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评:表彰科技“高峰”,再筑发展“高地”

未来网评:表彰科技“高峰”,再筑发展“高地”
2024年06月25日 11:49 未来网新闻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人。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生活幸福美好离不开科技,产业发展振兴离不开科技,国家繁荣富强也离不开科技。“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我们欣喜又自豪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背后,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力投身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实现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因此,让科学家站上“C位”,向卓越科学家和标志性科技成果给予奖励和支持,关乎激励创新,关乎民生百态,也关乎国之大计,更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真心、信心、决心。这份表彰,是一份敬意,向攻坚克难、科技报国的科学家致以感谢与尊敬;也是一份激励,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翻越一座座科技创新的山峰;更是一份期许,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后来人以优秀前辈为榜样,将中国科研的火炬代代传承。

  具体来看,李德仁院士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等,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薛其坤院士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助力我国量子科学研究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在这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的身上,我们读到了理想抱负与“国之大者”的同频共振,读到了“数十年磨一剑”的执着坚守,读到了“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勇气与智慧,这些,是他们除了科研成果外,带给我们所有人的珍贵礼物。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希望两院院士“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在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精神的传承、力量的延续,也能感受到新时代“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大有可为。“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牢记使命与嘱托,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共同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添砖加瓦。

  “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第一颗6G卫星发射成功,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中国科技筚路蓝缕但勇往无前,成绩卓著却未曾停歇。相信未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一代代中国科研人的接力传承下,新时代广大青年一定能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为加快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周燃)

作者:周燃编辑:高富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