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4项任务,上海打造“电影之城”

三年24项任务,上海打造“电影之城”
2024年06月24日 18:34 影视独舌

上海市电影局最近搞了个大动作,引发电影投资人、创作者、制作者,以及普通观众的热切关注。

6月15日,上海市电影局重磅发布了他们准备了半年之久,经历120场专项调研、50稿修改的《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电影之城”,是三年行动计划的高频词和关键词。

计划包括五大方面——根基、出品、产业、生态,人才,共计24项发展任务,可以说是上通精神高地,下接市场末端,把“什么是电影之城”“谁的电影之城”“如何打造电影之城”都讲清楚了。

一百年来,上海一直是电影氛围最浓的城市。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以来,在电影票房、观影人次、银幕数量、座位数量等各项数据上,上海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上海国际电影节更是国内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是中国电影与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年行动计划”中,有对产业政策的优化整合,有对电影人才的召唤邀请,有对操作实务的指导助力。总归要为“电影之城”打造全新的血液循环系统。

年行动计划,不是简单的扶持政策的汇总,不仅仅是 “你来,我提供”的姿态,而是显示了“我先做,你再来”的诚意和“既来之,则安之”的长远打算。

关于根基筑牢、产业升级、生态优化方面的任务,首先是上海电影局给自己设定的工作KPI,同时也是吸引外来公司和人才的大前提。人才的流入和出品的繁荣,本质上是“用脚投票”的事。

上海市电影局电影处处长刘祎呐发布计划

行业关心的项目扶持,上海有三重资金保障,分别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和电影专资,以及区里的配套扶持资金。不过这些资金并不会用来覆盖单一电影作品的成本,而是用来做杠杆,给项目以雪中送炭的支撑。

上海还重视解决“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陈可辛导演的新作《酱园弄》、徐峥导演的新作《逆行人生》、邵艺辉导演的新作《好东西》,都是在上海市电影局的协调下,在优质甚至稀缺的拍摄地中取景。

与此同时,在人才引进方面,“三年行动计划”也有所明确。借助生活氛围、人文氛围、创作氛围,吸引头部影人来上海进行项目的前端开发。加大对青年影人的全链条发掘、培养、扶持力度,完善青年影人的评奖机制,支持新人首作落地上海。

陈可辛导演现场致辞

上海是金融城市,也是科技城市,就金融创新和科技加持方面的相关政策也在研究、制定之中。上海同样也重视给企业的减税让利,相关文件正在酝酿、起草之中。上海欢迎各方电影人前来投资创业,也欢迎各大公司前来设立“第二总部”。

实际上,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很多事,早就在推进了。

比如通过改建剧院为影剧院,拓展观影场所。今年上影节就投入了一批改造后的戏院,做《美国往事》《未麻的部屋》等经典影片的展映。能容纳近千人的剧院厅,为影迷提供了充足的票源。

发布现场大咖云集

这种剧院厅,同样为国产大片举办首映礼、路演提供了新的选择。它们不仅座位数量多、舞台面积大,而且有历史情怀、文化气质,能为线下活动提供更好的仪式感。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闭幕,而上海电影的“三年行动计划”刚刚拉开序幕。上海这座“电影之城”三年后会呈现出怎样的面目,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案/满囤儿 剪辑/韩旭靖

影视独舌

,赞41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