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沟通世界,徐则臣对话30国汉学家

故事沟通世界,徐则臣对话30国汉学家
2024年06月26日 09:33 澎湃新闻

徐则臣是中国70后作家群体的代表人物,现为人民文学杂志的副主编。徐则臣的小说中,《如果大雪封门》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徐则臣的小说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

对于一个讲故事的人读者可能有诸多好奇,比如他的作品到底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为把这些作品交到世界读者的手中,翻译出版的过程中,一本书有着怎样的经历?

徐则臣

近日,以“故事沟通世界”为名,徐则臣对话30国汉学家活动举办。作家徐则臣,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雷建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以及来自全球的30多位汉学家、翻译家、出版人等进行了分享。活动主要围绕徐则臣作品的创作历程以及海外翻译出版情况展开。

活动现场

韩敬群表示,希望中国作家的好故事能够走入世界各国的读者书房,使大家在全人类共享的文学殿堂中享受彼此的文学馈赠。徐则臣谈道:“这些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的文学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期待大家能够更多关注这些变化了的中国文学,并通过译介,把新的故事、大家喜闻乐见的变化了的中国传播出去。”

徐则臣回顾了27年的创作历程,称写作“支撑着一个人在空无一人的旷野、在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上一直狂奔,途中有别人无法理解的艰辛,自然也有别人体会不到的快乐。”徐则臣所说的快乐,是“不断创新的快乐、不断升级自己、改造自己的快乐。”

徐则臣写作的主题一直在变化,前后涉猎故乡题材、运河题材,北京故事等等。以北京题材为例,徐则臣谈道:“2002年开始我在北京读书生活,关于北京,我写了《北京西郊故事集》《跑步过中关村》《王城如海》。因为我在北京每天打开门遇到的那么多事情,都促使我从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开始去理解世界、去看待世界、去解决自己面临的一些问题。”

关于近期的写作,徐则臣说:“我同时在写两个小说集,分别是《玛雅人面具》《域外故事集》。后者涉及多个国家,都是这些年我去过的、而且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的地方。我希望能够把我所认识到的世界、中国的世界,跟那样一个世界之间做一个比较。”

徐则臣也分享了他对于文学的观察以及其主要作品的创作脉络。特别提及童年和故乡对作家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徐则臣谈到,童年是一个作家永远摆脱不掉的最丰富、最深厚、也最宽阔的写作资源。童年是一种时间意义上的故乡,而故乡是一个空间意义上的童年。作家们将童年对世界的认识作为参照系,勇敢面对新世界遭遇的问题和疑难。此外,徐则臣也希望能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继续将对现实、对文学以及对传统文化、对中国和世界新的理解注入到文学创作中,让写作更有意义和深度。

活动现场

接着,《跑步穿过中关村》西班牙文版译者、墨西哥汉学家莉亚娜,《啊,北京》韩文版译者、韩国翻译家金泰成,《跑步穿过中关村》波斯文版译者、伊朗汉学家孟娜,《耶路撒冷》英文版译者大卫和《跑步穿过中关村》阿拉伯文版译者、埃及汉学家叶海亚依次分享了阅读、翻译徐则臣作品的感想与收获。

韩国翻译家金泰成对徐则臣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是一直走在路上的人,作品中有非常深刻的思考”;伊朗汉学家孟娜介绍了《跑步穿过中关村》一书在伊朗的出版情况,“《跑步穿过中关村》,在伊朗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好评。伊朗读者对故事中描绘的现代北京社会和人物的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埃及汉学家、出版人叶海亚分享了翻译徐则臣多部文学作品的体会,他认为翻译是亲身体会小说中人物真实生活的过程,充满挑战,却也充满趣味;大卫分享到,自己在翻译《耶路撒冷》时的挑战在于有很多倒叙的部分,因为英文的句法比中文的句法僵硬一点,所以翻译的过程需要很仔细地关注时间的移动,也要把握时态。

现场互动环节,智利VLP文学代理公司创始人薇薇安·拉文、美国汉学家莫楷、哥伦比亚汉学家罗一人,法国自由译者玛荣等代表分别从写作视角、经验感悟、写作手法、海外文化传播等方面与徐则臣展开了交流与研讨。

据悉,“故事沟通世界”是中图公司自2018年起开展的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莫言、余华、阿来、张炜、曹文轩、刘震云等作家的对话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三十余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旨在通过这群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本土代言人”,向世界介绍丰富多彩的中国,让世界听到平凡中国人的精彩故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