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专栏:连催婚都怕,你肯定一辈子深柜了

罗文专栏:连催婚都怕,你肯定一辈子深柜了
2017年02月10日 22:55 七色伞

作者:罗文

微信:G乃不是杀手

1

掐奶一算,这个春节,我在家一共被催问女朋友的事情大概有13次。

包括父母,我大概见了12个长辈,除了我妈以外,平均每位长辈问过我1次。和我爸待的时间比较多,他问我大概2次。

我妈一次没问,并不是她无所谓,而是她去年跟我在北京一起住了几个月,所以很清楚我暂时没女朋友也不打算相亲。

被催婚,是一种什么体验?

绝大多数的基佬应该都挺有发言权。

但是跟很多人不太一样,其实我并不觉得催婚是一个无解的命题,积极点来看,正因为催婚的传统,我们和父母人才能在婚姻和个人问题上有了更多讨论的机会。如果家长不催婚,可能两代人连这个话题都不会谈,更不要说找机会给今后的出柜做铺垫了。

如果一个同志连催婚都怕,那他很可能一辈子都要深柜了。

2

说一个身边的案例。

几天前,我收到了一个好朋友的微信。他跟我说这个春节,他和他妈出柜了。

我很意外,因为没听他说过有出柜的想法,毕竟他还在读大学。各方面条件也并不太成熟。

我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告诉我说那天他爸妈因为一点小事,大吵一架。晚上他妈来他房间,跟他躺在床上聊天,母子(nv)俩聊了很久的心事,他感觉气氛到了,他就出柜了。

经他本人同意,把部分微信内容截图于此。

听他跟我说完,我还是很意外的——虽然他没有提前准备,但是他出柜的思路却相当不错,迂回曲折地先谈了“丁克、不婚”等本身就带有冲击力的话题,在取得一定理解之后,才把自己是同志的事情托盘而出。

目前看来,结果倒是还挺不错的,对吧?

所以说虽然出柜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家庭,但是如果不打算一辈子都对父母深柜,那真的建议可以在他们催婚的时候就试图去影响他们对于“婚姻”的执拗。

丁克、不婚、或者姐弟恋、甚至是同性恋,这些能影响他们婚姻观的话题,你都可以找到机会就讨论一下。

名人效应是你最方便借机使力的地方。因为不用你刻意去提,这些话题就会冒出在你父母的面前。

我们家周末有时会看《金星秀》。我妈开始不知道金星,问我说:“这主持人怎么有点像男的。”

然后我很自然地跟她说:“他原来是男的,不过后来去做了手术。”

我妈当然很惊讶,后来又耐心地听我说了金星变性、跨国婚姻和领养孩子的事情。

我当时的想法还是挺朴素的,就是觉得至少让我妈的心态更开放一点,先接受了别人的“离经叛道”,才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去接受我的不一样。

再比如,邓文迪姐弟恋的事情也被我拿来跟我妈“洗脑”。

48岁的邓文迪与21岁的嫩模男友,我服

在我妈的观念中,女大三就已经是极致了。对于这种姐(wang)弟(nian)恋,我妈本来也是很难接受的。

如果担心父母觉得这只是外国人的事情,没关系,王菲谢霆锋李冰冰和她的男友,都是身边活生生的例子。

我妈会问我:“那他们(邓文迪)不要孩子了吗?”

我很高兴她这么问,因为孩子将来也会是我绕不开的一道坎,我抓住机会跟她灌输“要不要孩子是自由和选择,不要孩子也没任何的问题……如果要的话,也不一定要自己生,可以代孕、领养之类的也行。”

这些观点对我妈来说肯定是具有冲击力的。但是我觉得她有必要知道。

因为如果你不愿意和长辈(特别是自己的父母)耐心沟通,那么他们接触到的仍然全都是周遭的那种在你看来“落后封建”的思想。那离你所期望的“接纳出柜”可能更加遥遥无期。

See?其实只要你自己会编排,这些“姐弟恋-不婚-丁克-同性恋-变性”等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话题,还不是轻松可以和你的父母们切换自如?

当然了,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千万不要抱着特别向往的那种语气去谈论这些,以免让你父母往你身上代入并引起反感和警惕。最初应该是冷静、有技巧的客观阐述最好。

3

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耐心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塑造三观的过程一样。

我们现在要去改变父母的既有观念一定不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肯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耐心和技巧一定都不能少。

与其做“父母眼里不结婚生子的逆子”,为何不尝试着迂回着谈谈、去影响他们呢?

恋情也不一定都会有始有终,你不也试着谈了那么多段吗?

催婚的父母,最需要的,可能恰巧就是你的积极沟通。

怕被催婚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更可怕的问题,那就是你与父母的关系可能非常缺乏有效沟通,照此下去,你可能只能一辈子深柜了。

催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催婚无计可施、消极面对的态度。

4

再说一下我被催婚的经历吧。

我的亲戚里,有那种比较尊重我个人隐私和个人感受的,比如同辈的哥哥姐姐。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表嫂,福建人。见到我的时候,特意拉我到一旁才小声问我“有没有带女朋友回来”。

我当时被她的举动有点感动,还笑着跟她说这么点事儿还搞得这么神秘。然后很率性地说:“还没有交女朋友。”

她也没有追问,只是笑笑说期待能早点见到我的女朋友。

当然了,有这种人性化的催婚,也有暴力直接的催婚,传说中的“七大姑八大姨”,他们一般就直接在餐桌或者牌桌上开门见山地问我:

有没有女朋友?

打算什么时候找?

你们单位女的不是挺多吗?不要太挑了。

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在北京,找时间认识一下?找个本地的挺好。

在那一片刻,我的交友和婚姻问题一定会成为在场人的共同话题。

可是我在心里并没有产生过多的不悦。只是一个个耐心回答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寻找最有技巧,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把我想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当然不是“出柜”,而是阐述我为什么还没女朋友也不用着急找)。

其实我相信一般的成年人,特别还是工作了几年之后的老油条,肯定能有办法回答这些催婚的问题。

“避而远之/避而不谈”肯定不是催婚的解决之道,毕竟催婚的背后是我们一生都放不下的父母。

老一辈受历史环境、客观条件的影响,想法和我们不同是再自然不过的,而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问题,只有靠潜移默化长时间的影响才能改变。就好比一棵大树,如果慢慢撬动它的根部,它可以被你完整地移植到别处,但是如果你硬拽,可能就“树倒猢狲散”的下场了。

所以,也许在今年你爸妈打电话告诉你“你三表弟下个月结婚”的时候,接受他们的催促,并耐心地与他们分项你所见到的“多元的世界”。

没准影响着影响着,你爸妈就改变了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