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不到1米5,被歧视不能登台,如今奖项拿到手软,“万人血书”请她出山

身高不到1米5,被歧视不能登台,如今奖项拿到手软,“万人血书”请她出山
2024年06月24日 20:31 灼见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她不再是被人们定义为“个子矮不适合上台表演的女孩”,而是无论什么舞台都闪耀无比的“夜莺”。

来源 | 淘漉音乐(taolumusic)

2018年《歌手》总决赛,各个参赛选手都找来了帮唱嘉宾,大都是实力派。

结石姐找来了李玟,华晨宇找来了邓紫棋,张韶涵找来了毛不易……而最有力冲击“歌王”的腾格尔,却找了一位观众并不熟悉的歌手:吴碧霞。

人气投票决定出场顺序,他被排在了倒数第二个。

当时腾格尔选择了一首串烧歌曲——《九儿,你大胆地往前走》。

两人将电影和电视剧版《红高粱》中的经典歌曲相结合,吴碧霞一嗓子就盖过了唢呐的声音,甚至连腾格尔都成了“背景板”。

台下观众惊得张开了嘴巴,节目播出后,很多人开始好奇吴碧霞到底是谁。

时隔六年,《歌手2024》播出,有人再次想起了只登过一次台的她,喊她去“救场”。

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观众记了她整整六年呢?

01

吴碧霞1975年出生在湖南常德,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儿。父亲王华安是花鼓剧团团长,母亲吴秀英是剧团成员。

吴碧霞出生的哭腔与众不同,不仅响亮还有唱歌般的声调。

邻居经常开玩笑,说她肯定可以继承父母的衣钵。

家里有一台录音机,吴碧霞每天都当宝贝一样抱着,边听歌边跟唱,有时一两遍就可以把一首歌完整地学下来。

再长大点,她学会了抄歌词,足足抄了十大本,还会把杂志里的歌词剪下来粘到歌词本上。

每逢夏夜,邻居们坐在门前,摇着蒲扇乘凉,吴碧霞就在旁边展示自己的歌唱才艺。王华安让女儿同时学习花鼓戏、民歌和流行歌曲。

发现女儿对流行歌曲和民族歌曲感兴趣,王华安省吃俭用给女儿买磁带和音乐类的书籍,供女儿学习。

1986年,12岁的吴碧霞参加常德电视台的少儿歌唱比赛,演唱了柳石明的《木鱼石的传说》,得了一等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童星”。

评委白诚仁发现吴碧霞有一副好嗓子,叮嘱父母要好好培养。

次年,吴碧霞参加湖南省的“金芙蓉杯”比赛得了二等奖,因此获得了前往北京参加国际六一儿童节表演的机会。

吴碧霞母亲为此特地给东方歌舞团的团长王昆写了封信。王昆收到信后很重视,亲临现场观看了吴碧霞的表演。

那首《木鱼石的传说》,伴着吴碧霞从常德电视台走到北京的民族文化宫。

表演结束,观众足足鼓了12次掌,吴碧霞高兴地哈哈大笑,忘了自己还在台上。

看完表演,王昆特意让儿子写了回信,对吴碧霞的唱腔给予了肯定,并叮嘱她要趁年轻多学习。

吴碧霞初二那年,家人带着她报考武汉音乐学院。

顺利通过考试后,一家人都很高兴,带着吴碧霞准备回家,突然一位老师追了上来,对吴碧霞说:“你唱得很棒,我们希望你留下来,但那样就显得我们太自私了,为了你的前程着想,你还是去考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吧!”

这一席话,改变了吴碧霞的命运。

同年,“五洲杯”歌唱比赛,吴碧霞代表湖南省参赛。可惜的是,因为身高不够未能如愿登台。

中央电视台的一位导演看到她的演出录像后,写了一封未落款的信,希望她考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1990年,初中毕业的吴碧霞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北京,报考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用一首《小二黑结婚》吸引住了考官的目光,最后以全国文化、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被录取。

02

俗话说,“福祸相依”,父亲王华安查出了声带癌。

一个靠嗓子吃饭的戏剧演员,却要切除声带。

吴碧霞看着颓废的父亲,心如刀绞。从那之后,她练歌吊嗓子都会背着父亲。

附中即将开学,父亲的病情还不稳定,吴碧霞想陪在父亲身边。

家人都不想让她放弃这次机会,父亲也示意她专心学习,内心挣扎的她只能只身前往北京。

临走之前,全身插满管子、不能说话的父亲从床底抽出了一封信,郑重地交给了她,让她在路上看。

碧霞女儿: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你都要做到集中精力,好好学习各项成绩,争取第一。

此次进京求学,我不能亲自送你了,但是我完全信任你,在生活上能自理,学习上能争先,一定能自强不息,拼搏向上。

我等着你的好消息传来!

父亲:华安寄语

1990年8月25日

一封很隐晦的遗书,王华安不确定这一别还能否再见到女儿,把对女儿的叮嘱写到了信里。

吴碧霞看着薄薄的一页纸,短短的几句话,泪如雨下。在父亲庇护下成长的小女孩一下子长大了。

她常常觉得,父亲把嗓子给了自己,那她就要替父亲延续梦想。

每次考试,吴碧霞的成绩都在95分左右,专业全校第一,学校特意安排了声乐科主任邹文琴老师辅导她的声乐。

1992年,第五届 “五洲杯”举行,带着小时候没有登台的遗憾,吴碧霞再次报名,一举获得民族组优秀歌手奖。

1993年,太平洋影音公司找吴碧霞录制了她的首张个人专辑《中国妞妞》。

同年,吴碧霞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中国音乐学院。

听到女儿传来的好消息,卧榻在床的王安华心情大好,病情逐渐好转。

吴碧霞以为自己将要接受更专业的教育,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没想到一座名为“偏见”的大山悄然降临。

03

吴碧霞踏入大学校园之前就小有名气,进入大学更是出类拔萃。

可不久后她意识到,同学们都会在背后议论自己,讨论的不是唱功和技巧,而是吴碧霞的身高。

吴碧霞身材较同龄人比较矮小,只有一米四七,表演时经常没有合适的礼服。很多同学告诉她,你不适合上台,只能在幕后或者从事教学工作。

吴碧霞开始怀疑自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担忧。

这些异样的目光中总有一个是例外的——同学邵琼总是找机会跟她搭话,帮助她。

军训的时候,身材瘦小的吴碧霞穿着大几个号的迷彩服,在同学的起哄下唱了《小背篓》和《父老乡亲》。

邵琼心想:小小的个子,大大的眼睛,歌声清脆像铜铃一般,太可爱了!

吴碧霞对邵琼的第一印象也很深刻。一次文学课,老师问同学们:“大漠孤烟直”是什么景象?

吴碧霞回答完后,老师又点了同样举手的邵琼。

邵琼来自新疆,他对“大漠孤烟直”的描述,是来自南方的吴碧霞没法比的。

吴碧霞当时心想:这个男生虽然其貌不扬,但挺了不起的!

邵琼一直告诉她:人的外在不是最重要的,内在的才华才是最美的。

邵琼的真诚打动了吴碧霞,惺惺相惜的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1996年,吴碧霞参加青歌赛,身材矮小的她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难过一阵后,重新整理好心情,她相信自己的实力可以证明一切。

为了克服身高带来的局限,吴碧霞想走一条与众不同的音乐道路,学习民族的同时摸索美声唱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美国一位声乐教授来学校讲学,吴碧霞争取到了8分钟的演唱机会,献唱了《茶花女》中维奥列塔的咏叹调《为什么,为什么》选段。

教授听完兴奋地跑到台上,抱着她转了三圈,大声称赞她是唱歌剧的好嗓子。

受到鼓舞之后,吴碧霞有了系统学习美声唱法的念头。

04

1999年,吴碧霞以保送生的身份留校读研,拜入金铁霖门下。

和导师金铁霖商量后,请郭淑珍担任她的美声导师,兼修民族和美声,成为了中国声乐界第一个双主科导师的研究生。

中西兼修,过去没有成功的先例,很多人认为唱花腔的唱不了民歌,学民族唱法的驾驭不了美声。

两个老师所教的内容还有冲突的地方,吴碧霞心里很没底,担心会不会唱坏了,西洋声乐没学成,把民族声乐也丢掉了。

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吴碧霞做了一个实验。

她披挂上阵,单骑前进。

选修了两种反差极大的艺术门类—河北梆子和西洋声乐,并且不让两位老师知道她同时学习这两门学科。

回课的时候老师满意的话,说明唱不坏。

吴碧霞每天早上边听河北梆子边洗漱、吃饭,吃完早饭,再用意大利语唱歌剧。半年下来,发现二者并不冲突,甚至相得益彰,只是缺一个机会实践。

2000年上海举办了一场国际声乐比赛的选拔赛,吴碧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了。没想到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半年后被派往参加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

面对这么盛大的国际比赛,她心里很没底。初赛发挥失常后,吴碧霞很着急,难道半年的努力要付诸东流了吗?

随后给邵琼打了电话,接到电话后,邵琼第二天买了机票,飞往吴碧霞身边。在邵琼的陪伴下,她不再慌张,以最好的状态参加了接下来的比赛。

演唱了一首对于花腔女高音来说难度极大的曲目——《弄臣》中吉尔达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表演完毕,掌声经久不歇。

颁奖时,说的是意大利语,从后往前颁,在台下的吴碧霞并不知道自己几等奖,拿到证书的那一刻才知道得了第一。

2001年,吴碧霞参加第四届莫纽什桥头国际声乐大赛。

华丽的灯光下,一曲结束,掌声雷动,观众都站了起来,有节奏地鼓掌,评委们也互相交流眼神,频频点头。

最后获得了第二名、最佳女高音歌唱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奖,距第一名只有微弱的0.35分之差。

吴碧霞在国际声乐界声名大噪,我国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俄罗斯、波兰、西班牙等国的新闻媒体共100多家先后对吴碧霞进行了报道和推介,称她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2003年9月,吴碧霞在一周内举办了两场音乐会,一场是民族,一场是美声。她是第一位在这么短时间,举办两场不同音乐会的歌唱家。

三年间,吴碧霞举办了30场个人音乐会,准备了120首曲目,每首都是难度极高的女高音歌曲。

2006年,北京音乐厅独唱音乐会,吴碧霞特意邀请了父亲和老师。

帷幕缓缓拉开,吴碧霞穿着中国红的传统礼服,带了近20首全新歌曲。

涵盖美声、民族、戏剧三种唱法:重新编配的《红楼梦》组曲、以及和单簧管演奏家袁源合作的三重奏作品《岩石上的牧羊人》等。

音乐会结束,吴碧霞连续谢了六次幕,台下的父母和老师早已热泪盈眶。

她一直风尘仆仆地穿梭在国内外音乐舞台,无论是曲目的选择还是歌声,总能为观众带来新的惊喜。

吴碧霞一次次站在领奖台上,拿着数不清的证书和奖杯,她像一枚铮亮的锥尖脱颖而出,又像一颗闪亮的星星冉冉升起。

吴碧霞说,她最喜欢的武侠角色是郭靖。

不是最聪明最有灵性的武学奇才,在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显得有些笨拙。但他心思纯粹,勤奋用功,所以才集多种武功的绝学于一身,终成一代大侠。

吴碧霞通过三十年的努力证明,她不再是被人们定义为“个子矮不适合上台表演的女孩”,而是无论什么舞台都闪耀无比的“夜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