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以金融之力支持非遗文化 “绣”出岭南魅力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以金融之力支持非遗文化 “绣”出岭南魅力
2024年12月25日 21:06 新浪广东财经

在岭南文化的璀璨星河中,广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如何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活新生,是当下文化传承的重要命题之一。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简称“农行广东分行”)牢牢坚守“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两大定位,深耕南粤大地,以金融助力广绣这一岭南非遗文化茁壮成长。

广绣技艺的传承与坚持

广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粤绣的典型代表,与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是流传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的民间刺绣工艺。广绣以其色彩鲜艳、图案丰富、技艺精湛而闻名。据了解,广绣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到清代乾隆年间广绣发展到顶峰时期,在广州成立了第一个粤绣行业组织“粤绣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广绣承载了无数代人的情感与记忆,是岭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6年5月20日,粤绣(广绣)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刺绣老字号和领导品牌,广州市圣绣轩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旗下的“圣绣坊”,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得到了农行广东分行的金融支持,银企携手共同推动广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1996年我来到广州,师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刘爱云老师,起初是学习湘绣。我们在广州看到了和湘绣完全不同的广绣作品,非常震撼,于是就找到了广绣的老师傅,开始系统地学习”。圣绣坊的创始人朱青,从小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爱上了刺绣。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她将湘绣针法与广绣针法相融合,并学习苏绣、蜀绣针法,使传统刺绣工艺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时代感的刺绣作品。

传统技艺的困境与突破

让广绣这门传统手工艺走进寻常百姓家、以认受度更高的方式走进大众的视野,是朱青一直在尝试和努力的方向。大量的广绣老艺人因为年事已高,导致一些广绣绝活逐渐失传。可持续化、体系化、科学化传承成为当前广绣传承与发展的重点。

2000年,朱青创办了圣绣坊,尝试融合湘绣、苏绣的手法,也在呈现风格和实用性上做改变。 “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很现实,一个是愿意学的人越来越少,二是大众普遍认为这是个艺术品,不实用。我也思考很多,工艺要传承下去、推广开来,就得想办法融入到大家的生活里面。”如何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了广绣传承人必须面对的挑战。作为广绣传承的代表之一,圣绣坊主理人朱青也肩负起了传承的使命,在经营圣绣坊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找广绣的新形态与发展未来。

“一开始特别难,市场上几乎没有同类型的企业,没有客户,也没有反馈,我没有办法判断自己做的对不对。在兼顾绣坊经营和技艺传承的同时,农行广东分行恰好给到了落到实处的支持,在我们需要大胆迈出步伐尝试、抓住机遇的时候,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助力。”朱青提到,农行广州分行曾为广州市圣绣轩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提供经营贷款400万元,为圣绣坊的稳定经营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助力。

岭南非遗的探索与活化

不追求快速迭代、不盲追时尚趋势,一心用一针一线构建出有温度的作品,是朱青以及圣绣坊的对广绣传承的理解。“这些年大众也开始重新认识广绣,广绣也走进了家装领域、绣进了百姓家庭。另一方面,我们也曾顺应‘一带一路’的背景和机遇,创作了不少赠予国外友人的作品,让世界看到广绣。”在朱青的带领下,经由圣绣坊出品的作品不仅保留了广绣的传统技艺,更通过创新设计,将广绣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开发出一系列符合现代审美和需求的产品,使广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些年来,出自圣绣坊的广绣作品在多个工艺品博览会上屡获金奖,如《孔雀开屏》、《繁花似锦》等,带着广绣更深度走进当代刺绣艺术领域,持续进入大众与市场的视野。在逐步拓宽广绣市场的同时,圣绣坊也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成为其礼品供应商,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圣绣坊更坚持致力于培养广绣接班人,将非遗文化融入家居装饰,让更多有品味的人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享受刺绣文化。

坚守“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两大定位,农行广东分行通过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手段,助力非遗传承人更好地适应非遗手工艺的市场化、生产的规模化、产品质量的保证度、销售渠道的拓宽度,从而让广绣等非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被更多人看见,被世界所看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