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为什么被年轻人抵制?因为这些人太恶心!

酒桌文化为什么被年轻人抵制?因为这些人太恶心!
2021年08月12日 21:33 金融小伙伴

腾讯的马老板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会被自家的实习生用命令的语气让他做事。

前几天,腾讯一名实习生分别向马化腾和刘炽平提出了赶紧颁布拒绝陪酒条令的建议。

最近知乎上也出现了很多关于年轻人对于酒文化的讨论。

加上前段时间的阿里巴巴事件,我们是时候反思一下我们的酒局文化到底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了?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这么厌恶酒局文化?而对于我们金融行业来说真的是“不喝酒不能再金融圈混”吗?

01

中国的酒局文化

ENJOYTHESUMMER

酒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它可以是一种饮品,用来和朋友们自娱自乐;也可以是一种介质,被赋予多种用处。

中国是酒的故乡,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飘着酒香的酒文化史。中国还是一个酒文化的盛地,饮酒表示的是一种礼仪、一种氛围、一种心情.....

古代诗人固然才华横溢,仙气逼人,醉酒之间写出的诗句无人能及。可这种饮酒的爱好真的值得我们去效仿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敬酒、劝酒、罚酒慢慢变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桌文化。但凡有饭局的地方必然少不了酒局。

有人说:每一场酒局的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家庭的磨难。

一天深夜,我在看到了一位朋友母亲发的朋友圈。

“儿子,我希望下辈子还能做你妈妈,期待今晚与你梦里相见!”

突然之间,我眼泪就止不住了——

她儿子本来是一家企业的销售经理,年轻有为,可在半年前的一场酒局上意外猝死。

根据当时在场的酒友回忆说:

“那天喝酒猜拳,大家都是烂醉如泥......

“当时就记得他最后拿起一瓶白酒就往嘴里灌,之后就倒地、口吐白沫了。”

“等我们醒过来打救护车赶到的时候,心跳已经停了。。。”

一场酒局带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也因为他的身亡也变得支离破碎。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那位朋友一样,为了一场酒局而断送了生命。

又有多少家庭因为酒局而支离破碎。

02

逐渐反感“酒桌文化”,年轻人“躲”的不是酒

ENJOYTHESUMMER

酒局,其实古来有之,酒局文化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古代的酒局确实是文化的,因为那都是文化人聚集在一起,以礼相待的酒局。行酒令也只是在饮酒之时,由尊者出题,轮流吟诗作对,在规定时间没有对出诗句来,才罚酒一杯。

这样的酒局不会强行把人灌醉,也不会发酒疯调戏女性,甚至酒局上就很少女性参加。

现在的酒局已经完全变了味儿,已经和“文化”没有多大关系了,更多是变了味的应酬。年轻人并不反感喝酒,讨厌的是当今社会的不良酒局文化。应酬上劝酒、拼酒,没有多少人是出于本心去参加的。

在前段时间的阿里“性侵事件”中,阿里内部引发了一场近乎撕裂的讨论。

有一位阿里的女员工说 :在出差与商家谈合作的酒桌上,自己曾明确表示过不能喝酒却依旧被灌酒,并且遭到商家和男领导的侵犯。

大家围绕着“反酒桌文化”开始讨论,令大家震惊的是,连阿里这样手握丰富资源的大公司还依旧要靠着“酒桌文化”推进业务。

早已被人骂烂的“酒桌文化”,还是让很多年轻人“在职难逃”。

一杯1W,你看着办吧。

你喝了这杯,我就签了。

给大家敬一圈啊,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别说话,先喝了再说。

......

这些话无时无刻充斥在生意场的酒桌上。

逐渐的,我国的酒局文化变成了一个权力场,一群站在权力上风的人,渴望通过所谓的“酒局文化”来获得一种近乎变态的征服感。

劝酒、敬酒、灌酒、陪酒,加上开黄腔、性骚扰等一系列不尊重女性的行为。在酒局上逐渐变成了一种服从性的测试,以伤害别人的身体和心灵为代价,换取证明上位者的能力。

前段时间,中国新闻周刊发起了一项关于“年轻人有多反感酒局文化”的调查,大约有70W人参与了投票,结果显示超过80%的年轻人对酒桌文化“极度反感,不可接受”

年轻人该怎么反抗?

年轻人确实极度反感酒局文化,但问题是,能反抗吗?

不喜欢喝酒的人,在朋友、亲戚面前还能摆摆手,说不喝就不喝,可到了真正的生意场上,为了保住这份工作,绝大多数人都会在酒桌上甘当领导人撑场子的工具人。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绝大多数受到酒桌文化困扰的大部分是职场新人,或者是仍处于公司权力下层的人。

可能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不反抗”、“不喜欢就跳槽啊”、“说走就走,年轻人不在乎”。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选择的资本,更何况,有很多人的背景根本无法承受失去这份工作的代价。

我经常能看到,在职场的新人求职群里有一个问了无数遍但还是会冒出的问题:第一次和领导出去应酬,不想喝酒,怎么办?

而现在的年轻人想到的更多的是“吃了头孢”“假装喝几杯就睡过去”“装病、装醉、装吐”,委婉的抵抗方式就是为了不与人情社会的潜规则硬碰硬。

很可惜,反抗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让大家望而生畏。更有甚者,在向自己厌恶的劝酒文化妥协后,成了这不良风气的带头人。

他们通过迎合慢慢走向权力的顶端,而在成为顶端之前,他们会比之前更为卖力,更为忠诚。

“这就是社会啊”是他们通常来安慰自己或告诫他人的话语。

比喝酒更重要的是,在哪喝酒、和谁喝酒

现在酒局文化应该把局单独拎出来,现在的年轻人反感的不是酒,也不是酒文化,而是这个局。

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酒来做掩护,做出的这个局。想要通过这个局,从年轻人手里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个局可能是骗局,压迫局、生死局或者奸淫局等等。

当这个丑恶的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危害后,渐渐地,就有人拿酒当做挡箭牌了。

每个人可能都会喝酒,然后再拿酒文化这么一修饰,搞得好像这种局的危害不那么严重一样,从而变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搞得好像是酒变得无恶不赦一样。

什么是喝酒?三五好友,坐在街边把酒言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这才叫喝酒。

不是年轻人反感喝酒,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喝酒要以身体、以酒量、以喜好、尊重为度。

不要说遇到就就框上文化,然后用酒做了一些违反道德法律的事情,连带着酒和酒文化一起。

03

不喝酒不能在金融圈混?

ENJOYTHESUMMER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金融行业关于喝酒的段子:

干杯一口气,此人在PE

上来对瓶吹,八成是VC

边喝边访谈,必是研究员。

喝酒如喝汤,人家是券商。

饮酒用小盅,肯定玩对冲。

茅台要飞天,天使不差钱。

敬酒谁最多我看是信托。

干杯眼不眨,那人在四大。

红酒配起司,外资所律师。

盛满舔一舔,中资的高管。

劝酒特卖力,应该是董秘。

其实,金融行业的酒局文化并没有那么严重。

券商

知乎上曾经有很多同学问过关于券商喝酒的问题,毕竟券商投行是一个热门岗位,大家一定关心这里需不需要喝酒。

券商业务分为好几块,主要包括: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自营业务。

在你应聘的时候,营业部会关心能不能拉来有钱炒股还爱买进卖出的客户;投行部关心究竟能不能拉来项目做。把项目做出来过审,把项目卖出去,而自营就是炒股了。

其实需要一定的酒量,相对来说,券商的承揽/承销能力非常需要社交能力和应酬能力,几乎每天都需要和人打交道,而承做喝酒的机会就在你趴在项目上的时候,你的领导或者项目的人来了,可能会陪你喝一喝,主要还是尽职调查和申报材料。

信托

信托主要也就三个:代客理财、搞投资和做项目。

做项目就是需要找底层资产,包装成信托产品,然后卖给资方,赚取佣金,这个和投行的业务就很像。

这是通过业务按过来抽成的,如果说机构项目资源丰富,就算是刚进去的新人也能过得很不错。

做信托项目对候选人的要求就比较综合了,找项目、对接资金、协调沟通等等。

工作就三个,承揽承做承销,其中承揽和承销的应酬可能有些多,出差、喝酒都是常有的事,而承做会好点,只要干好活就可以了。

审计

这是个技术活,而喝酒的话与技术无关!我一个朋友曾经在事务所和企业都做过。

在他做审计的时候,跟我抱怨说和客户吃饭简直就是个负担,忙了一天,只想安安静静的吃顿饭,而不是喝酒吹牛。

到了企业也是一样的,陪审计吃饭是一项工作内容,让审计人员吃好才是目的,并不是把人家灌醉。

当然,也有审计喝酒的,不过都是为了拉关系拉业务,如果你的职业追求是当所长,可以考虑喝一点,但也不是必须。

机构销售

机构销售的话相对来讲就比较少了。当然,在金融行业里面呆着,必要的人家交往和饭局应酬是难免的,尤其是机构销售这种市场类的岗位,避免不了会有酒局。

但不是很多,并且如果是女生的话,和大家说明一下原因不能碰酒精,大家也不会逼着你喝。

银行

而对于银行来说,喝酒的场合就多了,如果比较介意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银行了。

因为需要对接客户并且营销的压力很大,相对于别的金融岗位来说,可能是最需要酒局文化的。

尤其是季末季初,应酬会特别多。经常需要出去见客户、聚餐、一周甚至能有三四天。

银行这个岗位的圈子很特别,不论是业务还是银行内部的人员关系,在酒桌上确实更容易拉近感情。

自从政策转向以后,喝酒在职场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小了。之前是没办法,很多人都不想喝,但是没有人站出来说“我不喝”。现在都好了,都有借口,除了极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很开心的。

写到最后,我想说的是关于喝酒的问题,没有人能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主要在于自己的选择,是否愿意妥协。

那些声称喝酒是职场必选项的人,想喝你就自己喝,请不要带上别人好吗?

我们不会抵制酒桌,酒局本身是愉悦的,但是后来被权利和地位所影响。真正该抵制的是“不喝酒就该死”的霸凌。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职场,他们不会再一味服从,敢于反抗,虽然短时间内无法打破现在的局势,但至少是一种警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