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有网民发文称有人在海底捞向火锅里小便。海底捞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承诺对在该门店堂食消费的4109单顾客,全额退还餐费并额外进行10倍补偿。然而,作为此事的受害者之一,海底捞所面对的舆论负面情绪进一步加剧。
01/事件复盘
3月5日21时,网民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内容已删除),“大家注意以后别吃海底捞了,新增尿锅”,并配上一位顾客站在餐桌上往火锅里小便的图片。随后多位用户转发。
3月6日11时,海底捞在微博私信回应消费者称,针对视频片段已向多地公安机关报案,全力配合相关部门溯源追查,无论是否摆拍,都将依法坚决追究涉事人员法律责任。
3月8日11时,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通过@警民直通车-黄浦 发布警情通报称,涉事人员唐某和吴某均为17岁男子,2月24日用餐醉酒后站上餐台向火锅内小便,目前,警方已依法对唐某和吴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当日13时,海底捞在该微博下评论称,目前,当事门店已将门店锅具、餐具(含筷子)全部进行更换,环境卫生按照搬家式进行了清洁消毒。鉴于涉事者为未成年人,呼吁避免对其个人及家庭进行不当传播或攻击,给他们一个接受教训与成长的机会。
3月9日20时,据红星新闻消息,海底捞将起诉2名涉事男子。
3月12日13时许,海底捞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针对2月24日00:00至3月8日24:00期间在海底捞上海外滩店堂食消费的4109单顾客,将全额退还当日餐费,并额外提供订单付款10倍金额的现金补偿。海底捞方面强调,将以此次事件为鉴,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确保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卫生的用餐环境。
3月13日14时,据正在新闻报道,有消费者反映称,在事发期间前往海底捞就餐是通过“黄牛”代订,海底捞发出补偿通知后,“黄牛”表示已经提交银行卡信息,需要从补偿款中抽走20%。后该消费者前往海底捞外滩店成功拦截该赔付程序。
02/传播特征分析
1.原发信息超25万条 话题登多平台热榜
根据新浪舆情通统计,3月5日21时至3月14日12时,事件相关的原发信息量为25.21万条。该事件共有68个相关话题登上网易、百度、微博等平台热点榜单,侧面说明话题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从事件的舆论传播走势可见,3月5日网民爆料后,并未立即引发网民大量关注;3月6日海底捞回应后,全网信息量快速上涨;3月8日,海底捞回应警方通报后引发全网热议,信息量再次上升,随后信息量有所回落;3月12日,海底捞发布通报称将10倍补偿消费者,该消息引发各大媒体转发报道,全网信息量快速攀升并达至峰值,共计5.52万条;3月13日,部分消费者反映遭遇“黄牛抽成”,相关话题引发舆论较高关注,后信息量回落。
2.敏感信息占比近八成 舆论负面情绪显著
事件的敏感信息占比为79.75%,舆论负面情绪显著。经分析,舆论的负面情绪主要集中在谴责涉事男子在火锅中小便,不满海底捞回应宽容涉事男子、未充分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
由敏感信息占比趋势图可见,3月5日网民爆料“火锅小便图”后敏感信息占比较低;3月6日海底捞回应后,敏感信息占比快速攀升;3月8日海底捞回应警方通报后引发网民不满,敏感信息占比再次上升;3月9日海底捞称将起诉涉事男子,敏感信息占比有所下降;3月12日海底捞发布通报称将10倍补偿消费者,网民认为其赔偿处理滞后,敏感信息占比回弹并升至高位,后“黄牛抽成”事件再生插曲,敏感信息占比再次走高,截至3月14日12时,敏感信息占比高达92.41%,说明舆论负面情绪仍存。
03/舆论观点分析
●媒体观点:
涉及公共利益,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
部分媒体认为,涉及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的事情,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只有严肃追责,才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部分媒体认为,在食品卫生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企业切实负起责任,加强事前制度监管才是正道。
极目新闻评论称,公众对这件事反应如此强烈,不仅仅因为这种极度不道德、没教养的行为,冲击了大众的认知底线,更因为大家已经对于违法者拿“未成年人”说事、试图靠年龄脱责的行为感到极度反感。涉及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的事情,该较真就得较真,年龄从来都不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尤其是这种明明可以从严追责的事件,商家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勉强非要和稀泥,只会惹得自己一身臊。正观新闻评论称,海底捞全额退还当日餐费,并额外提供订单付款10倍金额现金补偿,无疑为其他企业树立标杆——在食品卫生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企业要切切实实负起责任,出现问题不能逃避,主动道歉并积极解决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上挽回消费者及自身名誉。归根结底,与其“事后天价赔偿”,不如“事前制度监管”。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只有提升自律意识、消费者维权意识,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才是正道。
●专家观点:
对实际消费者的赔偿“黄牛”无权截取
法律界人士认为,由于未成年人无财产赔付能力,其给海底捞造成的民事损失等赔付,将由其监护人承担;针对“黄牛”抽成情况,部分律师表示消费者可以先与海底捞反映此情况,协商不成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不当得利。
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张荆律师认为,此事的传播速度远超海底捞预期,明显是舆论压力导致态度转变,只能“加码”起诉,挽回消费者信任。本案中,涉事男子在餐饮场所实施侮辱性行为并传播视频,符合“寻衅滋事”构成要件。如果此事闹得特别大,比如视频传遍全网,导致海底捞全国生意暴跌,还可能触犯寻衅滋事罪或损害商业信誉罪,最高有期徒刑5年。虽然涉事男子才17岁,但满16岁就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不过张荆律师认为,此事大概率不涉及刑事,目前警方仅作出行政处罚,表明初步认定未达刑事立案标准。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涉事两名17岁男子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海底捞更换餐具、桌椅报废、停业损失等费用,还有因视频传播对海底捞造成的负面影响,赔偿金额可能高达百万,此外还需向海底捞赔礼道歉。海底捞向4109单顾客免单并做出10倍赔偿,海底捞因两位男子的不当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有权向对方追偿,但10倍的赔偿行为对方可能不会承担。本案中,海底捞无过错,其主动赔偿目的可能是为了挽回企业形象。因两人未满18周岁,若无法证明其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赔偿责任将由监护人承担。针对“黄牛”要抽20%的事件,该律师认为,补偿款性质为海底捞对实际消费者的赔偿,“黄牛”不是实际合同相对方,无权截取款项。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对于补偿款已经到达“黄牛”账户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先与海底捞反映此情况,协商不成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不当得利。
●自媒体观点:
海底捞10倍补偿的应对方法值得学习
部分自媒体认为,个人应提高修养、企业应加强管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相关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共同维护社会良好秩序;海底捞10倍补偿的应对方法较为快速和专业,值得学习;消费者应提高信息甄别能力,警惕“黄牛”,同时商家也应加强品牌信息宣传,与相关部门合力打击“黄牛”等不法行为。
编辑、媒体人“英军眼”认为,这起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对于个人而言,应该时刻遵守社会公德,明白在公共场所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影响。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和流程培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良好环境。
抱朴财经评论员李一年认为:虽然说唐某、吴某的两泡尿确实对海底捞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可能也是史上最贵的两泡尿,但海底捞借势展示了自己的坦诚与善良,这不仅仅是最高级的营销,也是非常通透的智慧。企业可以学学海底捞的这个经典案例,其实就16个字:知错就改,快速反应,专业应对,过度补偿。
自媒体经营者“风中影子”认为,消费者自身要提高警惕,,在面对“黄牛”提供的所谓“优惠”时,要保持理性,不要轻易相信。同时,海底捞等商家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对消费者的引导。市场监管部门则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餐饮市场以及相关交易行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黄牛”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举报机制,鼓励消费者和商家积极参与到市场监管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公平、有序、健康的消费环境。
●网民观点:
官方回应引争议 处理效率遭批评
热议期官方回应引争议。本阶段网民的主要观点为,对火锅小便事件表示恶心和气愤,如“我服了,好恶心啊”“这事儿,听得我隔夜饭都快吐出来了!”“真是太让人气愤了”;不满对涉事男子的宽容态度、质疑未维护消费者权益;以及对海底捞火锅表现出抵触情绪。爆发期网民对官方10倍补偿评价不一。本阶段网民的主要观点为,认可官方10倍补偿及追责行为,如“挺好的,10倍,也算是正确有效的公关处理了,加油,我的夜宵第一选择地”“你终于硬气起来了,我哭死,这才是大家想要的态度!”;批评官方处理效率太低,如“虽然处理方式很大方,但是效率和速度是真的很慢!”;以及要求严肃追责涉事男子并公布后续结果。
04/应对分析
3月5日网民在小红书爆料海底捞火锅小便图后,因网传图片过于“炸裂”,引发大量传播。次日海底捞虽回应称已报案,将追究涉事人员法律责任,但相关图片依旧在网络传播,大量网民对涉事男子进行声讨,“恶心”“恶俗”“令人作呕”等信息扩散蔓延,坚决要求追究涉事男子责任的声浪高涨,舆论负面情绪显著。
1.官方二次回应引发不满 品牌口碑受影响
3月8日警方发布通报后,海底捞进行二次回应,回应中强调“感谢警方查清案情”和追究“恶意传播者”责任,并呼吁公众避免对未成年人进行攻击。此次回应引发网民强烈不满,部分网民认为海底捞过分宽容,且回应中将矛盾焦点从食品安全转移到追责传播者,对消费者及其权益缺乏尊重和保护,此类不满言论进一步推动网民负面情绪发酵,将对涉事人员的不满转向海底捞。
2.赔偿处理节奏失当 品牌管理能力受质疑
随着舆论压力升级,海底捞宣布起诉涉事者并提供10倍补偿,这一操作被网民认为缺乏诚意。部分网民复盘事件时间线,认为从2月24日发生到3月6日曝光,海底捞在两周后才确定涉事门店并启动补偿程序,反应滞后及回应欠妥,引发网民对海底捞未能及时发现异常行为、自查效率低下等管理方面的质疑。且3月6日至8日海底捞被网民质疑门店仍正常营业,更是加剧了这一质疑。虽然海底捞提供10倍补偿,部分消费者表示“心理阴影难以消除”,短期内不愿再消费,显示出经济补偿难以修复情感伤害,品牌形象重塑难度增加。
3.“黄牛”抽成再生风波 衍生次生舆论危机
“黄牛”要从补偿款中抽走20%的消息传出,导致事件再生插曲。虽部分网民反映通过门店进行拦截,赔偿款也已打到自己账户,但部分自媒体表示,海底捞原本就因此事件而面临信任危机,如今“黄牛”的行为更是让消费者对其消费环境和市场秩序产生了更多质疑,可能导致更多潜在消费者的流失。此外,若补偿机制存在技术漏洞(如未实名验证等),可能被“黄牛”利用,引发公众对企业执行能力的质疑。
05/危机应对启示
一是海底捞可通过完善10倍补偿机制,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漏洞套取赔偿,再次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同时积极关注舆论态势,若舆论再次发酵,可适时公布补偿进度及门店整顿情况,以纾解舆论负面情绪。
二是持续强化“明厨亮灶”等透明化服务,通过开放后厨监督、实时直播清洁流程等方式重建消费者信心。针对包间私密性高的特点,提升服务巡检频次,强化深夜时段的管理,弥补管理盲区。
三是建立完善危机预案体系,增加危机预案类型,明晰危机分级预案,确保声明内容一致且快速响应,并加强员工的应急培训。对恶劣行为严肃追责,避免类似事件再次上演。
四是企业也可向相关部门申诉,加大对扰乱市场环境的“黄牛”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并设立消费者意见反馈直通渠道,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餐饮环境。
扫码加入蜜度报告分享群,可免费获取行业报告、网络热点报告等数据分析报告。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