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承载着无数宝贵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东的潮汕地区,每到这一盛大节日,英歌舞都会带着它的独特魅力,向世界展现着潮汕人民的精神风貌。这几年来,英歌舞的热度空前高涨,不仅“出圈出彩”,更顺利实现“出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作为金融力量的代表,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简称“农行广东分行”)牢牢坚守“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两大定位,以其独特的方式,助力英歌舞这一岭南非遗文化的生长。
英歌精神的坚守
来自潮汕地区的英歌舞,集畲歌、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步法、身法、槌法、阵法,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自兔年春节以来,在文化出海的大背景下,潮汕英歌舞已被冠以“中华战舞”走向了世界。作为现象级文化IP,英歌舞所蕴含的丰厚的文化魅力、艺术审美和社会价值,已赋予了英歌舞更深刻的时代价值。
依托以英歌舞为主题、潮汕传统民俗,潮汕民俗实景演出《英歌情》项目应运而生。据了解,《英歌情》项目是揭阳市、普宁市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打造英歌舞精神内涵与潮汕人文品质,预计将于2025年春节期间公演。
“英歌是我们所有潮汕人的乡愁,它所蕴含的精气神、力量感、自信感,一直在鼓励我们潮汕人的斗志,给予我们谋生创业、开拓进取的底层力量。”《英歌情》总导演黄云岳在受访时谈起英歌舞精神的传承。 “我们跟很多老前辈一直在探讨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传统的创新,其实很多民间艺术都需要创新,但是我们觉得很多传统的、骨子里面的、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它是不能改的。”
英歌精神的活化
在火爆之前,英歌舞与几乎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不温不火。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关于英歌(普宁英歌)的介绍,至今仍保留着“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传承人老化等原因,普宁英歌队伍青黄不接,逐渐萎缩,出现濒危状况,亟待抢救保护”这样的措辞。面对这个亟待创新的时代,《英歌情》创作团队不断探索新模式,让《英歌情》能够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舞出更深远的声量。
“在过去很多年的时间,我们跟很多艺术家在探索这个话题:如何把潮汕的英歌传播出去。用商业演出的要求和标准来诠释传统的英歌舞表演,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 黄云岳提到。让更多的人通过更通俗易的形式了解潮汕故事,并不容易。秉承这一理念,《英歌情》团队把英歌搬上舞台,打造了实景剧的形式。实景剧是利用自然环境、景物等加以巧妙的艺术提升,融合音乐、舞蹈、剧情等制作,组合出丰富精彩的、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为了确保最大程度呈现英歌舞的规模性与原生性,导演组选择了大型户外实景演出形式,同时注重演出故事性、艺术性和超验性等。
英歌文化的未来
《英歌情》项目的创新,为英歌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提供了重要渠道。据了解,项目建成后运营后,将对于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将有利于促进英歌文化的多元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传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地方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英歌情》项目引入了“非遗+演艺+旅游”的模式,通过现代演艺舞台,推动非遗文化从原生态到现代业态的转变,从而促进游客与文化的互动。因此,项目启动后预计将起到巨大引流作用,尤其是吸引外地游客蜂涌到访潮汕,一定程度上将助力带动本地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促进地方特色产品销售。同时,项目也将激活旅游周边服务,为地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普宁英歌传承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文化演出市场中‘‘非遗+演艺+旅游‘’是一种常见模式,就是‘本土文化+演出模式+市场业态’,这就确定了项目属性:可持续经营发展的大型商业性演出。”《英歌情》总策划及导演卢伟锐介绍到。
谈到项目的落地,《英歌情》的导演、策划及编剧团队也提到了不少需要克服的艰辛与付出的努力。“一是要搜集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创作,文学剧本形成后,要改编成演出剧本,要成立导演组要转化为演出脚本;二是要为剧本量身打造了一个演艺剧场,要配置很多演艺设备,要建立演出艺术团;三是确定项目定位、市场业态等等。项目要实现,要去融资,要落地实施,谈各种合作,大量工作,这个过程很耗时间,很艰辛。”据了解,在项目推进建设的过程中,农行揭阳分行向广东英歌情文化演出有限公司发放信用贷款79万元,助力《英歌情》项目按下“快进键”。
向世界“秀”出年味,不仅是英歌舞的荣耀时刻,更是中国文化的自信展现。农行广东分行一直关注并支持岭南非遗文化的传承和焕新,以金融之力,助力英歌舞在本地生根发芽、在世界走上更大的舞台,成为当代中国非遗在国际舞台上的全新文化符号。未来,农行广东分行也将继续以金融之力扶持非遗文化,让英歌精神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