职业设计师,更由它的使用者一起完成。

项目图纸

△模型图
△模型图
△模型图
△分析图
△轴测图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平面图
△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屋顶分析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面积: 2900 m²

摄影师:田方方, ALYA

概念设计团队: 刘宇扬,吴从宝, 吴亚萍,刘国宇,邓文君

概念设计范围: 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

委托方: 静安区教育局

深化设计单位: 青岛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

主要建筑材料: 彩色装饰砂浆

启蒙几何,融入市井: 余姚路幼儿园建成回访

地点: 静安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